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茂云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融入德育教学,以此实现“德育”“智育”协调发展的教学目标。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的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11-0231-01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中最基础的学科,这门课程具有人文性、启蒙性和先导性。小学语文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为此小学语文教学并不会局限在拼音、字形、语法、阅读、作文等教学内容,还会进一步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德育就是除了语文知识教学之外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学生的“德育”“智育”协调发展,教师要认真研究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必要性
德育是社会公德与素质教育的永恒话题,它不仅关乎个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还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德育教育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三观”建设将直接关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评价方法和行为准则,将对未来的社会工作和生活起到决定性影响,为此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从国家角度来看,德育就是国家提倡的国民素养,是當前经济、社会环境下国民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并不局限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比个人能力更重要的是个体的德育水平。当前知名企业围绕在能力与德育的选择上奉行统一的标准,即“有德、有才”的人必定得到重用,“有德无才”的人得到一般性的任用,“有才无德”的人是注定不会任用的,所以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来看,良好的品德要比个人能力更为重要。通过德育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的优秀人才,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家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
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都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就要引导学生多读书、爱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爱好甚至是一种习惯。图书对于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具有促进意义,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学生已经对语文教材内容了如指掌,如果继续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挖掘教材,就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为此,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让学生的德育水平得到提高。比如学生通过阅读《西游记》,可以从中学习到唐僧普度众生的崇高品质,学习到孙悟空恪守承诺、一诺千金的诚信理念,学习到师徒四人为了完成取经使命,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仍然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尽管《西游记》创作于明代,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育人效果
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中,就很难发挥其教育的功效,原因在于学生无法在实践中体验到德育的应用意义,为此语文教师除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合德育教学,还应该把课堂向外延伸,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为了让学生了解革命精神,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进红色文化博物馆,让学生在博物馆里穿越历史,回到抗战年代,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感受党和人民群众在抗战年代的深切情意。在实践活动中接受到的革命精神教育内容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加深学生理解,还可以提高思想道德素养,达到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作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和写作中,学生可以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某种精神品质进行作文命题,比如“助人为乐”,围绕这个作文主题,教师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发现的眼光去寻找生活中的好人好事;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做好事,通过亲力亲为,产生真情实感,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把德育渗透在写作中。
德育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养的核心标准,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水平,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属性优势,认真钻研教材,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德育教育内容,同时也要认真研究语文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的策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教育,从而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