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晖
应该通过科学前瞻的规划,集中优势资源,错位协同发展,在招商思路、增长类型、发展导向上实施“三大转变”,以创新驱动和产业集聚,推进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产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实践表明,产业园区能够有效集聚产业,通过资源共享,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类产业园区也越来越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中国国家级产业园区共计626家,省级产业园区1166家,而市级产业园区数量更是不胜枚举。据同济大学发布的《2017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2016年全国365家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的GDP合计为170946亿元,超过全国GDP的1/5;合计上缴税收29327亿元,超过全国的1/4;合计出口55254亿元,占全国总出口的2/5。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进一步转型升级的挑战,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源,也遇到不少新的问题。
1.主业不够突出。目前,中国产业园区数量较多,产业特色不鲜明,同质化问题严重,相互之间竞争激烈,产业空间与市场容量严重不足,造成资源浪费。
2.服务手段单一。不少产业园区服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租赁服务和物业管理方面,招商思路停留在传统的房租减免和税收优惠,未能充分挖掘企业多方面的需求,建立起有效的公共服务共享机制和支撑体系。
3.产业层次不高。不少产业园区片面追求企业数量,忽视企业的技术含量、能耗环保和效益贡献。缺乏行业龙头企业,企业科研能力普遍较弱,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大都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很难形成行业发展高地。
4.关键资源不足。不少园区内产业模式和产业供应链条尚不完整,缺乏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资质认定、第三方检测等关键资源,不能有效形成园区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
5.缺乏人本思维。缺乏科学规划和人本思维,过于关注项目的落户和进度,而忽视发展的第一资源——人的需求,不能适应当前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条件下创新、创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针对当前中国产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本文借鉴国际上先进产业园区(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高科技产业园、新加坡科学园区等)的经验做法,结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以科学前瞻的规划引领,实施“三大转变”,推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思路。
1.科学规划布局。科学系统、高起点、适度超前规划产业园区的整体战略布局,立足所在区域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错位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定位。
2.落实“三大转变”。整合国内外一流人才、资金、设备、技术、管理、信息、服务等关键资源要素,实施“三大转变”,即:从“传统招商”向“组合招商”转变;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从“项目导向”向“人本导向”转变。
3.从集群到增长极。力争在一些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发展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集群,集产、学、研、政、金、贸、工、技为一体,推动园区创新驱动和产业集聚,形成园区产业发展的平台效应、集聚效应、引领效应和园区之间的协同效应,从而打造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1.立足区域禀赋,科学前瞻规划。产业园区的规划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和科技人才资源,以及历史、文化和气质。纵观全球比较成功的产业园区,无一例外,都是和本地区禀赋高度相关,都是走创新驱动和产业集聚的发展之路。比如,北京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高校资源极为丰富,因此诞生了中关村产业园;上海是长三角经济龙头,背靠江浙制造业基地,贸易、物流、金融比较发达,国际化程度较高,这里有陆家嘴金融中心和自由贸易区;美国的硅谷,就是依靠斯坦福、伯克利等名校在IT和互联网技术方面的创新资源;新加坡的科学园区也是依靠南洋理工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科研和教育资源。
同时,产业园区的规划标准要高,并且要适度超前、立足长远发展。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定位,从空间布局到产城融合,从教育医疗到体育休闲等,都要体现高起点和前瞻性。例如,苏州工业园区提前15年布局高教园区,吸引了几十所国内外一流的高校和研究院入驻,为园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另外,总体规划一旦确立,最好保持刚性和连续性。2017年,苏州工业园区蝉联中国经开区第一名,人们发现,现狀竟然和20年前的规划蓝图保持了惊人的一致,该园区的成功固然有多种因素,但其整体规划的科学前瞻和刚性连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产业错位发展,园区分工协作。在产业园区的定位方面,要突出主业。同一地区的几个园区,可以进行差异化发展、分工协作,这样既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区域的经济和社会资源又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比如广州,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产业,而另外一个园区则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医疗器械产业。
3.组合施策、精准发力,实现由“传统招商”向“组合招商”的思路转变。传统“招商思路”,通常采用租金减免、税收优惠等措施,已很难跟上当前创新驱动的发展要求,需要采用更加综合的“组合招商”思路。
(1)“关键资源”招商。在产业园区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核心资源上,要立意高远,敢于投入,积极争取。例如某园区早在多年前,就向北京争取了知识产权协查中心的进驻,极大地方便了园区企业的专利申请;全国中小企业股权交易系统服务中心的落户,方便了本地区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此外还引入知识产权法庭以及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等等。这些关键资源,既能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同时还能吸引和集聚更多的企业落户园区,充分发挥“关键资源”招商的作用。
(2)“科研平台”招商。科技创新是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园区可以通过制定一流的科技人才政策,吸引和园区产业方向相关的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落户园区。这些一流科研机构,聚集了行业顶尖的人才和项目团队,极大地提升了园区的科研实力和创新浓度。一方面这些平台自身可以孵化高科技企业,另一方面可以为园区内其他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研发平台,同时还可以吸引行业内更多的相关企业集聚园区,发挥“科研平台”招商的作用。
(3)“金融資本”招商。产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多方资源体系,是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园区可以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综合采用各类金融工具,包括引导基金、风险投资、科技贷款、科技保险等,支持各类科技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和“精准平衡”金融服务为园区集聚大量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充分发挥“金融资本”招商的作用。
(4)“产业”招商。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和周边上市公司或行业龙头企业的优质资产端优势。园区可以与上市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或引入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共同设立产业并购基金,为上市公司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在帮助上市公司做强做大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行业引领和产业集聚功能,充分发挥园区“产业”招商、吸引人才的新优势。
(5)“供应链”招商。产业园区可以通过主动出访、举办行业高峰论坛或专业会议、参加国内外行业展览会等方式,沿着区内重点发展企业的上游和下游产业链条,帮助企业寻找国内外一流的优质客户和供应商,助推现有企业发展壮大,同时吸引园外关联企业入驻。
通过以上招商途径,产业园区可以在“政策”招商和“服务”招商的传统优势基础上,形成“组合招商”的新优势。
4.集中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推动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的转变。过去,产业园区往往不遗余力地吸引企业入驻,偏重数量增长,这在园区设立之初,是很有必要的。目前,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进一步加大,如何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走绿色、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园区发展所需要考虑的重点。因此,可以集中园区和周边的优势资源,发展一个或几个特色产业,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和有发展潜力的“独角兽”企业。在某些细分领域和行业提升产业的集聚浓度和技术高度,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和竞争优势,推动园区经济由简单的数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实践证明,行业领头企业对整个产业的引领作用、集聚功能和溢出效应,要远远大于若干普通企业的总和。
5.围绕人的需求,提供全面服务,推动从“项目中心”向“人本中心”的转变。过去,产业园区发展往往更关注项目的落户和建设进度,忽视了对人的关注。当前,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流的园区需要一流的人才,要吸引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环境和全方位的服务。只有这样,园区才能真正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因此,产业园区需要转变发展理念,要从过去以项目和“招商引资”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招才引智”转变。一切围绕人才的需要,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产业园区要敢于下大力气,引入国内一流乃至国际一流的配套服务和品牌资源,围绕人才投资兴业、工作生活所关注的宜居环境、便捷交通、一流教育、医疗住房、商业配套、文体休闲、行政效率、法制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等各方面,提供一流的设施和服务。
(作者为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公司副总裁,现任苏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虎丘区委常委、副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