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勋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雄辩地证明,对外开放是国家实现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极为复杂的转型调整以及国内外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将成为下半年中国经济稳增长的最大不确定性。
继6月份宣布针对5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加征25%关税后,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份又宣布,将对20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加征10%关税。这将对中国经济和贸易构成巨大的潜在风险,让市场十分揪心。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政府始终抓着两件大事:一是改革。通过纵深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发展动力,改善市场预期。二是开放。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这必须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下进行。今年7月1日起,中国大幅降低汽车、部分日用品进口关税;刚刚修订发布的2018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性条目压减24%,大幅度放宽金融等服务业、汽车等制造业外资股比限制。而将于今年11月5日-10日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更是中国政府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在全球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阴霾笼罩之下,中国按自己的节奏推出负面清单,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彰显了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决心和意志。
与前几年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相比,2018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最大特点是首次全方位推进开放。其涉及金融、专业服务、制造、能源、资源、农业等多个领域,共22项开放措施。其中,服务业领域的开放范围扩大是这个负面清单的重点。另外,负面清单延续了此前“越来越短”的特点:全国版负面清单长度由2017年版的63条减至2018年版的48条,一、二、三产业全面放宽市场准入;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长度由2017年版的95条减至2018年版的45条。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国在自贸试验区实施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不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同时针对境内外投资者,负面清单上列出的是内外资都被禁止或限制的投资领域,体现的是对内外资的一致性管理。
中国推出2018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形成鲜明对比。今年以来,美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多边“开战”。先是对进口钢铝产品开征高额关税,引发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强烈反弹。7月6日,美国又开始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并威胁对中国2000亿价值的产品提高关税。中方已采取对等措施,坚决予以反制。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截至2018年7月6日,美国在WTO被告156次,而中国被诉次数连美国的零头都不到。仅2018年上半年,美国就被告19次,在全球占比超过68%。与此同时,美國将通过落实CFIUS改革法案来限制外国企业收购美国的关键技术。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雄辩地证明,对外开放是国家实现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自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1年加入WTO之前,中国市场向国际投资者与消费者提供的,主要是基于合资和独资带来的商机、长期处于短缺状态的市场供给、初级产品以及质优价廉的制成品,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向国际市场释放的第一波红利。自加入WTO到2016年,中国在得益于国际产业转移与入世红利的同时,也持续向国际投资者提供实体产业投资机会,基于贸易价值链延伸的投资机会以及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开放带来的各种收益,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向国际市场释放的第二波红利。而从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召开迄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国几乎每月都有重大开放措施出台,涵盖大幅放宽市场准入、超预期的金融业开放措施落地时间表、自由贸易港建设、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不断缩短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尤其是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明确反对强制技术转让、主动扩大进口,等等。这彰显了中国把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经济全球化重要杠杆的开放胸怀。近期发布的《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显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从2001年的468.8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1363.2亿美元,年均增长6.9%。2017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652家,同比增长27.8%。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了6倍多,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95933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7年的827122亿元。从2010年开始,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近年来,中国社会各界对于引进外资有了不同看法。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期相比,中国目前已经不再是一个资本稀缺的国家。不仅如此,近十年来,中国还逐步加大对外投资,目前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对外投资国。有观点认为,以前中国给外企超国民待遇,是因为缺乏资金,但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资金已不再是困扰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受此影响,中国在引入外资时更加看重质量与投向,这对外资而言,无疑构成了约束。比如说,在落实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时,一些外资面临着“大门开、小门关”的困境,即中央取消了一些行业的准入限制,但一些部门的文件或地方文件成为难以跨过的门槛,“玻璃门”等隐性壁垒还是亟待打破。
客观而言,中国不仅在改革开放之初需要外资,现在乃至未来同样需要大量的外资。一个强大、开放、繁荣的市场,永远需要有国际资本和企业参与其中。世界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无一不是如此。诚如专家所分析的,在当前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爬坡阶段,如果缺乏外资参与,中国将在如下方面受到影响:一是中国在产业创新能力、关键技术以及服务业标准方面,可能会立刻出现水准大幅下降的情况,因为中国的很多产业标准和产业模式,都有赖于外资的导入。二是外资大量撤离会对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链形成冲击。三是外资大量撤离会影响部分外资集中地区的城市繁荣。四是外资减少会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增长。2017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652家,实际使用外资877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外商投资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块。五是削弱外资对中国市场的知识产权输入。六是削弱国际市场对中国市场的信心,降低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程度。2018年前5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同比仅增1.3%,外资显著放缓的势头值得警惕。
鉴此,中国仍需大力引进外资,并对外商投资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事实上,之前,外资企业无论大小和投资领域,都需要逐项、逐个企业由中国政府批准,而如今,96%以上的外资企业设立是通过备案进行的,同时审批时间也减少了8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将在全国实施。这一变化被认为有可能改善外商在华的营商环境,增加中国市场对外商的吸引力。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特斯拉落户上海就是典型一例,它必将会产生特别的积极意义。对于此类有标杆意义的美国企业,相信中国政府会给予有力支持。
在中国经济发展寻求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过程中,保持有效投资的合理增长极为重要。因此,在政策层面,中国必须破除制约投资的各种羁绊。未来,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要厉行改革,解决市场进入门槛高、审批多、手续繁等问题;另一方面,则要立足建设公平市场和开放市场,从较高层次调整投资环境建设的思路,比如推行以负面清单来实施投资管理,这是外资非常欢迎的改革之举。从某种意义上说,吸引外商投资绝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资本短缺问题,更是建设公平与开放市场的需要,其对于中国构建开放、公平、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