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人参导致“上火”的研究综述*

2018-09-05 06:12陈俞宇谭红胜张红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年4期
关键词:皂苷人参服用

陈俞宇,隋 华,张 莉,谭红胜,3,张红梅**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上海 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上海 201203;3.中药创新药物研发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 201203)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C.A.Mey.的根及根茎[1]。《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气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伤寒论》中“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归脾、肺、心经”。《本草秘录》中“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中有阴,无毒。乃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也”。人参素有“百草之王”之美誉,具有大补元气、救逆固脱的功效,人参在医药补虚中是常用品,亦为常人养生保健中的“佼佼者”。但若不知人参补益的科学用法,服用人参后便会出现口干舌燥、鼻出血、生疮疖、心烦不寐、头晕目眩、耳鸣健忘等“上火”症状[2]。

“上火”在中医中是一种阴阳失衡的表现,是指由内火旺盛导致的一系列症状。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服用人参引起“上火”的科学内涵,服用人参导致“上火”的传统和现代医学解释,人体“上火”后的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导致人体“上火”的药用物质基础进行总结和理论阐述,以期对合理应用人参提供参考。

1 “上火”的中医释义

1.1 概念

“上火”是传统中医对机体一系列非适应性症状的概括说法,并非一种单一的症状,亦指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候,且多以头面部火热症状为主[3-5]。

“上”暗示了火热上窜的发病机制,因邪火由下上窜从而引起头面部病证。火曰炎上,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故称“上火”[6-8]。

“火”指“邪火”,以热盛、热极为主要临床表现[8]。“火”的概念最先由《内经》提出,为火证发展打下基础。《丹溪心法》中详述了火证的治疗“实火可泻,黄连解毒之类;虚火可补,小便降火迅速”。而“气有余便是火”的论断由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6]。

1.2 病因

谢志军等[5]认为“上火”的病因大致可分为六淫侵袭、七情妄动、饮食不当、劳逸失度、先天赋禀、药邪与医过这六个方面。药邪,即为药用过则成邪,如清代医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朱星瑜等[7]认为,“上火”引起的诸多症状表现中,常兼有郁证,故对“上火”论治不能只局限于清热泻火,还应充分考虑“郁”的存在。

1.3 表现

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心烦少寐、口干便秘、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口腔溃疡、咽喉肿痛、小便黄赤等一系列症状,便是“上火”的表现[3-5]。而“上火”是一种民间俗称,是民间对身体出现较轻的异常热象的统称,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全身不适的复杂热证表现[2]。

对中医理论而言,“上火”有虚实、内外之分。“上火”可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证重,势猛,多见于胃肠、心、肝胆;虚火证轻,反复绵延,多表现为肺、肾阴虚。根据“上火”的病因之不同,又有内外之分。温热之邪所致为外火,风、寒、暑、湿、燥邪入里化火为内火,脏腑功能失调、七情内郁、气血痰食阻滞化火亦称为内火。内火又可分为实火与虚火,实火属阳盛,虚火为阴虚[3]。按发生的部位不同又可细分为:上焦火、中焦火、下焦火。“上焦火”指的是头昏、咽喉肿痛等人体偏上部的症状;而“中焦火”则会出现烦热口渴、胃脘痛等症状;便秘、尿赤等人体偏下部的症状为“下焦火”[3]。《本草汇言》提及三焦之火“上热,则喘漫,诸呕吐酸,胸痹,肋痛,食饮不消,头上出汗;中热,则善饥而瘦,解㑊,中满诸胀腹大,诸病有声,鼓之如鼓,上下关格不同,霍乱吐利;下热,则暴注下迫,水液浑浊,下部胀满,小便淋沥或不通,大便闭结,下利”。按脏腑开窍之不同,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3]。

2 服用人参“上火”的传统认识

人参为补气良品,气血同源于脾胃,气为无形,服人参可速补;血是有形,不可速生,气又需血载,而《黄帝内经》有云“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说明了气血生成的时间不同步。

《本草原始》言人参“……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阳中微阴,入手太阴”;《本草集要》又有言“盖人参入手太阴,能补火”,且更言明“仲景治亡血脉虚,以此补之者,谓气虚血弱,故补其气而血自生,阴生于阳,甘能生血也”。《本经疏证》中记载“然有邪气而用人参者,其旨甚微……若有微热则去人参”。《本草正义》言及“阴虚火旺弗用者,火邪炽盛不可补也”。人参产地品种各有不同,但皆谓“人参”。然辽参“养阴而兼理虚热”,高丽参“补阴而即以扶阳”。如不辨人参,不识体征,滥用乱用,无异于“抱薪救火,落井下石”。《本草害利》更是指明“阴虚火动,骨蒸劳热,切不可滥服人参。否则,阳有余,火上加油,病热必有增无减,命则险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亦有记载:“人参生用气凉,熟用气温;味甘补阳,微苦补阴”,“脾虚火旺之病,则宜生参,凉薄之气,以泻火而补脾”。《本草秘录》言明“然而人参亦有单用一味而成功者,如独参汤,乃一时权宜,非可恃为常法也”。用人参时,应多配伍适宜的药材与之调和。

