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高级学习者的“让”字句习得研究
——基于人称分类的问卷调查

2018-09-04 07:29:54王潇潇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第三人称视点母语

王潇潇

(大连外国语大学 软件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1)

“让”字致使句(以下简称“让”字句)是汉语致使句的典型句式,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极为常见又很复杂的句式,在表达使令义这一点上和日语的“使役表达”是一致的,都表示“施事者+由于施事者的影响而引起的受事者的行为和感情”,但是若从语言事实来分析,以“让”字句等为代表的汉语致使句的数量远比日语的使令句多得多。同时,汉语的“让”字句不一定要翻译成日语的使令句,反之亦然。本文将汉语的“让”字句和日语“使役表达”的意思重合部分按照人称进行分类,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日语高级学习者和母语者的使用差异,总结日语高级学习者“化石化”的误用类型,并且运用“视点”的角度加以分析,提出日语“使役表达”教学建议。

一、汉语“让”字句和日语“使役表达”

汉语的“让”字句和日语的“使役表达”有意思重合的部分,因此是汉语母语日语学习者很容易将汉语的“让”字句等同于日语的“使役表达”。

1.汉语“让”字句

曹冬雪[1]通过对致使义“让1”字句与容许义“让2”字句的对比分析,得出二者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

(1)“让1”字句的句式义是,N1(主语)致使N2(宾语也是兼语的主语)产生V2(动作行为)的结果。“让2”字句的句式义是,N1(主语)有一个愿望,希望N2(宾语也是兼语的主语)做某事。

(2)在“让1”字句中,N1为使因。N1的语义特征:[+ -生命性][-意愿性/主观性][-可控性][+实施性/致使性]。在“让2”字句中,N1为意愿的发出者。N1的语义特征:[+生命性][+意愿性/主观性][-可控性][+实施性/致使性]。

(3)在“让1”字句中,N2既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泛指的人,N2不能省略。在“让2”字句中,如果N2是第一人称、第三人称,N2则常常省略。

曹冬雪[2]指出“让”字句可以表达愿望、号召、听任、容许、使令义,同时,S1为名词、代词时,“让”字句也可以表达致使义。“使”字句,主要表达致使义。“叫”字句的用法与“让”字句的用法类似,但不能用于表达愿望、号召的句子。

2.日语“使役表达”

关于现代日语的使役表达,早津[3]结合使役句和能动句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以使役动词为谓语的句子所表达的事态各种各样,使役动词的形态和意义与能动表达、授受表达“~てもらう”等既有重合的用法又有一些差异。首先作为使役表达的句子,首先浮现在脑海里的是“親が子供に玄関の掃除をさせる”“監督が選手たちを毎日10キロ走らせる”这样的句子。也就是说,表达“人对他人发出使令或者委托请求,接受命令或者委托请求的人执行那个动作”的事态的句子。从结构上来讲,对他人发出使令或者委托请求的主体做主语(が格),接受使令或者委托请求并且也是实施动作的主体做补语(を格或者に格),在表示动作的动词后连接“~(s)aseru”做谓语。动词后连接“~(s)aseru”的句子即使不表示命令委托的积极推动而引起事态变化也通常被视为使役表达。

3.汉语“让”字句和日语“使役表达”意思重合的用法

“让”字句和日语传统使役表达的基本要求都是使役者(主语)和被使役者(兼语)都是有意志的人,在这一前提下,综合曹冬雪和早津的分析,汉语的“让”字句和日语的“使役表达”在使令义(强制、命令)、容许义(许可、放任)和愿望义(拜托、请求)这三方面有意思重合的地方。那么这些意思重合的用法是否是汉语母语日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呢?高桥[4]指出中日两国国民看待问题的视点不同,中国人喜欢使用以主体为中心的主谓句,偏爱容易表达主体意思的使令句,而日本人则多倾向于使用以客体为中心的主动句(日语的能动句),更习惯不体现主体意思的被动句。那么由于视点的根本性不同,容易造成汉语母语日语学习者的“化石化”的误用。

二、学习者汉语“让”字句的 日语表达使用情况

1.问卷设置

众所周知,日语是对人称非常敏感的一种语言。通过很多语言现象(例如“情感形容词”“授受关系”“敬语”等)都可以看出,用日语表达一个状态或行为,会根据从第几人称发出,甚至包括发给第几人称,而导致表达上有根本的差别。同样,一个人“让”另一个人做一件事,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另外,单纯从与日语的使役表达有密切关联的“授受关系”的角度上看,也是有严格的人称限制的。通过“视点”的角度,人称问题也确实成为了“使让表达”中需要考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在找出汉语“让”字句和日语“使役表达”意思重合部分的基础上,参考日语授受表达的人称分类基准,对汉语“让”字句做出如下分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简称1→2,以此类推)”“1→3”“2→1”“2→3”“3→1”“3→2”“3→3”,并且针对每种情况设置一个例句,笔者将这些汉语翻译成日语,并在“让”字前后设置成“”。找来33位日语母语者,笔者一边解释语言环境,一边让日语母语者按照合适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填写出相应的日语来。从而得出以上汉语“让”字句所对应的日语表达。再设置一份调查问卷。让37位过了日语能力测试N1的高级日语学习者回答,从而整理出在这些“让”字句的用法中,学习者都用了哪些日语表达,有哪些误用的“化石化”现象。

