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基本的道德素质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只有保持高度警惕,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对学生的法治素质教育,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道德与法治》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学习过程中,生活化思维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加用心地学习,在生活感悟中学到知识。为此,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用心观察与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生活化实践
生活化思维是指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状况、思维特点与认知水平,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件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在课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让学生直接参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以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能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设计了开放性思考的教学模块,多以生活中的问题为切入点,多样化、灵活化地对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具备开放教学的意识,激励学生突破唯一答案的思维限制,对生活中的事物多多觀察,大胆想象,积极探索,勇于发现,拓宽学生的生活化思维,提高其自学能力和水平,不甘于只了解课本上的知识,进一步主动发现课堂外更加丰富的知识,积极探寻生活,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不断提升创新学习能力。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
(一) 从生活化内容入手,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元素,要发展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师应首先促进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并不是指将教学内容进行大幅度改造,而是通过抓住教学的中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通过生活化联系进一步地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如,《道德与法治》的每一课、每一框都是密切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都是首先从“运用你的经验”开始,随后是“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或“方法与技能”等内容,最后均以“拓展空间”来结束,所有这些栏目的教学素材,都是以学生的具体生活为主的,包括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在自主的参与和体验中,淡化教学痕迹,启发道德自觉,致力于情感的浸润和培植,逐步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
(二) 以生活化探究为基准,加强学生学习深度
要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变革,教师还应从教学方式着手进行创新。教学方式是沟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媒介,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学方式生活化又包括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以及教学手段生活化;其中,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一定的顺序与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一个完整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可包括课堂导入、知识呈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等环节,而生活化变革可发生于任一环节中;教学手段生活化则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辅助工具,如多媒体技术、教具、场地、信息技术等;尤其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现阶段,教师更应以时代发展方向为指导,考虑学生的日常生活特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生活化创新。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网络生活与传统生活的不同,理解网络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世界。网络生活对于城市中的孩子和出生于00后的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他们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却不甚了了;而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学生而言,很多学生家中没有电脑,还没有进入网络生活时代,对于网络生活的了解,他们就没有像城市学生那么丰富和全面了。如何处理好课本中不那么切合我校学生实际的网络生活素材问题呢?手机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在我们这一带的农村地区普及率也很高,所以,笔者在教学“网络生活新空间”时,对课本中的生活素材进行了适当的处理,以自己学校学生所处的生活实际为主,选用了以智能手机使用利弊的生活素材作为这一课的突破口,以此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 引导学生建立起“道德与法治”的自学体系
要实现新课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应用能力”等目标,教师还应通过从生活出发,帮助学生建立以教学内容与方向为指导的创作平台,通过各种类型的生活化创作提高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综合素质的目的。在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打造的创作平台主要为不同形式的学习方案创造平台;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从教学内容及方法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教师即可借包括真实案例、文学作品、小说等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案例进行讲授,在此过程中对其表达方式以及效果进行及时评价。
三、 结语
总之,生活化思维的培养就是把教材中抽象深奥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把生活变成学习的主要阵地,消除学习的距离感,让课堂知识变得更加简单直观,很好地实现课堂学习与生活的融合,焕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张志杰.浅析隐形德育思想在初中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J].中华少年,2016(35).
[2]孟召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注重开发课外课程资源[J].学周刊,2016(35).
作者简介:
黎仁燕,四川省泸州市,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观文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