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研究生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关键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构建起了包括两个培养层次、两类培养形式、两种学位类别、十三大学科门类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制度不断完善。当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研究生教育理论的支撑和引导,在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创立研究生教育学,是社会需求,是教育学内涵发展的需求,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对人才需求会产生较大变化。教育学自身的发展也需要不断拓宽研究领域。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成果积累为研究生教育学的创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7年正式发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坚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教育形式,是产出一流科研成果、支持技术变革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端人才和先进科技的需求推动了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和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入新征程的今天,我国明确提出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发展战略,将人才作为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战略资源,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将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新的时代背景要求研究生教育有效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作用,以科学的研究生教育支撑国家发展。
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对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情况关系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质量,也影响着有效发挥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功能。尽管不少学者已经通过研究解释了部分研究生教育现象,为解决某些研究生教育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但总得来看现有研究仍然处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1]的零散阶段,处于解决表层问题而缺乏深入系统理论研究的状态,尚未构建起有效的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对于研究生教育应遵循什么样的发展规律?怎样构建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调节机制?怎样科学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如何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这些基本问题仍然没能得到科学的解释。在这一背景下,急需构建研究生教育学,从学科角度出发,推动研究进展,搭建学科框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系统地回答研究生教育基本问题,为研究生教育实际问题解决提供科学的理论性支持。
教育学是人们对教育活动理性认识的集合,从17、18世纪教育学产生至今,教育学的学科内涵逐渐丰富,学科体系日益健全,并伴随着时代发展在研究深度、广度上需要发展。从研究的深度来看,教育学的学科内涵随研究视角的扩充而逐渐丰富,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等,教育学家从不同视角透视教育现象,他们的理论争鸣使得教育的内涵、本质、规律更为清晰。从研究的广度来看,教育学的研究范畴随着教育问题域的扩大而不断拓展。教育学是一门具有显著实践取向的社会学科[2],新的教育实践的积累和教育问题的出现是推动教育学丰富理论研究、构建学科体系的重要来源,教育学就是在研究教育新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学科发展、体现学科价值的。
研究生教育是近年来教育学研究领域拓展的重要表现,教育学要回应研究生教育的实践发展,需要从学科层面对其进行理论探索。从2010年开始,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以每年30%的增长比例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我国研究生教育招生数达到66.7万余人,在学规模已达到198万余人[3]。与此同时,一大批世界一流高校开始将研究生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将从事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作为大学发展的重要使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的产生突破了教育学研究的原有领域,新领域的产生要求教育学组织新力量、采用新思路,着力开展研究生教育专门研究,集中回答研究生教育问题,形成研究生教育科学理论,指导研究生教育实践。
学科是知识的积累与聚集,已有的研究生教育研究成果为研究生教育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首先,各类研究成果初步搭建起了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2010—2016年,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被历年CSSCI数据库收录文章5000余篇,学位论文2300余篇,出版著作240部①。已有研究成果既有理论上的逻辑阐释,也有实践上的经验总结,既有基于教育学研究视角对研究生教育的审视,也有基于多元学科视角对研究生教育学的新思考。研究内容从宏观的研究生教育战略规划、政策法律、管理体制改革,到微观的导师指导、课堂教学、实习实践,再到质量保障、专业学位、博士生培养、外国研究生教育等各类专题研究,研究范围基本涵盖了研究生教育的各个层面。多种类型、多元视角、多个层面的研究生教育研究成果,为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形成了核心研究群,初步建立起研究生教育研究专门团队。学术共同体的产生与成熟是学科成长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已有部分从事研究生教育研究并产生一定影响力的学者,凸显出了几个核心研究团队。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学学位点的正式设立,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学专门人才培养开启了新征程。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分别开设了研究生教育学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17年招收了第一批研究生。研究核心群的形成和学位点的设立,促进了研究生教育学研究队伍的专业化、体系化发展。
