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 杨晓东
新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积累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从特色化发展角度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十九大报告确定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部署,新疆在挖掘和盘活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等方面有了一定基础。
十八大以来,新疆文化产业增长较快,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了一半以上,其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如下。
1.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产业政策,健全现代化文化市场体系。新疆制定了《自治区文化厅2014年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工作要点细化方案》,推行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国有文化企业改制,完善用人奖励机制,激发经营活力。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文化类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到7項。创新行政管理,主动依法公开行政权力运行、公共监管和服务、公共资源配置、财政资金使用等信息。
逐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健全现代化文化市场体系。出台《关于落实国务院推进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等政策文件,加强产业管理和引导,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明确各类企业在技术创新、财税优惠、融资服务、对外贸易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基本促成国有、集体、民营等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公平竞争、共同繁荣的市场格局。
2. 促进文化投融资,加强人才培育,带动就业和收入增长。资金是产业发展的血液。新疆为促进企业融资,不断推动文化企业与商业银行对接,文化产业投融资规模扩张迅速。2015年文化产业固定投资比2014年增长了81.59%,比2012年增长了225.86%。2017年新疆发改委公布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涉及8个文化项目,总额130.2亿元,2017年计划投资83.3亿元,比2016年增长51.3%。
新疆为拓宽文化产业资金来源,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扶持。2013年,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新疆资助总额达6400万元,超过之前3年的资助总和;2017年资助总额已达7044万元。
人才是文化产业的核心驱动力。新疆文化产业尤其是特色文化产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普通劳动力有余、专业人才不足。因此,新疆通过“文化产业对口援疆”、与本地高校合办人才培训班、企业自主培养人才等方式加大了对文化产业运营管理、对外贸易、专业技术等方面人才的培育。
新疆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着力解决文化产业的融资和人才难题,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2015年新疆文化产业就业人数为221366人,是2010年的5.87倍。2015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数中的占比为1.95%,比2010增加了1.53个百分点。在所有文化企业中,以限额以上文化批发零售企业和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企业的收入带动能力最强,2015年这两类企业的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12598元和104276元,而同年全国平均工资只有53615元。
3. 结合特色文化资源,推动产业特色化发展。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特色鲜明,有《十二木卡姆》、《阿肯阿依特斯》、《玛纳斯》、《江格尔》等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学、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地域色彩浓郁的服饰、饮食、手工艺、风俗节庆等特色资源,以及克孜尔千佛洞、交河故城、楼兰遗址等蜚声全球的文化遗址。其特色手工艺、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等行业深度植根于日常生活,具有比较优势和消费基础。
新疆结合特色文化资源,推出了“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和田玉文化产业创意研究推广中心”等项目,并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和非遗生产性保护融合发展,将玉器、刺绣、织锦、沙粒画、音乐、舞蹈等文化行业的特色元素,通过非遗“活态传承”等方式植入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行业,使传统的特色文化元素通过创新性转化融入时尚的文化产品,走进现代生活,走向全国和全球,传播浓郁的传统意蕴和地方风情。
4. 依托区位和口岸优势,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科教中心建设。新疆有17个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是中国陆路口岸的最多的省区。2010年中央在喀什和霍尔果斯设立经济特区,并赋予特殊优惠政策。2015年,国务院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新疆要“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新疆积极落实中央政策,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和口岸优势,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2016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科教中心(文化体育部分)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文化产品、服务出口优惠政策,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文化产业政策沟通;在《规划》中设置了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红其拉甫对外文化贸易区,促进对外文化贸易,稳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科教中心建设。
