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丝绸之路 品味朝圣敦煌

2018-09-06 05:57肖凌霄
藏天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朝圣画院甘肃

文/肖凌霄

◎展览现场 肖凌霄 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艺术家画笔下的甘肃到底有多美?7月24日,“朝圣·敦煌——甘肃画院美术作品展”在贵州美术馆一楼主展厅开幕,百余幅具有浓郁西北风情的画作让观众耳目一新。据悉,此次展出的作品,是甘肃画院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国际战略格局,响应甘肃省创建国家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打造敦煌画派,建设文化大省”号召,构建甘肃画院学术特色,全面开展“朝圣·敦煌——甘肃画院美术创作工程”的成果。

“朝圣·敦煌”工程于2012年启动。画家们重走丝绸之路及佛教东渐之路,沿甘肃少数民族聚集地采风、写生后,进行全力创作和整理。他们历时六年,行程上万公里,为形成具有鲜明西部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反映画家个性的敦煌画派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甘肃画院经黄胄、常书鸿等老一辈艺术家倡导,于1990年正式成立,已经走过26个春秋,经过几代画院人共同努力,已成为甘肃省美术创作的重要基地。这里汇集了一批享誉全国的优秀专业人才,先后创作出一批具有一定学术水准、表现西部人文风情的优秀作品。近年来,甘肃画院以“朝圣·敦煌”为学术主张,投身“美术敦煌”的学术研究,将“敦煌”作为自己的学术目标与理想,努力寻找画院学术建设的新方向、新语言、新样式,确立了一个符合自身特点的新的发展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丝绸之路是对话之路,印度文明、希腊文明与波斯文明汇同中国文明,在千百年碰撞与融汇中宏构出莫高窟不朽的神奇。”敦煌是中华艺术之根,是我们汲取营养的艺术之源。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艺术是中国艺术史重要元素。‘朝圣·敦煌——甘肃画院美术创作工程’是自觉地对一千多年来敦煌灿烂遗迹的研究与整理,已成为甘肃画院长期的学术支撑。坚持自己的学术主张,升华和扩展其精神容量,已成为我们每一位参与朝圣的画家今后的奋斗方向。”甘肃画院院长李伟说,贵州和甘肃都属于西部地区,民族众多。贵州山清水秀,画风清新,甘肃画风厚重,相互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此他也希望听到不一样的声音。

展出中的一百多幅作品,主要以纸本水墨的形式呈现敦煌民风民俗,厚重博大,极具地域特色。其中两幅由十几个小圆形和扇形构成的画作,别具清新。画中黑色占比不大,以黄色、紫色、蓝色、红色等高亮度色彩为主,呈现出魔幻感觉。这是甘肃画院画家曹文海的作品《圆览十二像》,他借鉴了壁画和唐卡的元素做出的尝试和探索。

贵州画院院长陈争表示,“朝圣·敦煌——甘肃画院美术创作工程”是很有创意的一个工程。敦煌文化厚重,画家深度挖掘,展览影响很大。贵州美术馆可以借鉴学习他们这种方式。

“‘朝圣·敦煌’影响很大,已经形成一种连续性。他们一批一批深度挖掘题材,又推出一部分新人,所以在中国美术界尤其是画院中独树一帜。甘肃有敦煌有大漠,地域文化神秘、厚重而博大,和贵州风格迥异而互补。贵州美术馆开馆以来,也推出很多有分量的展览,甘肃这个展览整体水准很高,有大画有力作。”贵州省美协副主席王建山评价说。当天,他带着贵州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美术创作国家艺术基金”的30位学员来到现场学习观摩。“朝圣敦煌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的做法给我们很大启示。贵州民族内涵丰富,现在我们也在挖掘,空间还很大,还有很多可能性。”

◎ 《晨风·多尕那》 李伟 2014 纸本水墨180×200cm

◎ 《敦煌写经》 马国俊 2012 纸本水墨40x40cm

贵州省美协副主席刘奇卡也对此次画展有极高的评价。他说,这个展览一是气势辉煌,二是有地方特色。作品反应的都是甘肃本地本省的风土人情,特色鲜明,“好像一股强劲的西北风吹到贵州,和以往我们看的江浙一带的展览以及其他一些省份的展览不一样。作品尺幅大,气势宏伟,特别是人物画创作不容易,有的画几十个人物风格各异。这也体现了扎实的基本功。这个展览对于我们吸取营养是很有益处的。”

此次展出由甘肃省文化厅和贵州省文化厅主办,甘肃画院(甘肃美术馆)和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承办。

猜你喜欢
朝圣画院甘肃
PATHS OF FAITH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布依少女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朝圣
浙江画院建院35周年系列海报
甘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