因此,服用人参过量或不当,则补气太过,生气速于生血,速生之气无血以载,“气有余便是火”,阴阳失调,终致“上火”之证。

3 服用人参“上火”的现代研究

有学者[9]通过文献研究,认为“虚火”的生物学基础主要体现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功能紊乱。而将“实火”的生物学机制归结于炎症、神经内分泌网络和能量代谢失衡,与炎症反应、能量代谢机制失调、神经-体液调节失衡、基因水平多态性等有关。

何蓉蓉等[10]认为“上火”是一种应激性生理反应,是机体受到应激因素刺激引起的一种稳定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的适应能力,从“上火”到形成疾病是一种包括中枢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应激负荷反应过程。苏鑫等[4]认为“上火”指人体在免疫功能下降状态下出现的炎症和局部感染,同时也认为“上火”与应激反应存在相关性。

3.1 临床表现

整理国内外学者[11-15]的研究结果,发现服用人参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枢神经系统:眩晕、失眠、紧张不安、烦躁、焦虑、欣快感等;(2)分泌系统:口干舌燥;(3)心血管系统:高血压;(4)免疫系统:皮疹、瘙痒、生疮疖等;(5)消化系统:食欲下降、晨泻、腹胀等;(6)其他:头痛、鼻出血、水肿、燥热等。

3.2 作用机制

“上火”时的症状较为复杂,并非单一表现,而是多系统、多部位的综合征,主要出现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

人参中活性成分包括人参皂苷类、有机酸及其酯化产物、挥发油、甾醇、氨基酸、多肽、糖类、维生素类、黄酮类、微量元素、木质素等,而其中人参皂苷类成分含量最高,侧根部分总人参皂苷含量可达60%,被认为是人参的主要药效成分[16]。

研究发现[17-23],二醇型、三醇型人参皂苷、人参总皂苷及人参多糖等都可能是引起实验对象出现类似于“上火”症状的物质基础。有文献报道[24-27]指出,齐墩果酸型人参皂苷Ro可能是导致服用人参“上火”的燥性成分之一。引起服用人参“上火”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尚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

3.2.1 神经系统

郭优勤[18]等认为,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导致睡眠障碍者症状加重。有研究表明[21],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成分为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

人参总皂苷(GTS)对多巴胺分泌的影响有不同的实验结果,Oh KW等[22]研究结果表明,GTS可调节甲基苯丙胺,通过抑制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系统甲基苯丙胺,诱导多巴胺增加;而Yangha Kim等[23]认为,GTS使络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的mRNA的表达降低,间接降低了PC12细胞中多巴胺和儿茶酚胺的合成。

3.2.2 内分泌系统

贾执瑛[17]研究发现,服用人参二醇的实验组,儿茶酚胺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物质含量升高。人参多糖与人参皂苷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使促肾上腺激素(ACTH)、皮质醇(CORT)、促甲状腺激素含量(TSH)的含量升高,作用效果为人参二醇大于人参三醇。刘忠第[19]研究发现,人参可以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实验将大鼠一侧肾上腺切除后,二醇型人参皂苷中的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b2能使正常和切除一侧大鼠的肾上腺重量增加,并且使肾上腺内的维生素C含量降低,血中嗜酸性白细胞含量增加。

3.2.3 免疫系统

贾执瑛[17]将实验小鼠分为四组,分别饲喂人参二醇型(PD)人参皂苷、人参三醇型(PT)人参皂苷、人参多糖(PS)和人参总皂苷(GTS)。人参二醇型主要含有人参皂苷 Ra1~6、Rb1~3、Rc、Rd、Rg3,人参三醇型主要含有人参皂苷Re、Rf、Rg1、Rg2、Rh1。实验结果显示,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较空白组的高,而效果依次是:PD组>GTS组>PT组。而天然杀伤细胞(NKC)亦较空白组高,效果为PT/TG>PD/PS。Song JY等[20]发现,人参多糖亦能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增加,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

3.2.4 其他

根据几位学者[28-30]的研究,发现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人参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并延长血液凝固的时间。谢燮[16]研究发现,人参皂苷能显著降低抑制性氨基酸甘氨酸的含量,同时升高兴奋性神经递质代谢物N-乙酰-L-谷氨酸的含量。研究发现,服用人参半年后,抗败血酸的含量明显升高,而抗败血酸参与苯丙氨酸羟化为酪氨酸的反应及酪氨酸转变为儿茶酚胺的反应。

孙娜等[11]认为,服用人参后出现瘙痒、眩晕、头痛及鼻出血等症状,主要是因为田七素的神经毒作用。Xu X等[31]将实验小鼠分为四组,分别饲喂人参(GS)、红参(RG)、人参叶(GL)和西洋参(AG),时间为31天。结果显示GS组和RG组小鼠眼分泌物更多,而唾液分泌减少,而且这两组的Na+-K+-ATP酶活性也显着升高,并认为此酶的活性可能是指示用参“上火”的主要指标。

