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跃华 李爱君 杨凤 刘伟
【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选择糠酸莫米松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4例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临床研究治疗药物期间,对照组(52例):选择生理盐水进行喷鼻治疗;观察组(52例):选择糠酸莫米松进行喷鼻治疗;最终就两组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用药总有效率、腺样体体积以及症状评分结果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用药总有效率(86.54%)加以对比,观察组(100.00%)提升程度显著(P<0.05);同对照组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腺样体体积以及症状评分结果展开对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P<0.05)。结论:对于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临床选择糠酸莫米松药物进行喷鼻治疗,对于患儿用药效果整体提升、腺样体体积以及症状评分的减少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的病情好转以及恢复。
【关键词】糠酸莫米松;小儿腺样体肥大;临床效果
对于腺样体肥大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生理性增生以及病理性增生[1]。对于后者主要因为患者长时间受到慢性炎症刺激造成。对于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疾病症状主要集中于分泌性中耳炎症状、鼻塞症状、张口呼吸症状、睡眠打鼾症状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症状等[2]。临床在治疗期间,提倡对患儿展开手术切除治疗,但是因为患儿表现出较低的手术耐受性,并且在手术期间存在并发症风险以及麻醉风险,从而使得患儿及其家属呈现出焦虑难安的现象[3]。本次研究将确定最佳药物对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加以治疗,以此说明糠酸莫米松药物的应用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0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4例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52例):男20例,女3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5岁~13岁,平均年龄为(8.13±1.69)岁;患儿腺样体肥大分度为:属于Ⅰ度患者20例、属于Ⅱ度患者17例,属于Ⅲ度患者15例;观察组(52例):男21例,女31例;年龄分布范围为6岁~15岁,平均年龄为(8.15±1.72)岁;患儿腺样体肥大分度为:属于Ⅰ度患者21例、属于Ⅱ度患者19例,属于Ⅲ度患者12例;此次研究均获得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对于知情同意书,所有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以及家属全部同意;对两组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腺样体肥大分度加以对比,结果呈现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在进入医院后,临床研究治疗药物期间,对照组:选择生理盐水进行喷鼻治疗;观察组:选择糠酸莫米松进行喷鼻治疗;对于对照组,针对鼻腔分泌物,利用鼻腔冲洗器展开清洗工作,完成后,准备生理盐水针对患儿鼻咽部保证100μg/d剂量展开喷雾工作,完成2w治疗后,将药物应用剂量减少,转为选择50μg/d剂量生理盐水展开喷鼻治疗[4];对于观察组,针对鼻腔分泌物,利用鼻腔冲洗器展开清洗工作,完成后,准备糠酸莫米松针对患儿鼻咽部保证100μg/d剂量展开喷雾工作,完成2w治疗后,将药物应用剂量减少,转为选择50μg/d剂量糠酸莫米松展开喷鼻治疗;对于两组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均进行为期3个月治疗[5]。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用药总有效率、腺样体体积以及症状评分结果。
1.4 判断标准
1.4.1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完成治疗后,表现出的流涕症状、鼻塞症状、听力症状以及打鼾症状全部转为正常;有效: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完成治疗后,表现出的流涕症状、鼻塞症状、听力症状以及打鼾症状全部获得缓解;无效: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完成治疗后,表现出的流涕症状、鼻塞症状、听力症状以及打鼾症状未获得缓解,甚至呈现为疾病进展[6]。
1.4.2 症状评分
主要通过对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疾病症状严重程度加以观察,合理完成评分标准的创建,最终获得分数同患儿症状表现为正比关系[7]。
1.5 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所有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治疗结果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药总有效率)组间对比以%形式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腺样体体积以及症状评分)组间对比以x±s形式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效果临床对比
同对照组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用药总有效率(86.54%)加以对比,观察组(100.00%)提升程度显著(P<0.05),见表1。
2.2 腺样体体积以及症状评分临床对比
同对照组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腺样体体积以及症状评分结果展开对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P<0.05),見表2。
3 讨论
作为一种普遍性疾病,腺样体肥大于儿童人群中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并且疾病严重程度同患儿表现出的腺样体体积存在相关性。临床针对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在研究治疗方案期间,主要包括两种,分别为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通常情况下对患儿选择腺样体切除方案加以治疗,可以获得明显效果,但是因为患儿表现出较差手术耐受性以及呈现出术后出血现象等系列因素的影响,使得患儿家属呈现出严重担忧,对此保守治疗方案于临床获得广泛应用,在选择此种方法完成3个月治疗后,如果未获得效果,则临床需要对患儿展开手术治疗[8]。
临床对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选择糠酸莫米松药物加以治疗,针对其作用机制加以分析发现:(1)对于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而言,于肥大组织中会表现出诸多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的现象,选择糠酸莫米松药物加以应用后,针对部分受体可以表现出结合现象,进而针对淋巴细胞活性加以显著抑制,从而对于腺体菌落的调整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使得鼻腔炎症症状以及鼻咽部炎症症状获得显著缓解,对于腺样体体积缩小加以显著促进。(2)选择糠酸莫米松药物加以应用后,针对嗜酸性粒细胞、神经肤以及细胞因子等可以起到对应调节作用,进而确保溶淋巴效应获得充分发挥,使得免疫期间所参与的淋巴细胞数量获得显著减少,进而针对慢性炎症加以显著控制。此外,其针对细胞内部表现出的抗炎蛋白合成可以进行促进,进而对于患者鼻咽部炎症的缓解以及腺样体的缓解可以做出充分保证,针对系列鼻内炎症反应介质加以对应拮抗,从而于喷嚏症状以及流涕症状的缓解方面获得显著效果。
本次研究中,临床研究小儿腺样体肥大疾病治疗药物期间,对照组:选择生理盐水进行喷鼻治疗;观察组:选择糠酸莫米松进行喷鼻治疗;最终发现同对照组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用药总有效率(96.54%)加以对比,观察组(100.00%)提升程度显著(P<0.05);同对照组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腺样体体积以及症状评分结果展开对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P<0.05)。从而证明糠酸莫米松药物的充分应用,于用药整体效果提高、腺样体体积缩小以及症状缓解方面获得确切效果,充分证明糠酸莫米松药物的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临床选择糠酸莫米松药物对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加以治疗,对于整体治疗效果提升、腺样体体积缩小以及临床症状改善可以进行显著促进,从而对于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病情好转以及康复做出保证。
参考文献
[1]李清波,程坚,苏文宇等.孟鲁司特钠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09):1295-1297.
[2]张志敏,李国义,陈向军等.糖皮质激素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08):830-832.
[3]李庆忠.孟鲁司特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6,3(23):75-76.
[4]刘麟,胡蓉杰,肖社平等.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小儿鼾症的短期疗效及患儿耐受性观察[J].北方药学,2016,13(03):24-25.
[5]丁小丽.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症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6,15(06):553-554.
[6]薛倩,張瑞林,胡纯红等.糠酸莫米松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2,24(06):1145-1146.
[7]彭正加,刘彬,廖俊等.经等离子刀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并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5,21(04):334-336.
[8]秦志仁,游毅,吴双等.加味金平饮连续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致鼻鼾、睡眠呼吸暂停30例疗效回顾[J].中成药,2015,37(05):1145-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