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珠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068-02
当前,小学生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等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如缺少起码的文明素养、不守规矩,随心所欲、马虎邋遢等。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我们很多的孩子在一些日常的细小行为习惯上都不加注意,而这些根深蒂固的习惯却在影响着孩子们的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为此,自2011年我校开展了抓养成教育,促學生和谐发展的研究。
一、确定小学低中高年级段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制定小学生行为习惯常规,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奠定基础。
为加强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我们从学生需要和本校发展出发开发了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固化下来,形成不同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常规来作保证。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除了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外,还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方面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小学生上课三字经》、《小学生道德三字经》、《小学生礼仪三字经》、“小学生作业三字经》等,从校内到校外规定了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让学生有“法”可依、照章执行。
二、融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于课堂教学中,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良好习惯的培养。
把习惯培养渗透到各科课堂教学中。课堂40分钟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宝贵时间,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渠道。因此,充分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对学生的习惯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比如,中年级在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方面是这么做的:首先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倾听,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人文素质。接着就规范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1)倾听前明确目标,如听后“评一评他的发言”,“你有什么更好的意见”等目标指令性问题,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2)引导点拨,教会倾听方法,细化“听”的要求。①专心致志地倾听②有的放矢地倾听:听优点,听缺点、听异同。(3)进行专项训练,培养倾听的专注力和记忆力。①听读接力②练习“听”写③听评④听后复述——转述或概括别人的发言⑤听记训练——传口信:如游戏“交头接耳”、口头作业、转述通知等。
三、融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为此,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针对乱扔垃圾和校园环境差,开展了“弯弯腰留下一片清洁”的活动;针对有的学生出口成脏以及文明礼仪差,开展了“说文明话,做文明人”的活动;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差,低、中年级开展了“课前准备大比拼”、“读写姿势大比拼”、“踊跃发言大比拼”、“专心听讲大比拼”、“认真作业大比拼”等。高年级开展了“课外阅读大比拼”、“动手操作大比拼”、“标准诵读大比拼”;针对部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低年级开展了“系鞋带大比拼”、“整理书包大比拼”,高年级则开展了“周末我当家”等活动。为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我们在各班均建立了“图书漂流站”并开展了“好书换着看”、“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读书大王评选”等系列活动。
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我校所有教师充满激情的投入工作,把智慧、情感融入教育,用理解、关爱面对孩子,带微笑、温馨进入课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大胆的展示自我,尽情的张扬自我,努力的完善自我。孩子们在“我的成长目标我来定”时斟酌目标,实现目标;在绚丽多彩的“果实篮”里收获果实,炫耀果实;在回头眷顾的“周反思”时写写感受,找找得失;在真情流露的“悄悄话”里叙叙衷肠,说说希望……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确立了高尚、笃定、积极的目标追求;具备了健康、阳光、平和的心理素质;培养了缜密、巧妙、实用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负责、公正、文明的行为习惯。聆听花开的声响,分享拔节的快乐,我们品尝了丰收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