在学科知识积累的同时,研究生教育学学科的社会建制逐步完善。学科的外在社会建制是内在观念建制的社会形式和自然延伸,也是学科内在观念建制发展成熟的重要条件[4]。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实践,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的社会建制正在逐步构建起来。在研究专门机构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研究型大学的教育研究院为研究主力的核心研究机构群,如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等。在学术团体方面,1994年我国成立了研究生教育学最早的学术团体——中国研究生教育学会,之后,又陆续成立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以及各地区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在学术期刊方面,目前聚焦于研究生教育领域且被CSSCI(2017—2018年版)收录的期刊有两本,一是1984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二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学会联合创办的《研究生教育研究》,两本期刊已经成为我国宣传党和国家研究生教育方针,研究、推进研究生教育理论创新,交流、宣传研究生教育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阵地。
外部需求和内部积累共同培育了研究生教育学产生的良好环境。而要科学构建研究生教育学,首先需要我们从本体论层面,正确把握研究生教育学的内涵与特征。
研究生教育学是研究生教育学本质的、特有的属性的总和。简单的说,研究生教育学是人们对研究生教育的一系列理性认识的集合,是一门关于研究生教育的科学。主要从研究生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四个方面来描述研究生教育学的内涵。
1.研究对象:研究生教育问题
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得以成为学科的基本前提,对研究对象清晰、深刻的认识则是一门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5]。明确研究对象是研究生教育学要完成的关键任务,如何把握研究生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关系到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学科定位等基本问题。我们认为,研究生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生教育问题。研究生教育问题指的是研究者基于研究生教育视角,在认识研究生教育现象、开展研究生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发现的矛盾。研究生教育学是关于研究生教育问题的科学,研究生教育学就是在发现并解决研究生教育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内在规律、建构学科体系的。
对于研究生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需要做出几点说明。第一,研究生教育学是以教育、研究生教育的视角来审视研究生教育问题的。对于一项事物的看法会因思考视角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解释,同样的研究生教育问题,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法学家等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从而可能产生哲学研究生教育学、政治研究生教育、经济研究生教育理论等等,这种多样的研究视角容易造成研究生教育学边界与框架的模糊,不利于探索研究生教育本身的规律,也无法形成研究生教育知识体系。因此,研究生教育学在探索研究生教育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从教育、研究生教育出发,聚焦研究视角。第二,研究生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教育问题,是对研究生教育全过程中各类问题的一定概括与抽象。研究生教育学不是对研究生教育问题包罗万象的研究,而应该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问题、基本关系和基本领域[6],围绕研究生教育本体,从整体上把握研究生教育学的研究问题。第三,研究生教育问题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研究生教育问题产生于研究生教育发展实践当中,研究生教育学是在解决研究生教育现实问题的过程当中形成并发展起来,所产生的理论最终也要回归于研究生教育实践,指导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检验,研究生教育学是在研究对象的变化中探索规律,以研究生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生教育学能够发挥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研究生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定的复杂社会现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人的活动、工作领域,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一定边界的、有独特结构的社会存在领域。因此,研究生教育问题也具有多主体、多层次、复杂性的基本特征,我们很难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概括出研究生教育问题到底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这里,我们可以借用系统思维方式,将研究生教育问题归纳为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研究生教育问题侧重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如研究生教育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关系,研究生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等;在微观层面,研究生教育问题侧重于研究生教育育人状况,包括科学招生、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学位授予、导师指导等。
