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华 刘浩
【摘要】随着高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如何高质量、最大化的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情商的毕业生,是各个高职学校探索的难点问题。本文通过团体辅导实践,对团体辅导的应用范围、优势、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研究,对高职开展团体辅导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情商 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7-0192-01
一、团体辅导应用范围及优势
心理咨询师大师卡尔·罗杰斯曾经说过,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小团体运动”。通过团体经验,人们可以重新探索自我、发展潜能,团体提供了人格重塑的机会。团体辅导与训练特别适合在学校运用,团体自然而然存在。大学生又处于人格完善的最后阶段,有着共同的人生发展课题,而且他们更认同同龄群体的肯定与欣赏。团体辅导重在团体成员的互动,实践性强,形式多样,生动有趣,适用面广,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类课外活动、班级管理和团队活动中都可以应用。因此团体辅导与训练将会成为协助学生成长发展、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方法,社会技巧训练营、自信增强小组、做情绪主人的团体训练、压力处理工作坊、领导才能拓展小组、职业生涯规划小组等深受欢迎。
二、团体辅导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一)受师资力量制约,团体辅导难以普及化
1.大部分高职学校的心理课老师生师比严重不足,以我校为例,我校今年有140多个新生班级,专职心理老师4名,其余老师分别由学工处、二级学院辅导员、医院的工作人员来兼任。兼职老师本职工作都比较多,只应付教学已经不容易了,专业老师教学任务繁重,甚至很多班级都是合班课,所以专业老师也没有精力和热情开展团体辅导。
2.团体辅导由于参加人数较多,团体动力复杂多变,对领导者的专业培训要求更高,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领导者会给团体成员带来伤害。我校专业老师真正能做个案咨询的机会比较少,兼职的心理老师基本上没有能力做个案咨询,且都没有系统参加过团体辅导的培训。
(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团体辅导目标制定
如何制定辅导目标,是要面面俱到还是要突出重点?第一期个人成长训练营的辅导目标是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素质,分别设计了团队精神、感官敏锐度、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情绪管理、目标管理、爱情训练、生命教育等主题,因主题较多,第一期个人成长训练营进行了10个星期。结束时,训练营成员之间都建立了身后的感情,最后不得不拿出一次课来专门处理分离焦虑。本期训练营的好处就是让学生有一个全方位的提升,很多学生在思维模式、语言表达和团队精神等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不足就是主题太多,每个主题因时间限制,进行的不够深入彻底。第二期和第三期对主题内容进行了删减,共进行了6次,课程结束时学生纷纷反映时间太短了,还想继续参加。总结前3期团体辅导,一般目标、特定目标及过程目标不够明确清晰。
2.分组方式选择
团体辅导是利用团体动力学理论,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的一个过程,所以分组方式很重要。第一期训练营分组是通过个人自荐,然后自由选择组长的方式来进行,因部分学生是学院的学生干部,彼此认识,或者是自己班级的同学,在分组时这些同学都站到了一起,这种分组方式导致了后期有的小组气氛过于活跃,难以控场,有的小组气氛特别沉闷,需要花精力去调动学生积极性。
3.团体成员甄选
面试必须老师亲自把关,这3期有一些学生干部参加了训练营,因学生干部平时要做部门或者班级的事情,还要兼顾自己的学习。当部门工作跟训练营的时间冲突的时候,学生干部一定会有取舍,如果缺课的学生较多,就会影响训练的效果,也会挑战规则的权威性,不利于学生规则意识、毅力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对于特别内向的或者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即使意愿强烈,也不适合参加训练,这类学生在谈感受的时候要么就是语无伦次,要么就是受到团体压力而沉默,会造成不安,紧张、焦虑,甚至伤害。这些都需要在面试的过程中发现并过滤掉。
4.主训老师和助教的配合问题
作为主训老师和助教一定要配合好,主训老师就是指挥棒,助教要尊重主训老师的设计。第一期训练营生命和感恩教育结束时,大家都陷在对生命的感动和对父母的感恩的情绪中。辅训老师因个人的原因,不接纳学生在情绪中的状态,课程结尾就出来活跃气氛,结果让学生从情绪中抽离出来,让课程的效果大打折扣。
5.硬件配置不过关
(1)场地。训练场地的大小取决于学员人数和每个人的平均占用面积。一般来说,一名学员需要占用的空间通常是2平方米,以30人的团体为例,适合有一个80平方米左右的活动室,即学员的人数乘以2,再加上训练师和设施所需要的面积就是场地的总面积。本次训练营借用的是一个60平方米的场地,在开展游戏活动的时候,空间明显不够。
(2)桌椅。室内不需要桌子,在分享、讨论环节需要组员围圈而坐,因此,需要人均一张凳子。本次活动的椅子是不能折叠的,也不能摞起来,使本来就狭小的空间显得更挤了,有些环节还需要把椅子搬到外边才有空间。
(3)投影屏幕。因新校区各种设施还不完善,训练营的投影设备是移动投影,每次上课前都有专人负责到学院实验室借,也没有专用的放置投影仪的小桌,一旦投影仪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活动效果。
6.后续跟踪指导
在做完励志和感恩的课堂上,有的同学分享得很好,纷纷表示要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感恩父母,可是因为心理力量不足,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去消除原生家庭带来的困扰,课程结束后很容易打回原形,所以后续的跟踪指导也非常重要。
三、团体辅导对策
1.加强专业老师、兼职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团体辅导的基础知识、技术和方法的培训
采取走出去学习的方式,比如参加团体辅导专家樊富珉老师的工作坊。或者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请专家来授课。通过培训,使团体辅导技术成为做好学生工作的一把利器。
2.加大硬件投入力度,配备一个标准的室内场地
一场好的训练不仅取决于训练师现场生动的讲演和对学员活动轻松自如的安排,还取决于现场环境中的因素:场地大小、灯光明暗、音响强弱、燥声大小、投影是否清楚以及温度是否适宜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训练师和学员的感受及情绪,间接地影响他们对训练的接纳和专心程度。因此,建议学校能配备一个标准的室内场地,为训练效果提供保障。
3.搭建課程结束后学生交流的平台
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方式,搭建学生交流分享的平台,对于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网络指导。同时可以培养优秀的学员作为以后训练营的助教,让训练营的开展常态化。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J].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