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最小的135相机禄来35

2018-09-05 02:18邹洋
摄影之友 2018年9期
关键词:蔡司厂家对焦

邹洋

无论什么年代,大底小机身都是相机厂商追求的目标,当半格相机全球风靡时,一款只有普通135相机1/3尺寸的相机悄然而生。

二战后,残幅当道,人们需要135相机强势回归

二战后,人们开始热衷购买小画幅相机,微型相机大卖。当时,日本的奥林巴斯公司发行的Olympus PEN系列半格产品,以其微型机的尺寸受到了空前的喜爱,仅1959到1964年间,累计销售PEN系列相机580万台。但随着经济复苏以及人们对图片要求的提高,微型相机画质渣的问题被越来越多的用户诟病。

设计师Heinz Waaske发现,人们之所以热衷买微型相机,并不是多么喜欢半格画幅,而是喜欢机器的小巧,使用方便,且画质尚可的特点。于是他决定开发一款同样小巧的相机,设计目标是将使用1 35胶卷的相机的体积缩小为当时135相机的1/3大小。

一切为了小!

1966年,科隆摄影器材博览会,禄来正式推出禄来35,毫无疑问成为了当时体积最小的135规格相机。为了减小体积,Waaske把镜头设计为可伸缩镜头,不用时镜头可滑入机身。当时135相机的标准镜头是50mm,Waaske为了使镜头更短,很激进地选择了40mm的镜头。也是因为禄来35的成功,40mm镜头后来成为更多旁轴相机的标配。也是为了紧凑,对焦测距系统直接被放弃,对焦只能估计着来。快门组件也没有放在镜头中间,而是安装在机身一侧。在机身另一侧设置光圈。两个拨盘组成了禄来35最醒目的标志,就像一对大眼睛。对于测光系统,禄来公司最终选定更贵的硫化镉系统,原因很简单,因为小。在初期的禄来35身上,想要将热靴放到机身顶端是不可能了,最后热靴被放在了机身底部,在使用闪光灯拍照时,厂家推荐你要把相机上下颠倒过来拍摄。虽然设计上非常激进,但禄来35仍然赢得了用户的青睐,总计200万台的销量可见其火热程度。

枝繁叶茂的后期发展

1967年禄来35就以每月1000台的速度开始量产。1971年之后,出于成本的考慮,禄来把工厂挪到了新加坡。慢慢地,一些配件由德国厂家换成了日本厂家。禄来35延伸出很多型号,C35,B35,35S,35T,35LED,35TE,35SE等等,其中主流是Rollei 35(原始版本)、Rollei 35S,Rollei 35T、Rollei35 SE,Rollei 35 TE这五个版本。

1974年推出的禄来35S是禄来公司的里程碑。此时,禄来自己开始制造镜头,它采用了卡尔-蔡司设计的5片4组Sonnar(松纳)结构镜头。35S的命名也是根据Sonnar的第一个字母S而来。但是镜头标识上抹去了卡尔·蔡司字样,且镀上Rollei招牌HFT镀膜。这支镜头对色彩还原十分精准,最大光圈也由原来的315升级为2.8,为了对应Rollei 35 S(Sonnar)的诞生,原本使用Tessar镜头的版本也正式改名为禄来35 T。后来的35SE/TE是35S、35T各自的升级版。所以,SE又好于TE。

80年代初期,禄来因第一次破产而将生产线移回德国。这期间停止生产了六年的时间。1986年,禄来35在德国原厂恢复生产,并以高价版35 Platin-Special Edition重新面世。90年代,Rol禄来35放弃了平价市场,改以RolIei 35Classic Gold,Platinum,Titanium,Black等主要版本,以及Royal,Gold75th Anneversary等限量版本来开发精品收藏级客层。此一系列皆搭载SonnarHFT 40 mm镜头,闪光灯靴也由下方移至上方。至此,相机已经不是用来拍照的了,而成了收藏品。

猜你喜欢
蔡司厂家对焦
自动对焦相机何时使用手动对焦
4/5G异厂家多制式协同参数策略研究
蔡司集团:170年的世界光学冠军
尼康与ASML、蔡司达成12亿元赔偿协议 以解决专利诉讼
对品质的永恒追求
小经销商如何选择代理厂家
多重对焦有必要吗?
蔡司光学的创新生命力
小经销商如何选择代理厂家
都是业务员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