2.研究目的:揭示研究生教育规律
研究生教育规律是蕴藏于研究生教育现象与问题之中,并对其起决定与支配作用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揭示研究生教育规律是研究研究生教育问题的最终目的,对研究生教育规律的探索就是透过教育现象、解释教育问题,看到教育本质的过程。
在探讨研究生教育规律“是什么”之前,我们可以逆向思考,通过反思研究生教育规律“不应该是什么”来明晰研究生教育学规律的内涵与内容。
首先,研究生教育规律不仅仅是研究生教育的实践经验积累。尽管研究生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研究生教育事业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这并不等同于能够将研究生教育的实践经验列为研究生教育规律。实践经验对于解决某个时期的某一问题具有适切性,但并不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必然性,将实践经验作为规律不利于科学的发现研究生教育本质问题、指导现实发展,甚至可能产生消极后果。
其次,研究生教育规律不能想当然的整合、推演、套用,而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独特的自身特征和明确的现实价值。目前教育领域的很多经典规律都能够揭示研究生教育的一些内在属性,例如教育教学的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寓教于研、教学相长等,这些教育智慧对于今天的教育依然适用,这些零散的教育哲理经过整合可以是研究生教育规律的一部分,但不能将这种整合的部分规律等同于研究生教育规律;同时,研究生教育学具有自身独特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生教育学也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教育的规律、高等教育的规律进行主语切换而推演出研究生教育的规律;除此之外,对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认识是研究生教育学的重要任务,对于建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指导实践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而,我们研究研究生教育规律不能简单地套用哲学的概念,将研究生教育规律形容为一种研究生教育各要素之间内在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必须阐明规律的内容及其关系,使探索出的规律具有科学性、共识性、指导性。
回到最初问题,究竟什么是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呢?潘懋元先生的“两个规律论”[7]、赵沁平院士的办学规律、发展规律和育人规律[8],对于我们探索研究生教育规律具有启发意义、指导意义。从哲学层面看,研究生教育现象,以及在此基础上被人们认识到的研究生教育问题是研究生教育规律的外在表征,而研究教育规律是研究生教育问题的内在本质解释。因此,我们可以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来探索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如上文所说,研究生教育问题包括了宏观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与微观的研究生教育育人两个方面,那么基于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归纳出研究生教育的两类基本规律。
研究生教育的第一个规律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律,指的是研究生教育与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的相互关系和必然联系。研究生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研究生教育自身的科学发展需要在大的社会环境中找到自身合适的定位,协调好与周边其它社会子系统,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之间的关系。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律有两重内涵,一方面,研究生教育既要适应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发展需要,在适应需求的过程中理清方向;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也要通过发挥自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功能来服务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研究生教育的第二个规律是研究生教育的育人规律,指的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必然联系。研究生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培养高水平、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教育,这是研究生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根本特征,决定了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与培养活动的特殊性。研究生教育的育人规律也有两重内涵,一是研究生教育要符合研究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符合人的认知特点,适应高层次人才成长与发展需求;二是研究生教育要积极协调运用各类育人要素,激发研究生的创造性,实现预期的育人目标。
依据这种逻辑构建的研究生教育二元规律体系,分别回应了研究生教育的宏、微观教育问题,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律解决的是研究生教育如何处理与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来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问题,研究生教育的育人规律解决的是研究生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发展,如何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问题。既反映了教育活动的共性特征,也体现了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为研究生教育学的研究以及之后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方向。
3.研究内容: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