1.产业发展不充分,发展质量有待提高。新疆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产业整体实力偏弱,二是产业聚集度不高,散、小、弱现象较普遍,三是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营收能力偏弱,四是文化企业的品牌塑造、宣传推广和后续配套经营能力较弱。
2. 产业发展不平衡,空间布局亟需优化。新疆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的各自为政现象突出,各地区虽然在资源、政策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各有优势,但缺少跨区域配合,未能形成优势互补。一是文化资源优势与产业水平较低之间的不平衡。二是政策支持高地与产业发展低地之间的不平衡。三是构筑产业高地实力不强与引领辐射需求很大之间的不平衡。
3. 文化消费不充分,市场空间亟需拓展。新疆本地文化市场有效供给不足,国内外市场开拓成效较弱,文化消费市场发展不充分,迟滞了文化产业发展。一是新疆本地文化消费水平落后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二是文化产品在国内文化市场的推广不充分。三是文化产品出口规模较小,全球市场影响力较弱。
4. 产业要素市场建设仍需加强。新疆文化市场体系建设起步较晚,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文化产业要素市场培育不充分,文化资源尚未与产业要素高效融合。一是高端人才缺乏。二是企业融资难。三是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四是产业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
1. 盘活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
(1)做好新疆特色文化资源整理研究工作。相关党政部门要牵头组织一流团队,深度挖掘整理和研究新疆的历史、音乐、舞蹈、民俗、手工艺、文化遗产等特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它们在当代语境下的價值和内涵,为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化、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做好前期铺垫。
(2)做好统计和规划工作。尽快做好采集整理等相关统计分析和信息公布工作,摸清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现有基础,制定《新时代新疆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专项规划》,确定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的指导原则、目标定位、重点领域、空间布局和发展路径,完善相应的政策和配套工作。
(3)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深耕特色文化,挖掘和活化非遗项目,完善培育非遗传承人机制,打造工匠精神,坚持特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动特色手工业、演艺娱乐业、特色美食等特色文化行业发展。
(4)发展“特色文化+”其他产业。推动传统特色文化元素与现代化产业要素尤其是数字技术紧密结合,促进特色文化行业与新兴文化行业、文化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尤其要促进“特色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把新疆多民族的特色音乐、舞蹈、服饰、美食和手工艺融入“特色文化+旅游”业态。
(5)培育和推广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党政、企业、学术、传播和消费五方联动,构建新疆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和推广机制,建设和推广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体系。同时,通过相关省市的对口援疆机制,推动特色文化培育援疆、文化品牌援疆,宣传推广新疆文化品牌。
2. 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建立一区多园的文化产业试验区。要聚焦新疆文化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建议以乌鲁木齐园区为龙头,喀什、霍尔果斯园区为两翼,其他地州的园区为多足,跨越行政区划建立一区多园的文化产业试验区。在全国选调优秀的管理运营人才,培育开放、创新、共享的产业发展平台,吸纳全国优质的文化企业和产业要素在试验区内联动整合、融合创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动产业创新,形成西部“特色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中心,引领新疆乃至西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要在试验区内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特色文化街区、村镇、县市乃至城镇群。将生活、文化、商业、技术和创意融为一体,扶持当地居民参与“特色文化+”产业开发,带动当地居民的就业、收入和消费增长,通过人、文、产、城(村、镇)的有机融合推动新疆社会、文化、经济全面发展,形成世界知名的特色文化产业大区。
3. 搭建产业服务平台,在全国高效配置要素资源。新疆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产业服务平台。线上平台紧密围绕文化产业的核心需求,构建产业服务体系,提供贯通全产业链的专业服务;线下平台通过文化产业集聚空间建设,为文化企业和创新创业者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
平台应积极响应中央“鼓励产业要素在全国流动”的号召,与其他省市区行业组织、产业平台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新疆文化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在全国范围内配置优质要素资源,借助数字技术促进跨区域、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对接合作,推动相关各方跨界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平台要在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文化企业推介会、文化投资洽谈会,为新疆文化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鼓励与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大型文化企业合资合作、相互参股或并购重组。
4.促进“一带一路”文化商贸网络建设,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落实中央“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科教中心”的重大部署,充分发挥政策高地优势,创新文化产业对外交流合作贸易机制,促进“一带一路”文化商贸网络建设。运用“互联网+”拓广文化消费空间,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开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扩大对外文化贸易规模,提高对外文化贸易质量、效率和品牌号召力,以文化商贸促文化传播,推动新疆文化产业走出去。
(作者单位为国研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