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木
【摘要】目的:本文就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方法:2016年7月-2017年6月在住院患者抽取4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n=200)予以常规性用药指导,实验组(n=200)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生活质量以及健康知识掌握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遵医用药占比、健康饮食占比、合理运动占比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GQOLI-74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度对比参照组更高(92.50%>64.50%),组间比较P<0.05。结论:为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掌握健康知识,起到良好的预防保健效果。
【关键词】健康教育;冠心病;预防保健;生活质量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心血管腔堵塞或狭窄所导致的心脏疾病,患者常表现出心前区疼痛、心绞痛等症状。该病在40-50岁以上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如病情控制不佳易引发心肌梗塞、猝死等不良事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等有关,同时与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等也密切相关,很多患者因对疾病知识缺乏、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会影响疾病控制效果,为此我院保健科主张为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现将实施效果及相关数据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数据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住院冠心病患者400例,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200)与实验组(n=200)。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05例,女性患者95例;年龄集中在45-78岁范围内,平均(59.2±5.5)岁;病程在0.5-5.5年之间不等;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52例,中专至高中76例,初中及以下72例。参照组中男性患者102例,女性患者98例;年龄集中在46-79岁范围内,平均(59.8±5.2)岁;病程在0.5-5.8年之间不等;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53例,中专至高中78例,初中及以下69例。对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P>0.05,在年龄、性别、病程、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具有研究可比性。
排除标准:将合并肿瘤疾病或血液疾病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有精神疾病史者予以排除。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性的用药指导,并对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告知;实验组则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内容如下:
冠心病知识讲解:为患者讲解冠心病的病因、症状、危害性以及防治方法等知识,让其正确认识自身疾病;为患者强调,如果病情控制不佳,继续进展,易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甚至会危及生命,以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为患者讲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预防对策等,以便帮助其正确用药。为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供患者及家属阅读。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糖代谢紊乱、血脂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之间的关联性,叮嘱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
心理健康教育:患者因病程长、长期服藥、经济压力等因素,常会表现出一定的不良情绪或消极心理,甚至不能积极的配合治疗;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加以重视,对于情绪不佳患者要与其耐心沟通,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可让患者通过听音乐、阅读、下棋等方式来排解不良情绪[3]。
饮食指导:为患者讲解健康饮食的关键性,宜选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低盐、低脂、低糖的食物,要少食多餐,不可暴饮暴食。食物应清淡、营养、易消化,禁食辛辣、煎炸、腌制等食物,不宜使用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让患者多吃水果及蔬菜。
生活指导: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愉悦、情绪稳定,并养成早睡早起、规律作息的生活习惯,不可以吸烟、饮酒,睡前不要饮咖啡、浓茶。每周做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要注意不可进行剧烈活动,以免引发各种心脏不良事件。
1.3 评价指标
患者依从性:三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用药、饮食、运动情况进行记录,统计两组的遵医用药占比、健康饮食占比以及合理运动占比。
生活质量评分:三个月后,采用GQOLI-74评分量表[4]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共包含生理功能、身躯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精神健康5个维度,每项20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良好。
健康知识掌握:为患者发放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包括冠心病病因、症状、并发症防治、日常保健等知识,共计25小题,每题4分,总计100分。85分及以上者为掌握,60-84分之间者为部分掌握,低于60分者为未掌握。健康知识掌握度一掌握例数+部分掌握例数/总例数。
1.4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现形式为(x±s),组间比较结果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现形式为(n,%),组间比较结果采用X2值检验,以P<0.05作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的检验标准。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的患者依从性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用药、饮食、运动方面的依从性均要好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初就诊时的GQOLI-74评分为(62.6±3.5)分,与参照组的(63.0±3.8)分比较无差异,P>0.05;三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GQOLI-74评分为(94.5±1.3)分,显著高于参照组(82.1±4.0)分,组间比较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优于参照组。
2.3 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显著高于参照组(92.50%>64.50%),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也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位心血管疾病。长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使机体呈现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心肌坏死,对其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威胁[5]。如果患者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情绪不佳,或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使病情进一步进展、加重[州,因此对该类患者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措施尤为必要。我院保健科主张从疾病知识讲解、心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生活指导几个方面入手,为患者进行全面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以及依从性,目的是能更好的控制病情。此次研究发现,实验组予以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的遵医用药占比、健康饮食占比、合理运动占比要明显高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度对比参照组也更高,组间比较P<0.05;这一结果也充分凸显出了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综上所述,为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有使患者的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度得到显著提升,还可改善其日常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香,施尚鹏,曾力群等.早发冠心病与晚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J].中国循環杂志,2017,32(07):638-641.
[2]苏东强,杨蓉.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预防保健和控制中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0):163.
[3]努尔古丽·加德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02):279-280.
[4]王鑫.冠心病患者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健康教育的作用研究[J].世界复合医学,2017,3(02):96-98.
[5]梁玉莲,李传松,蒋跃绒等.冠心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20(02):149-152.
[6]方向阳,巩维佳,侯原平等.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血压、血糖达标状况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7):4198-4199.
[7]普雯.纽曼保健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7,15(23):2822-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