一门学科的创建,一方面是遵循从基本问题、基本规律等方面进行探索,另一方面更要注重从学科体系,特别是理论体系方面进行研究,才能推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9]。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的学术研究体系,是对其研究问题、方法、内容的结构化,基本反映了该学科的整体面貌和理论水准。学科体系是否完善关系到一门学科的学术性、科学性、规范性问题,关系到学科的未来发展,是衡量学科成熟度的标准之一。当前,构建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切实可行的[10]。
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目前研究情况来看,不同学者从不同维度探索了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薛天祥认为研究生教育学由对象分支学科、宏观分支学科、微观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四大类分支学科组成,每类又可以分化出下一层次的分支学科[11];叶绍梁从基础理论与总体把握研究、研究生教育规律研究、研究生教育实践与操作研究、研究生教育与其他领域结合的研究四个层面分别论述了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成[12];王续琨等从对象分支学科、宏观分支学科、微观分支学科和边缘分支学科四个层面划分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3];也有学者直接罗列了典型的、重要的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内容[14]。可见,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本身并不像组织体系、环境体系那样,能够清晰地建构起一个面面俱到、层层分离、边界明确、结构稳定的体系框架。
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是研究生教育研究对象和自身规律这些内在本质属性所呈现出来的外在表现形式,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律、育人规律体现在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当中。因此,要明晰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可以回溯到研究生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规律层面,从根源探究学科体系的形成逻辑。以研究生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生教育学是在探索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律、育人规律基础上开展研究的,即在纷繁复杂的研究生教育问题研究过程中,回答研究生教育怎样适应外部需要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回答研究生教育怎样在科学培养人、促进人的成长的过程中,积累研究成果,并进一步生成研究理论、搭建学科框架的。图1表示了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建构的逻辑。
图1 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生成逻辑
由图1可见,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是从不同层面去探讨研究生教育学的规律的,在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层面可以延伸出研究生教育哲学、研究生教育经济学等,从研究生教育育人规律可以延伸出研究生教育课程论、教学论、导师论等。
尽管我们可以将学科体系按照研究生教育规律而划分为两大类别,但由于研究生教育问题的动态性、实践性,其学科体系也呈现出开放性、时代性特征,开放性意味着研究视角的多元,研究生教育学并不局限于教育学学科视域,而是积极采纳多学科研究视角去审视研究生教育问题;时代性指的是研究生教育学作为一个教育新时代的新产物,积极吸纳时代发展新方法、新成果为我所用。学科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趋于无限的过程,学科体系只有相对的存在价值,而无凝固不变的规定模式[15]。因此,对于研究生教育学而言,要不断结合研究问题,逐渐建构起一个层级明晰的学科体系。
1.问题导向
以研究生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生教育学,问题导向是其首要的也是最鲜明的特征。研究生教育学的问题导向显著的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研究生教育研究领域的确定,研究领域随研究生教育问题的转移而转移,随研究生教育问题域的扩大而扩展;其次,研究生教育学研究方法选择,研究方法的选取以服务于研究问题为准则;最后,研究生教育学研究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的建构并不是出于形而上的抽象,而是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归纳总结。总之,研究生教育学是在发现研究生教育实际问题过程中开展研究活动,是在解决研究生教育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研究成果的。问题导向使学科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有效的保障了理论研究的实践指导意义和实践经验的理论支撑价值。
2.边界开放
研究生教育学的开放性表现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就研究视角来说,研究生教育学并不局限于研究生教育学或教育学,而是广泛吸收、借鉴、综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用多学科的研究视角解决研究生教育现实问题,以学科间的联系、渗透、转化促进新知识的产生,创造问题解决的新思路。就研究方法来说,研究生教育学作为一门以现代学科理论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学科,它不局限于某一类型的研究方法,也不纠结于形成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体系,在研究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上具有开放性。目前,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视角和定性、定量等多种类型的研究方法被广泛的运用到研究生教育研究当中。实践证明,这种开放的研究模式对于充实研究生教育理论、解决研究生教育实际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3.教育学学科归属
