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在教育方面也相应地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体育新课程的要求上需要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技巧的同时,也要要充分发挥自身在体育运动中的联动作用,使学生在体育运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学校老师在组织体育教学课程时需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能力和技能的提高。本文针对体育运动技能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教学时机以及对于学生主体内容的发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运动技能
体育健康新课程改革对体育运动教学进行了改变提升,在运动技能的掌握、学生运动知识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由此也产生了不过分追求运动技巧的观念,同时对于“竞技运动”牢牢树立的观念进行了淡化,不必要求传授系统的完整性,也不严苛技术动作的细节。
一、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兴趣
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研究证明,学生的整体心理因素在整体健康和预防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样的理念和框架的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应采用心理课程教学,让心理因素缺陷的方面也能够得到有效激发。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包括情感状态和思维模式两个方面,即情感与知识,其中也包括鼓励全体学生参与锻炼、参与运动,深入了解后充分挖掘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复杂情感的认识能力以及接受的能力,认识到学生爱玩的天性,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体育课程、全面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需求以及提高独立行为的能力和在日常生活中应变事物的能力,这样能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可适当地提出与以前体育课程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并把课程内容充实起来。以往的体育教学只重视学生身体健康,没有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例如进行的“走跑交替”的教学,这一板块的教学内容是以发展学生的有氧代谢能力为主,但却在这过程中把学生的心理负担在无形中提高了,让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客观事物。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心肺功能,保持正确的走姿和跑姿都进行了相对应的改善,这个改革内容对于学生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健康、社会的整体健康列为体育教学目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运动是最能体现学生练习和学习兴趣程度的,在传统的走跑中训练比较枯燥,我们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首先,老师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和克服发生的困难,在跑步训练时可以随机变换学生走与跑的路线,并适当的增加标志物与障碍物,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能与他人合作、表现出关怀他人的精神。其次,在练习时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球类运动练习。如:拍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等,这些训练的开展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兴趣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 对课堂进行针对训练
老师要准确把握时机,针对学生进行高效的体育锻炼、提升增强体质的需求。在教学时,大量老师都倾向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很多老师、对改革课程了解并不深入,在这个时间段老师所教授的内容仅仅停留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单一目标下,对体育课程没有重视起来。由此导致体育课程在时间的安排上通常都集中在最后一讲课,使得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致都是枯燥无味。在某一示范讲解教学内容过程中,有些知识环节的增多,学生甚至还会出现厌学的情绪。学生的这一过程更是向教育部门提示,学生的基础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老师如果把握好这个时机,让学生对教材理解成为最为关键的一环,也同时让学生发展兴趣爱好,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从另一方面看“画龙点睛”的效果也能得到体现。
课堂气氛的渲染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对于学习的情绪高涨,表明学生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更应该看准这个时代新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在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技术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上的发展得到有效发挥。老师需有意识地强调动作要领,提出课程的重难点,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必要情况下选出几个学生进行演练讲解,这种做法有利于加深理解。因此,老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地考虑学习需求,达到效果后加强学生的各种需要和兴趣的发展、能力的培养、技能的提高等多方面,对课堂的针对性训练决定了课堂教学上教师引导的多样性。
三、 激发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上课的热情与他们的体育兴趣,这两项内容是密切相关的。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学,体育教师要善于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对于教学内容及时地进行安排和调整,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与社会主義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从整体情况来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小学体育学科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科学锻炼身体的教学效果必定比毫无计划的锻炼来得要好。与此同时,体育教师一定要主动调整自己来适应新课改细心培养情绪,这也是诱发学生积极心理因素的具体手段。
四、 结束语
老师要指导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自我评价来进行专门性练习,通过训练内容来更好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或不足。体育课程改革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锻炼使学生课程标准对运动技能的要求得以提升,让学生体会到体育锻炼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刘明.新课改下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认识[J].未来英才,2017(13).
[2]周修旺.体育新课程技能教学的理念及实施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3(5):32-35.
[3]陈志山.谈新课程下技能教学细化[J].体育教学,2006(3):8.
[4]顾卷良.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运动技能教学[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80-81.
作者简介:
陈棋,重庆市,重庆市忠县洋渡镇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