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8-09-04 02:42范剑锋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课文

范剑锋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好文言文是中学生首当其冲的任务。然而,长期以来,语文课堂上文言文教学模式单一、枯燥乏味,教师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花在字、词、句及段的讲解和翻译上。这种“填鸭式”灌输文言文知识的教学方式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兴趣不大,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必须在文言文教学方式上下功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文言文,这样才能提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文言素养和语文能力。下面笔者就从课堂导入、反复朗读、文章赏析、平时积累和课外阅读等几个方面谈谈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巧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语文课堂导入“无定法”,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文言文来设计导语,创设情境实施导人,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是故事导人法。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文言文教学,并在实施导入的过程中适当地对故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将要学习的文言文中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会高一些。如讲授《离骚》时,笔者从端午节的由来导人课文,然后提问题: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屈原为什么怀抱石头投入汩罗江?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学生学习有了目标和方向,自然而然他们的热情也就调动了起来。再如讲授《孔雀东南飞》时,利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实施导入,简单分析梁祝二人的悲剧,然后让学生思考:梁祝与焦刘爱情悲剧的异同是什么?产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二是成语导入法。在文言文教学导入中巧用成语,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积累词语,丰富成语储备,有“一石二鸟”之功效。如教学《马说》时,从“马”字说开,让学生说说含有“马”字的成语,如走马观花、马到成功、马马虎虎。接下来让学生说说“马”的习性和特点,以及对人类的贡献,顺理成章地切入课文。

三是名句导人法。学习《五柳先生传》一文时,教师就可以用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导入课文。

四是从文章的主要人物导入。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教师可以直接提问:你认为《水浒传》中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说出有关他的哪些典故或故事?开门见山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中来了。

二、读出文言韵味。唤醒学生情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可见,朗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古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文言文中字、词、句的意义组合与现代汉语存在着很大差别,只有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和朗读技巧,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把握文言文朗读节奏,进而获得朗读情感体验,最终达到读美文言节奏,读出文言韵味。

首先,教师要以生动形象的范读来指导学生朗读。如在《示儿》一诗的朗读训练中,教师用低沉、悲壮的语气,配以适当的表情和音乐,把诗人渴望祖国统一但又无法看到的伤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在示范朗读基础上加以适当点拨,让学生明确诵读中停顿、重读、语气、语调、情感的有效把握,从而体会文言文的无穷魅力,使学生有了情感上的共鸣,自然就有了诵读的兴趣和激情。

其次,教师要注意文言文中多音字、异读字(包括通假字、人名、官名、姓氏)等字的正确读音及句子之内的短暂停顿,读出文言文的正确节奏,读美文言文的节奏。

三是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诵读形式,如领读、轮读、齐读、个别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通过反复诵读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不断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引导学生赏析,领略文言文魅力

有些文言文体现了古人的睿智和旷达的情怀,启迪人的思想,只要细心琢磨,深入文本,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一定能品出文章的韵味,进而提高个人修养和人生境界。

如学习《赤壁赋》一文时,可让学生评价一下苏轼的人生态度。你是怎样看待这种人生观的?学生在认真学习和分析课文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历,纷纷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对待人生态度是“及时行乐”,理由是苏轼抓住时机欣赏大自然的江山、风月,以及文中提到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有的认为,“及时行乐”的思想并未从文章的正面反映出来,苏轼的态度是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并不现实的幻想境界,而应适应现实,在眼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里,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生活态度比畏首畏尾、忧心忡忡或无所作为、意志消沉显得更为乐观旷达,富有生机情趣。学生通过论辩、思想“碰撞”,丰富了阅读体验,自我个性得到了张扬,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文言文学习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再如《兰亭集序》一文,从全文看,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学生把握了这些之后,对作者阐明的生死观也就理解了。教师要引导学生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关注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从而提升学生的生命素养和思想境界。

四、注重课外延伸,提高文言素养

现代汉语相对于文言文而言,既有延续和继承,又有创新和发展。但文言文的学习也有规律可循,如文言实词、特殊句式的意义和用法较为固定,加强平时积累就能完全掌握了。另外,学生可以准备一个专用的文言知识积累本,认真做好每一课的知识积累,一段时间后,对这些文言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类,这无形中又一次强化了知识的记忆。此外,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语意的能力,即善于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推断新知识;利用所掌握的文言语法,根据上下文,推断语意,并加强反复训练,文言文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定会得到巩固和提高。

一是在语文活动中学习文言文。教师可以将情节性较强的文言文课文改编成课本剧,鼓励学生自导自演,这样在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中学生都在学习文言文。《鸿门宴》的情节精彩,故事性强,学生也感兴趣,完全能够改编成课本剧。在教学之余,教师可以组织古诗文和文言文朗诵会、文言文知识竞赛、文言文背诵等活动,在艺术的熏陶中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是在课外阅读中学习文言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推介一些文言文读物,如《聊斋志异》《今古传奇》等,学生阅读之后觉得文言故事也很吸引人,再回頭读教材中的文言文也就不觉得枯燥,这样就逐步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教无定法,形式多样。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文言文本品读中与古代先贤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接受中华文化精神的熏陶,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自己的文言素养和水平。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背课文的小偷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