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王 鉴 评析/特级教师 李卫东
一 预习展示,初读课文
师:今天的学习中,小组间要展开竞赛,表现好的小组可以赢得“杏林子奖”。首先展示预习成果,有请主持人上场。
评析:根据导学案,小组自主展示,生生互动,自主完成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背景等学习任务。
二 定向示标,小组研学
师:同学们表现真出色,看来“杏林子奖”的候选人越来越多了。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杏林子在12岁的时候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她的每一个关节都会一个一个地坏死。有一次,她的好朋友三毛来看望她,非常难受,以至于走出病房时祷告:神啊,快把杏林子带走吧,好让她到你那里安息。杏林子听到后着急地说:神啊,千万不能听三毛的,我还没活够,我还有好多事没做呢。其实杏林子的这个想法就藏在《生命 生命》这篇文章中,谁能找出来?
生:(读)“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师:杏林子病魔缠身,还能下这么大的决心,其实和课文中的三个故事有关。
(出示要求)
自学:读三个小故事,找出促使杏林子下定这一决心的相关语句。
合作: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给组内的同学听,小组讨论如何进行展示。
(生自学,小组交流)
评析:将学生的阅读难度确定在抓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前面三个故事,这就不是单独地读这几个故事,单独读一个故事是读不懂这篇课文的。只有这样读故事才能读懂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这三个点连起来进行思考,就可以读出作者一定要活下去的决心。
三 引导提升,品评表达
生:(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读得真好,“挣扎”这个词读得很有味道,你是怎么体会的?
生:我体会到了飞蛾特别想活着。
师:是啊,飞蛾就在作者的手里,作者只要稍一用力它就没命了,可是它还要挣扎。此时,它可能会说些什么?
生:你放开我,我要活下来。
生: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逃出去。
师:你能带着这些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吗?
(指名读、齐读)
师:(板书:活着)“我要活下去,我不能死”,这就是杏林子得到的启示。
生:我从这句话感受到杏林子非常想活下去。(声情并茂地朗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说说你的体会。
生:我从“不屈向上”中体会到了杏林子想像香瓜子一样顽强地活着。
师:(板书:顽强地活着)杏林子活得比别人累,活得比别人痛苦,可她还是决定要顽强地活下去。谁还有什么体会?
生:我从“茁壮生长”中体会到瓜苗的顽强。
师:通常满足哪些条件瓜苗才能茁壮生长?
生:只有在土地肥沃、养分充足的情况下瓜苗才能茁壮生长。
师:墙角的条件如此艰苦,瓜苗却还想让自己长得更加强壮、结实,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不但要顽强地活着,还要光彩有力地活着,不管条件有多么艰苦。
师:(板书“光彩有力地活着”)是啊,小小的种子里竟有如此强的生命力。杏林子有没有这样的生命力呢?我们一起读读第4自然段。
生:有!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师:这里,“震撼”的“撼”是提手旁,以前学过的竖心旁的“憾”是——遗憾的憾,右边是一个“感”字,跟着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谁知道“震撼”的意思?
生:我觉得是“震惊”的意思。
生:指心里受到强烈的冲击。
师:什么事让她心里受到强烈的冲击?
生: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规律。
师:是呀,此时杏林子心想,虽然我的关节不能动,可我还有规律而沉稳的心跳。
评析:比较“撼”“憾”,将“撼”的字形、字义教学与文本感悟巧妙结合,顺学而教,突破了难点。这既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杏林子的痛苦,又感受到杏林子要顽强活下去的信念。
师:小小的种子里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杏林子残缺的身体里不也蕴含着更强大的生命力吗?我们能不能仿照第3自然段写一写?
(出示)
我病残的身体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
师:首先看一看课文第3自然段,“冲破坚硬的外壳”“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是写——
生:种子的生命力。
师:杏林子有没有这样的生命力?
生:有!
师:她可以做哪些事呢?想一想。“没有阳光、没有泥土”指——
生:种子遇到的困难。
师:“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呢?
