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次成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始终保持在中高速水平发展,为了确保经济发展的质量,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越加迫切,那些具有鲜明个性,充满创造力的人才是确保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内驱力。为此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普遍重视对“人格化”教育,本文就幼教工作管理中怎么才能体現出人格化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幼教工作管理;人格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3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11-0247-01
“仁人君子”是孔子理想人格的典范,也是他自己人生理想的人格化产物。由于孔子认为人的德性有高下之分,因此他的君子人格也就分为圣、贤、君子三个等级。由此可见,在古代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对于人格的培养活动,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我们尽管不再把“圣、贤、君子”这样的标准硬性植入教学目标体系内,可是对于人格的塑造还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幼儿期是学生形成个性的关键时期,在这阶段形成较为稳固的情感体验,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对于学生的人格培养,需要从幼儿阶段开展。
一、幼教管理工作融入人格化教育的必要性
任何人只要真诚,就将觉察内在的力量,催促自己向完美人格的目标前进。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时,教师必须投入百分百的真诚来对待学生,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在实际幼儿教育中,真诚对待学生只是开展幼教的基础,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学生,明确将个人化融入幼教管理的必要性。由于当前家庭结构内独生子女占据了较大比重,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言听计从,即便不合理,也同样满足。这样就让多数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他们不会主动关心他人、理解他人、与他人交朋友,而是更愿意让他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活动,这种错误的思维模式对于学生的人格发展具有严重的负面效应,如果在这一阶段对学生没有采取科学的人格教育,就会对学生人格的发展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为此在幼教管理中融入人格化的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幼教管理工作中体现人格化的策略
(一)尊重个体差异,提高儿童信心
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教师要客观对待学生的差异,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强烈的自信心,而不能厚此薄彼、用同一标准“测量”学生,不能以“测量标准”为界限,区别化对待儿童,这样只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从细节上关注每一名学生,发现不同学生的差异,找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对于优点,在教学中要及时的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信心;对于缺点,教师不能当众批评,而是记在教学日记中,针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建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改正,在学生每一次纠正错误观点的时候,教师都要给予正面评价,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从而提高信心。
(二)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幼儿阶段的学生都充满强烈的好奇心,这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就是宝贵的人格教师资源,只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就可以培养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可以精心策划游戏活动,在活动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比如学生喜欢观看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教师可以设置情景剧,让学生分别扮演喜洋洋与灰太狼,还原动漫的故事内容。在故事中,教师要让学生过多的关注喜洋洋战胜灰太狼的策略和方法,尽管幼儿阶段的学生并不能理解动漫背后的全部意义,但是仍然可以受到基础性的情感培养,喜洋洋具备的不怕困难、敢于坚持、乐于思考等品行都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意义。整个情景剧的表演都需要学生的合作才可以完成,为此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培养学生关心和帮助他人
只有关心他人,才可以自觉地为他人着想,从而形成高尚的人格。为此教师要在幼儿阶段培养学生关心和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比如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的生日都写在黑板上记录下来,当有同学过生日时,全班同学都陪他一起过生日,一起做蛋糕、一起唱生日歌、一起吹蜡烛、一起玩耍。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家中关爱父母,帮父母做家务,在父亲节和母亲节时,主动制作贺卡,在贺卡上写出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等。
幼教工作者、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光凭智力开发,并不能将儿童培养成21世纪的有用之才。只有坚持人格塑造,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才可以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要在教育管理中充分的体现出人格化,让学生时刻都能感受到人格教育,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