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报如何以优质内容赢得当下传播
——从《河池日报》的几篇获奖报道谈起

2018-09-05 01:19黄筱钰
中国记者 2018年8期
关键词:河池党报长寿

□ 文/黄筱钰

内容提要 作者认为,好的内容永远稀缺,党报要突破介质、生产周期的限制,赢得当下的传播,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发挥已有优势,深耕内容,提升影响,以优质内容突破新媒体的“包围”。

近年来,各党报都顺应时代所需,建起了自己的传媒矩阵。一家报社同时拥有报纸、网站、微信、微博、APP已成为“标配”。但同时,为跟上传播方式的发展、迎合受众的“读屏”习惯,报社和采编人员对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远大于对报纸的关注,甚至产生了“纸质媒介已被抛弃”的想法,认为党报的竞争力、影响力比不上新媒体。

面对新的传播形势,党报自信力、竞争力从何而来?多年来,《河池日报》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自己的专业精神、专业判断和专业水准,竭尽全力做好主流新闻,以优质内容赢得当下传播。

一、聚焦发展大势,提升报道广度和深度

党报天然有着权威性、公信力和资源优势。党报紧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从更高层面上把握发展大势和发展热点,因而能使新闻报道更贴近发展实际、贴近百姓生活,在报道中体现宏观政策与百姓微观生活的融合统一,提升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此外,党报还有着多年发展积累下来的经验优势、人才优势和成熟的运作模式,这些都是新媒体一时难以匹敌的。用好这些优势,党报也就在新闻报道中占得了先机。

目前,全国上下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战。河池作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现阶段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脱贫攻坚工作点多面广,如何在报道中做到有点有面、不枯燥、又有指导性?2016年以来,《河池日报》先后推出了“推进六大行动 决胜全面小康”“脱贫攻坚比赶超”“决战脱贫攻坚 聚焦‘第一书记’”“我的脱贫故事”等多个栏目,不仅从面上宣传全市各地脱贫攻坚工作的经验、做法和成效,也从点上宣传贫困群众、“第一书记”等全力投身发展的事迹,不断丰富报道维度,起到了为贫困群众加油鼓劲的效果,也增强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感染力、感召力。2018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报刊管理与审读动态》对河池日报社脱贫攻坚宣传报道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报社将脱贫攻坚新闻宣传摆在突出位置,脱贫攻坚宣传有特色。

二、注重策划,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党报在传播介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唯有深耕内容,以优质内容提升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对党报的认知度、黏合度和忠诚度。

在新形势下,传统媒体又不能再生搬硬套过去陈旧的模式,必须跳出新闻事件本身、站在更高维度去策划和推出新闻。通过加强组织策划,不断挖掘题材,创新报道形式,引导报道向“精”“深”转型,实现报道的可读性和高质量,不仅要为读者送上“新闻大餐”,更要保证每道“餐点”都精致、出彩、有特色。

2015年3月9日,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因病辞世。一时间,网络上出现大量关于莫校长辞世的消息与各式悼念文章。自治区级媒体甚至中央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编辑部经过认真思考、策划,决定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全方位报道莫振高30年无悔奉献教育的高尚品格。此后,《河池日报》连续5天在头版头条位置推出大篇幅报道,每篇突出人物一个闪光点,且每篇都配发了评论。报道推出后,国内多家网站进行了转载。这组“追忆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系列报道获得年度广西新闻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2016年8月10日上午,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的第五届人口老龄化长寿化国际研讨会上,河池市申报世界长寿市通过认证,正式成为全国首个地级世界长寿市。除了常规消息外,报纸随后在一版推出《“世界长寿市”背后的故事》的长篇通讯,从长寿资源、文化底蕴、民俗民风等方面,全面解读“世界长寿市”,让读者感受到河池获得“世界长寿市”是实至名归的。此后,又策划推出了“我们身边的寿星”栏目,每期推出一位寿星,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养生之道、长寿秘诀,让读者从微观层面更直观地了解河池的长寿品牌背后的故事。

三、精细打磨,当好“新闻工 匠”

近年来,河池日报社在做优质内容上,采取有效措施鼓励采编人员争做“新闻工匠”。 要求采编人员要沉下身子、耐住浮躁,努力践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要求,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线索、挖掘新闻,精细打磨,使报道内容、形式、语言、风格更加贴近群众需求,通过鲜活生动的新闻稿件,记录社会变迁,反映时代风貌,努力让新闻更有高度、更有深度、更有温度。

2015年1月19日下午,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镇林堂小学教师苏慧敏护送学生过马路时,一辆摩托车飞驰冲向学生队伍,危急时刻,她毅然推开走在队伍最后的3名学生,学生得救了,她却被撞成重伤。获得新闻线索后,记者及时跟进采访,还原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但编辑部认为,仅还原事件,并不能体现新闻人物的高尚品质,报道仍流于形式。于是,安排记者再次前往采访,要求深挖人物的闪光点。记者仅用半天时间就“完成”了采访,信心满满地向分管领导汇报采访结果,并计划第二天就返回写稿。社领导听完汇报后认为记者的采访并不到位、不全面,要求记者第二天再深入补充采访。记者随后按照领导要求重新梳理了采访思路,并在第二天补充了采访。在交稿和上版后,报社领导与记者、编辑、值班编委字斟句酌,对文稿进行反复、细致地校改,最终在头版头条位置推出了长篇通讯《大爱情怀聚成“这一推”》。这一稿件获得了当年度广西新闻奖二等奖,所报道的主人公苏慧敏也登上了中国好人榜。

可以说,每一篇优秀的作品,都是精心打磨的结果。在新媒体求速度、求海量的时候,我们不妨走得慢一点、扎得深一点,以“工匠精神”细细钻研每一个题材、打磨每一篇稿件,为读者呈现不一样的报道,以优质内容赢得当下传播。

猜你喜欢
河池党报长寿
阅读使人更长寿
A new loach species of Troglonectes (Teleostei:Nemacheilidae) from Guangxi,China
长寿还是短命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笑能长寿,哭亦延年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河池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河池学院学报》征稿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