生:这是指结果。
师:请大家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想一想此时的杏林子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又能做些什么,进行仿写。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资料供大家备用(材料略)。
评析:学生应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片段仿写,学生将背景资料提取、重组、尝试运用,这样的言语实践,既能品味杏林子的顽强,又能品味作者的表达方式,读写互促,学以致用。
(生仿写,3~5 分钟后汇报)
生:我病残的身体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我可以用手指夹着笔,虽然非常困难,但是我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写……
师:写出了能够做些什么,还可以把遇到的困难写具体。四颗星。
生:我可以和病魔做斗争,虽然我的腿不能动,手不能抬,头也不能转,但我可以夹着笔写字,写出更多的作品。虽然我每写一个字,都像举重一样。
师:你把困难、能够做的事写得很真实准确,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同时还善于摘录、运用资料,而且有切身的感受,很棒!五颗星。
生:我可以用自己两个还能动动的手指,凭自己顽强的意志写书,用书来告诉大家做人的道理,虽然每写一笔都很辛苦,但是这很值得。
师:你的资料老师都没找到,而且你能体会到杏林子写书是用来告诉大家做人的道理,她活着还能帮助别人,太棒了。老师也写了一段话:我可以用明亮的眼睛去阅读,在瘫痪卧床、身体疼痛难忍的时候顽强地写作,推动残障事业的发展,哪怕我将来一动也不能动。
(生对照“做的事、遇到困难、结果怎样”三方面,自行修改)
师:老师写得怎么样?(生:很好)那么把“瓜苗生长”一段换成老师写的这段,好吗?
生:不好。杏林子写得形象生动,而老师写的这段话太直接,是大白话。
师:是啊,杏林子这样写显得很含蓄。相同的意思,杏林子这样写能让我们印象更深刻。
评析:将老师的“下水文”与原文进行比较,学生在无痕中感知到“象征”这一写作手法,简练含蓄,能表达真挚的感情。互动中,教师“蹲下身子”当好合作者,站在学生背后顺势点拨,这样学生就能积极主动,自主发展。
师:杏林子在这三个故事中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就是——
生:生命虽然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于是她下定了决心——
生: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师:在音乐声中,把这两个自然段连在一起读一读。
(生再次有感情朗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生命”这个词语重复了两次。
师:为什么要重复?
生:应该是杏林子想珍惜生命。
生:我看出了杏林子想迫切地活下去。
师:这个愿望也藏在“杏林子”这个笔名中,“杏林”的意思是——医学界,“杏林子”可以理解为,我要在医生的帮助下,像孩子一样健康地活着,这是她对生命的呼唤。题目有特定的格式,“生命”“生命”两个词语中间没有标点,我们一起来把课题写上。课后,请大家阅读杏林子的另一篇关于对生命思考的文章 《永恒的价值》。评选“杏林子奖”。下课!
总评: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适切
这节课注意到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和前面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抓住这一关系去理解文章,这就是四年级的阅读水平,它超越了三年级读自然段体会的水平,这一解读是成功的。
二、朗读教学的方式多样
朗读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理解的读,带着问题求解答案。二是融贯显现的读。读故事自己感受了,再把这个感受读出来,理解和表现融贯显现放在一起,这种读超越了理解的读。三是深入体验的读。最后让学生读杏林子下的决心,并联系前面的故事,是对全篇理解之后再去读,深入地感受,会发现对她的认识一下子深入了,刚才那些不明白的地方全都化解了。这三个层次在这堂课中体现得非常充分,一步一步学生越读越深入,越读越深刻。
三、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和语文教学内容是两张皮,互不相关。王老师把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设计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真正落实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点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四、写的训练综合、高效
把读、思、组织写作等内容的训练综合在一起,王老师安排了一次写的训练,这次写的训练,让学生把对文本的读,对材料的读,进行综合思考,并指导写的方式,让学生去组织内容,然后再写,有要求,有方法,有效果,扎扎实实,效率很高。但值得商榷的是,写的训练其实表现为写话,当然课堂上不可能写几个自然段,但能不能读写都符合中年段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