从学科定位上看,研究生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下属学科,研究生教育学的开放性并不影响其教育学子学科的本质属性。笔者认为,判断母子学科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研究范畴的关联性,二是学科本质的一致性,子学科是母学科研究范畴的进一步聚焦,母子学科具有共同的学科本质。就教育学与研究生教育学而言,首先,在研究范畴上,研究生教育是对教育学的进一步聚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从广义上说,教育学是关于教育的学问,其研究对象包括所有人类社会存在的教育现象;从微观上说,教育学研究范畴主要是学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等各种类型。不论是广义上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教育学还是狭义上的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现象和问题都是其研究范畴的一部分。研究生教育学是一门将教育学研究范畴聚焦于研究生教育的教育科学,是人们对研究生教育领域这一教育分支进行专门研究所得到的更加深入、细化的专门学科。其次,研究生教育学具有与教育学相同的学科本质。教育学和研究生教育学均是一门关于培养人的社会科学,二者皆是对“人”及其“教育”的概念内涵的丰富和展开[16]。教育、研究生教育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当中,为人类所特有,为社会所需要和制约,尽管教育活动的客体并不相同,但是,引导、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二者共同的追求。
破解研究生教育中的深层次问题,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既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更需要我们以新思维、新范式、新视角,科学创建研究生教育学,走出一条新的学科建设发展道路。
研究生教育学是面向研究生教育发展实践,以问题为导向的,经世致用的学问。它是遵循现代学科逻辑而产生的,因而学科的构建也要依据现代学科的理念和发展逻辑,将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学科演进和发展的动力。这就要求广大研究生教育研究者抛弃传统的经典学科建设思路,将研究重心从追求学科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体系等转移到在探索社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构学科体系,实现学科价值,树立学习创新、跨界融合、问题导向、国际视野的新的学科发展理念。
学习创新,指的是研究生教育学研究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研究生教育学研究需要对其进行适切改造与创新,应用到研究生教育研究与学科建设当中;跨界融合,指的是研究生教育学的创建要拓宽视野,融合多领域的先进知识、理念为我所用,避免将思维局限于教育学、研究生教育学领域;问题导向,指的是研究生教育学研究要以解决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的实践问题为研究指向,与实践问题联系紧密;国际视野,强调研究生教育研究者要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既要关注中国问题,又要具备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建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学,走出国际范围内研究生教育学发展的新路子。
我国社会发展已经步入新时代,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研究生教育学应当体现新时代发展思想,运用新时代的发展成果。当前,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大数据中去探索研究生教育规律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这种探索方式正在塑造出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新范式,我们可以将这种新的研究范式称为动态范式(dynamic paradigm),即运用大数据的思想、思维、理念和方法,对研究生教育现象进行全过程、全样本、全景式研究,动态呈现教育现状、揭示研究生教育规律、持续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
与选择小部分样本为对象开展研究的量化研究,和借助于作者的经验总结和逻辑的质性研究相比,大数据背景下形成的动态研究范式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强调数据来源的广泛性,以分析、诊断、描述、研判等方式,通过数据之间的交互,发现数据的价值,直观呈现教育教学状态,预测、预警教育教学发展趋势。动态研究范式具有数据来源的全样本、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与信息之间的灵活交互、信息呈现视角的全景可视、现实动态的全过程实时反馈、数据运行过程全透明的典型特征,从而有效克服了传统量化研究的局部性、线性化和静态性的不足,也有效的解决了质性研究有失客观性、适用性的局限,通过克服教育决策中的有限理性,实现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因此,未来的研究生教育研究者也要结合时代发展变化,创新教育研究新范式,积极探索、运用动态范式开展各类研究,产出更具科学性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支撑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
研究生教育学的创建不是一两个研究者或研究机构的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扩充和壮大研究队伍,并建立起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知识生产方式的新变化的,问题导向的、组织扁平化的、形式多样化的协同创新的学术合作机制。
学术合作机制的建立可以有多种方式。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组建全国研究生教育研究学术平台,如建立各类研究生教育学会,创建研究生教育各个专门学术平台等方式为不同人员交流研究生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平台;也可以通过举办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学术沙龙等活动,营造研究氛围,激发研究者潜力;或者通过跨国界合作项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提升学科发展的国际化水平。同时,学术合作机制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的合作思路,从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共同致力于研究生教育切实的理论研究与现实发展问题。借助于问题导向的、组织扁平的、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的学术合作机制,实现研究生教育研究者、其他学科领域专家、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等人员之间,以及各类研究中心、研究所、高校教育学院等组织机构之间灵活有效的人员互动与知识流动。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