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琳 陈赓 徐光伟
亲爱的读者,“央企故事”今天与您见面了!如您所知,中央企业在共和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的历史阶段,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使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时代篇章。这里的人,这里的事,离您并不遥远!请走近她,了解她,在平凡中感知不平凡……
罗阳(1961.6.29-2012.11.25),男,辽宁沈阳人,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歼15飞机研制现场总指挥,航空工业沈飞董事长兼总经理。2012年11月25日,罗阳随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出海执行歼15舰载机首次起降训练任务,在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际,突发心脏病,以身殉职。习近平总书记为此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罗阳同志逝世以后,被评定为烈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航空英模”等称号,荣获201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罗阳,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12年11月18日,他乘坐的直升机准确地在辽宁舰着陆。这次,罗阳将以“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的身份,进行舰载机第一次实际着舰试验。
上舰前,歼15已经完成了数千次模拟着舰试验。接下来几天,罗阳不分白天晚上地忙碌着。他手里总拿着个小本,里面记满了只有他自己才能看得懂的数据和符号,像宝贝一样,开会时带着,吃饭时揣着。罗阳深知,這次上舰,是他和歼15的高考,责任重大!
距离正式进行着舰试验的日子越来越近,弥漫在航母上的紧张气氛愈加浓厚。
11月23日,辽宁舰劈波斩浪向预定海区驶去。
6时,罗阳起床了,没等洗漱,他就爬上甲板看天气。雪停了,天晴了,天边露出霞光,罗阳很兴奋,“是个好天气,能飞!”
8时30分,罗阳来到舰岛三层的连廊上迎接歼15的到来,这里距离甲板上的飞行跑道只有三四十米。
9时03分,一架歼15飞临辽宁舰上空,轰鸣声越来越大,已经可以看清它矫捷的身影了。歼15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试飞员娴熟地操纵着战机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近乎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500米,300米,100米……巨大的战机高速扑向甲板,两个主轮在触到甲板的同时,机腹下的尾钩牢牢钩住第二道拦阻索,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停了下来。人群顿时欢呼起来,一向沉稳的罗阳也像孩子一样跳了起来……
第一天着舰试验结束,罗阳拿到厚厚一摞数据表,他认真审看着,把关键数据在小本上记下来。
11月24日,歼15着舰试验再次取得成功……
11月25日,辽宁舰要返回大连港口了,罗阳没有像往常一样按时起床,早餐也没有去吃。不知为什么,今天一起床,他就感觉胸口闷得慌,全身无力。
9时,辽宁舰停靠码头。罗阳拖着行李箱走出舱室,一个小战士想帮他提行李箱,他说:“谢谢,我自己来。”他走到舷梯口,迈上两级台阶,却吃力地停了下来,回头对小战士说:“小同志,还是麻烦你帮我提一下吧。”
罗阳上了面包车,一路疾驶。进了宾馆房间,罗阳就倒在床上,脸色苍白,表情痛苦,同事从没见过罗阳这个样子,赶紧把他送往离宾馆最近的大连友谊医院。
车离医院100米时,罗阳陷入了昏迷。大家将他抱到担架上,来不及进急诊室,就在门诊大厅里实施紧急抢救。罗阳的衣服散开,他一直揣着的小本掉在一旁倒扣着,封底上有他写的一行字:“航空报国从来不是荣誉,而是责任。”
所有人都在期盼奇迹出现,但奇迹没有光顾这位功臣, 12时48分,罗阳由于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多方抢救无效,因公殉职,英年51岁。
此时,几步之外候诊大厅的电视上,正播放着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成功起降的镜头……
罗阳离世,可他的妈妈却在苦苦等着儿子回家。
母子情深,以往每次罗阳看罢妈妈下楼后,妈妈都要伫立在五楼的窗口前向儿子挥手,目送儿子远去,罗阳也会回头看看妈妈的身影,然后挥手告别。“回头凝望、挥手告别”,住在这个干休所的人们全都记住了母子俩的这个经典姿势。
有时,罗阳经过妈妈的住所,实在太忙,千金一刻,他顾不上上楼,就在楼下给妈妈打个电话,然后妈妈就开了窗户,母子俩一个在楼上,一个在楼下,挥挥手,凝视着,千言万语,尽在这挥手之间。有一次,罗阳到了楼下,给妈妈打了个电话,但迟迟不见窗户打开,罗阳的心猛地一沉:妈妈不会有什么事吧?他正要奔上楼去,窗户开了,妈妈出现了,微微笑着,挥动着手,罗阳这才舒坦地放下了心……
2012年11月25日,罗阳的妈妈一大早起床,就有点沉不住气了,她几次拿起电话,想和儿子说点什么,但她想了想,又放下了话筒。她知道,如此重大的任务刚刚结束,不可以随便打搅儿子。她给儿媳和女儿打电话,电话都没有接通,这让老人有点心慌。她不知道此时罗阳的妻子和姐姐已经在护送罗阳回家的灵车上;她不知道单位已经派人到儿子家里布置灵堂;她不知道就在这个时候,儿子已经在回家的路上……
晚上9点,罗阳的灵车从大连赶回沈阳,车上的人不约而同地说:“先让罗总回家看妈妈!”灵车围绕着那条熟悉的小街缓缓行驶,相信罗阳看见妈妈在楼上向他挥手了!这一夜,千百个沈飞人开着自己的车来到试机跑道,一齐打开汽车大灯,照亮罗阳回家的路……
罗阳去世后,到他家吊唁的人络绎不绝。走进他简朴的家,像是走近一张褪了色的老照片:老式的装修,陈旧的家具;客厅里的六盏灯,有三盏是不亮的;一张老旧的桌子,一碰就“嘎吱嘎吱”作响。人们不由得感慨:一个国有大型企业的老总,怎么住这样的房子?为什么不重新装修一下?
这间房子,是罗阳在航空工业沈阳所工作的时候搬进去的,一个普通小区里的一个普通单元,他一住就是十几年。调到航空工业沈飞工作以后,公司考虑到他上班远,不方便,三次研究调整他的住房,都被他拒绝了。他说:“我们家人口少,现在的房子已经足够住了,不必再考虑我的住房问题。”
妻子多次对罗阳说:“咱们不要新房子,但把这个老房子重新装修一下总可以吧?”
“可以啊,等过一阵儿我有时间就装修。”罗阳这样答应了好多次,可如今斯人已去,屋子依旧。
罗阳是大型军工企业的老总,对自己要求分外严格。秘书至今记得,罗阳的办公桌上,经常放一摞儿已经单面打印过的废纸,他正是用这些废纸的另一面,起草所有文件和各种材料。
2012年11月25日深夜,罗阳猝然离世的当天晚上,沈飞办公室副主任翻遍电脑里的罗阳照片,这位办事沉稳的老主任,不禁掩面失声痛哭:“一个大型军工企业的老总,找一张标准照有这么难吗?”
真的就这么难,罗阳生性低调,别说标准照,偌大一个沈飞公司几乎找不到他的采访影像,只有他在生产现场的一些镜头。上级领导来视察,他让技术主管介绍工作,自己跟在一旁;集团公司领导合影时,罗阳总是往旁边站,秘书提醒他应该往中间靠,他却说:“这种事情,站在哪里还不都是一样?”秘书多次让他补拍标准照,他总是嘴上答应,从未行动。
很多人认识罗阳,是从他的遗照开始的,谦逊的笑容里带着一丝憨厚,可谁又能知道,这样一张遗照,竟是连夜从一张庆典合影里抠图做出来的……
(发稿编辑:姚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