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欣
【摘要】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课程内容的导入,独具匠心的引课在一节精彩的课堂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施巧妙引课,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维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为了实现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到“主动的学习者”的角色转换,精心设计一个具有探究价值的“引课”至关重要。新课程和新高考的双重改革,要求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要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通过有效引课实现该目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引课 核心素养 图片 动画 视频 探究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157-01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我国多省市将在2020年实行“3+6选3”高考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有效引导,构建能够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平台。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1]。如何实施巧妙引课,体现化学核心素养,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图片引课
“先声夺人”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贯穿一堂课的始终。而一幅幅精美或是反差明显的图片则可达到此效果。例如:在讲述必修二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一节时,我向学生展示了电影《无极》拍摄地——香格里拉碧沽天池的对比图片。一副是被污染前的图片,景色优美,风景如画;一副则是满目疮痍,随处可见建筑垃圾和废弃物。强烈的视觉反差带给了学生心灵的震颤,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处教学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告诉学生们作为社会的个体,国家未来的主人,要拥有社会责任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二、动画引课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flash等模型、动画,给学生一种动的视觉,可以激发学生观察、探索的欲望。例如:在讲必修二原电池原理一节时,向学生演示了铜锌原电池反应动画模拟,首先模拟:①断开电键两极的现象;②合上电键两极现象的变化;③电子移动的方式,并提出问题“怎样描述合上电键后装置发生的现象?并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从而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此处课堂教学体现了微观粒子运动思想,电子得失守恒思想,我们从宏观现象入手,到微观粒子探析,再到运用化学符号模型表述。把化学核心素养的几个维度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有效的对学生进行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复习引课
俗语说“温故才能知新”,很多新旧知识有交的课节可以采用传授新知识前,先复习旧知识的引课方式。从旧过渡到新,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例如:在学习选修三离子晶体知识一节时,可以先复习离子键的内容。让学生先熟悉离子键是存在于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再让学生认知离子晶体是由陽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先理论证据推理,再具体知识模型认知,通过逐步递进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四、视频引课
现今的教学需要我们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在研究中向学生传承严谨的科学精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 鼓舞”。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在引课中根据知识内容巧妙的播放一些爱国的具有科学精神的化学家故事的视频。
五、探究性实验引课
现在的高中化学教学要求学生能通过多种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去感受研究的快乐,提升学习化学学科的乐趣,获取实验成功的成就感。现阶段学生需要学习方式的转变,科学探究意识的强化,更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得到培养。
我们可以用探究性实验引课。例如:学习铁的化合物内容时,我采用的是做了“白纸写红字”的探究性实验方式引课。在晒干的用氯化铁浸过的纸上用硫氰化钾溶液写字,学生被这神奇的一幕吸引了,纷纷猜测原因,接下来的认真听课,积极探索就变得顺理成章了,甚至在最后很多同学还设计了红纸写蓝字,蓝纸写红字的实验。探究式实验“引课”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强化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向导”,而不是“看守”,应该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好”的引课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润滑、调节和催化的作用,更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实施巧妙引课,把化学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升平.基于高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国考试》20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