此外,我们亦通过文献资料[4,10,32-37]总结了“上火”时机体内的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发现人参中主要有效成分对机体的作用机制与其存在相似性。现总结于表1中。

3.3 药效研究

在服用人参导致“上火”的相关动物及临床实验研究中,Wang Y等[12]通过实验发现,服用合理剂量的人参不能引起与服用热证合剂(附子、姜、肉桂粉碎,以1∶1∶1的重量比混合)一样的“热综合征”(Hot Syndrome)。实验小鼠被分为三组,每组10只:(1)热综合征组,给予热综合征处方溶液,口服管饲20 mg⋅kg-1,每天一次;(2)健康控制组,通过口服相同体积的水,条件同建模组;(3)人参组,灌胃予人参水提取物80 mg⋅kg-1,每天一次。在每天口服相应试剂前,测量记录三组大鼠的饮水量,尿量,肛温度和体重等指标,并收集尿样,实验时间为36天。根据实验结果,研究人员认为,合理剂量的人参不能引起和服用热证合剂一样的“热综合征”。

Ronald[13]则进行了临床调查研究,受检者共133名,其服用人参时间至少1个月。并对受检者进行体质检查及主观感受的问询,此后每半年检查一次,实验时间长达2年。受检者服用人参的方式各异,包括人参根、浸膏、胶囊、卷烟、外用搽剂等。使用剂量为:人参胶囊8~10 g,一日三次;人参根0.5~3.0 g,一日两次;人参粉剂1.0~2.0 g,一日三次;人参浸膏2.5~5.0 mL(某些含有蜂蜜和酒精),早晨和饭后服用。经研究发现所有受检者均出现了慢性失眠、烦躁、焦虑、皮疹、晨泻、高血压等不同程度的类似中医“上火”的症状,研究学者将这些综合症状称为“人参滥用综合征”(Ginseng Abuse Syndrome),且发现人参滥用综合征患者的症状类似皮质醇中毒。同时研究者亦指出,应避免长期大量地服用人参。

表1 “上火”时体内生化指标变化特征与人参有效成分作用机制的相似性

国内学者刘长江[38]报道了61例患者,皆是因为长期以不同形式服用人参而出现高血压、失眠、敏感、皮疹、食欲减退、晨泻等症状,与“上火”类似,但在严重程度上有差别,文中将此类长期服用人参出现的症状称为“人参中毒综合征”。其他学者也有报道[39-40],长期小剂或大剂服用人参及相关制品而出现中毒情况,其中最严重的有导致死亡的案例。

4 讨论

4.1 研究成果小结

综上所述,相关学者[5,12-13,29,41]认为服用人参过量或不当才会导致“上火”,中医理论认为原因为生气速于血,“气有余便是火”。现代研究表明,服用人参过量或不当会引起机体内白介素、多巴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水平升高,导致人体出现睡眠障碍、口腔溃疡、鼻出血等症状。服用人参导致“上火”的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类成分,单体成分主要有人参皂苷Ro、人参皂苷Rg1和田七素[24-25,42]等。

4.2 存在问题及建议

国内外学者对于服用人参导致“上火”的相关研究尚较少,服用人参是否会导致“上火”出现了不一致的实验结果,Wang Y等[12]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长期服用人参不能引起和服用热证合剂一样的“热综合征”,而刘长江等[38-40]所进行的临床调查表明长期服用人参会出现“人参中毒综合征”,即类似于“上火”的症状。服用人参是否会导致“上火”以及服用人参导致“上火”的因素均不明确。采用动物或临床实验所进行的关于服用人参导致“上火”的药效研究,尚存在实验设计较为简单,研究样本量较少,研究对象的人参服用量和时间未能有效控制等问题,均有待进一步修整和完善。建议进行临床实验研究时,应注意受试者的人数、人参样品种类(鲜人参、生晒参、红参)、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即随机双盲,样品高、中、低浓度,设立空白组、实验组、对照组等)、服药时间、服药管理等。动物实验研究,应明确实验动物“上火”的身体特征,注意实验动物的数量、实验设计的科学性、服药时间等。科学合理地进行临床或动物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参考价值。

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探讨服用人参是否导致人体“上火”,导致“上火”的服用量为多少,鲜人参、生晒参和红参各人参炮制品是否均存在服用后导致“上火”的情况。在确定服用人参会导致机体“上火”的前提下,通过动物及化学分析实验探究服用人参导致机体“上火”的物质基础,并可通过动物或临床实验研究明确机体“上火”的作用机制等,以期更加科学合理地解释服用人参引起机体“上火”的原因,并指导科学用参。

猜你喜欢
皂苷人参服用
服用二甲双胍 谨防维生素B12 缺乏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参”
HPLC-MS/MS法同时测定三七花总皂苷中2种成分
HPLC法测定大鼠皮肤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b1
人参娃娃
HPLC法同时测定熟三七散中13种皂苷
吃人参不如睡五更
良书每月一副,按编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