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爽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172-02
班级是学生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也是人格的熏陶地。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能够焕发在学生心灵的空间储藏着的大量的再生资源——精神。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她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就像一句诗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评价激励则是重中之重。
教育案例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黄金时期,对孩子来讲,老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及自我评价对他们的影响非常重要。在评价的过程中,除了具备正面的评价之外,还应该给学生实施积极的评价方式,“流动的班牌”这一评价方式源于这样的开始:由于学校的学生较多,放学时为了方便家长确认班级,学校给每个班级定做了具有我校君子文化特色的班牌,放学时由一个孩子举班牌带领全班孩子走到放学的地点。开始的一段时间都是由体委打班牌。但我渐渐发现,因为每天家长来接孩子的时间有早有晚,体委走后,班牌就成了剩下的还没有被接走的孩子们的抢手货,甚至还为谁拿这个班牌发生争吵,还有的学生与体委是好朋友,班牌自然就到了他的手里。尽管这个时候班牌已经不起作用了,但拿到班牌的孩子还是高高的举着,对班牌的喜爱和拿到班牌的那种荣誉感丝毫没有减弱。看到这种情况,我灵机一动,既然学生把打班牌看作一种荣誉,何不把打班牌作为一种评价激励的方法呢?于是我的又一种评价激励方法诞生了——“流动的班牌”。
选择策略
表扬策略——愿望激励。首先,从自我效能理论来看,表扬会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身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要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其次,从认知评价理论来看,表扬会增强儿童的内在动机。认知评价理论认为,能力感和自主性是个体基本的心理需要,当个体这些需要被满足时,就会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第三,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来看,斯金纳强调表扬在行为与结果之间条件性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该理论认为, 如果儿童做某件事情得到强化, 儿童就会从该行为中获得条件性效应( 即如果A 做X, 那么Y 会发生) 。
案例分析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学生更是如此。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进步能得到师长的适时表扬,会让他们如沐春风,激发强大的学习潜能。巧妙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和活动来赏识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希望和信心,对于班级管理来说绝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策略运用
1.提出流动班牌激励措施——即在全班范围内每天在放学前选出班牌手高举班牌,带领全班走到放学地点。
2.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牌手的评选标准,最后制定出评选规则:
纪律方面:下课后在走廊里不跑跳、不讲话、靠右侧通行;在操场上做游戏时能互相谦让、包容,做正当游戏;站排时能做到快速到达自己的位置,不讲话,听从口令。
卫生方面:能够保持自己周围的卫生;做好自己在班级的值日工作;能够主动捡拾地上的纸屑;保证每天自己是一个干净的学生。
学习方面:课上能够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勇敢去问;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
3.每天放学前二十分钟进行评议。评议分自荐和他荐两种。
自荐要对照要求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最后老师评价;他荐由推荐同学提出被推荐学生的名字。并对照要求进行评价,然后再由其他同学评价,最后老师评价。从中选出今天的班牌手。
4.班牌手可重复当选,对于进步非常大的学生,在与大家商讨后,可破例选为班牌手。
发现问题
1.评选的范围较大,所以每天评议的时间有超时现象。
2.学生在评议时不够全面,只侧重一点或某一方面。
3.学生评价的意识不够,不能及时关注他人。
调整策略
1.在日常工作中,及时的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评价、表扬,树立榜样。增强学生关注他人的意识。
2.把学生划分成四人一组,选出小组长,每天从纪律、卫生、学习、礼仪等方面评价,由组长记录分数,每天小结一次。由每一个小组推选出小组之星参加班牌手的评选,最后在大家的评议下,选出今天的班牌手。这样就大大的缩短了评议的时间,解决了评议时间长、评议不集中的现象。
3.为了激励习惯形成不太好的孩子,班级还决定,只要这样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或受到表扬,就可以成为今天的班牌手。
4.用自习时间,利用十字图分析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出现的原因,进步的原因,及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实践延伸
1.学生的学业评价中;班级集体荣誉感的建立。
2.調动家长参与班级工作的积极性,如:定期评选最佳家长,通过班级的微信平台选举、公布。
3.微信群展示作业的延伸,上传的书写作业都很工整,正确,无形中规范了孩子,帮助一些孩子改掉了在学校写字认真工整,在家写字潦草,不认真的毛病,对家长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8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