2.调查结果

根据汉语“让”字句和日语“使役表达”意思重合以及人称分类基准将这33位日语母语者和37位日语高级学习者就每种情况所对应的若干个日语表达,按照先后顺序赋予数值,排在第一位的赋予“10”,第二位的赋予“9”,以此类推。也就是说,数值越大,使用倾向越高。调查结果见表1。

表1日语“使役表达”学习者与母语者的赋分比例对比

(1)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强制命令的情况下,学习者与母语者最常用的日语表达方式都是“使役形”,而母语者不使用或较少使用的“~てくれるように言う”“使役受身形”等表达方式,学习者却有较多使用;许可放任的情况下,学习者与母语者最常用的日语表达方式都是“使役形+てあげる”;请求拜托的情况下,学习者最常用的是“~てくれるように頼む”这种形式,而母语者最常用的却是“~てもらう”这种形式。

(2)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强制命令的情况下,学习者与母语者最常用的日语表达方式都是“使役形”,而母语者不使用或较少使用的“使役受身形”表达方式,学习者却有较多使用;许可放任的情况下,学习者最常用的是“使役形+てあげる”这种形式,而母语者最常用的除了“使役形+てあげる”,还有“使役形”这种形式;请求拜托的情况下,学习者与母语者最常用的日语表达方式都是“~てくれるように頼む”和“~てもらう”这两种形式。

(3)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强制命令的情况下,学习者最常用的是“~てもらう”这种形式,而母语者最常用的却是“使役形”“命令形+と言う”这两种形式,特别是母语者不使用的“~てもらう”这种表达方式,学习者却用得最多;许可放任的情况下,学习者与母语者最常用的日语表达方式都是“使役形+てくれる”这种形式。而母语者不使用或较少使用的“~てくれるように言う”“使役形”等表达方式,学习者却有较多使用;请求拜托的情况下,学习者最常用的是“使役形”“辞書形+ように頼む”“~てくれるように頼む”这三种形式,而母语者最常用只有“使役形”这种形式,此外母语者不使用的“~てもらう”等表达方式,学习者却有较多使用。

(4)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强制命令的情况下,学习者最常用的是“使役形”“使役受身形”这两种形式,而母语者最常用的只有“使役形”这种形式,特别是母语者不使用的“使役受身形”这种表达方式,学习者却用得第二多;许可放任的情况下,学习者与母语者最常用的日语表达方式都是“使役形+てあげる”这种形式;请求拜托的情况下,学习者最常用的是“~てくれるように頼む”“命令形+と言う”这两种形式,而母语者最常用的只有“~てくれるように頼む”这种形式。

(5)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强制命令的情况下,学习者最常用的是“使役受身形”“使役形”这两种形式,而母语者最常用的只有“使役形”这种形式;许可放任的情况下,学习者最常用的是“辞書形+ように言う”这种形式,而母语者最常用的却是“使役形+てくれる”这种形式;请求拜托的情况下,学习者最常用的是“~てくれるように頼む/言う”“辞書形+ように頼む”“使役形”这几种形式,而母语者最常用的只是“辞書形+ように頼む/言う”“~てくれるように頼む”的形式,没有“使役形”。另外母语者不使用的“~てもらう”等表达方式,学习者却有较多使用。

(6)第三人称→第二人称。强制命令的情况下,学习者最常用的是“使役受身形”这种形式,而母语者最常用的却是“使役受身形”“命令形+と言う”这两种形式;许可放任的情况下,学习者最常用的是“使役形+てあげる”这种形式,而母语者最常用的却是“使役形+てもらう”这种形式;请求拜托的情况下,学习者最常用的是“~てくれるように頼む”这种形式,而母语者最常用的却是“辞書形+ように頼む”“~てくれるように頼む”这两种形式。

(7)第三人称→第三人称。强制命令的情况下,学习者最常用的是“使役形”“使役受身形”这两种形式,而母语者最常用的却是“使役形”“命令形+と言う”“使役受身形”这三种形式;许可放任的情况下,学习者最常用的是“使役形+てあげる”“使役形”这种形式,而母语者最常用的却是“使役形+てくれる”这种形式。另外母语者不使用的“~てくれるように言う”等表达方式,学习者却有较多使用;请求拜托的情况下,学习者最常用的是“~てくれるように頼む”这种形式,而母语者常用的除了“~てくれるように頼む”,还有“辞書形+ように頼む”“~てもらう”这两种形式。

3.结果分析

对比日语母语者和汉语母语高级日语学习者的回答,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种情况:

(1)有正用的情况,例如:1→2许可放任、1→3请求拜托;

(2)有正用和少用并存的情况,例如:3→2强制命令、3→3请求拜托;

(3)有正用和滥用并存的情况,例如:2→1许可放任、2→3强制命令;

(4)有误用的情况,例如:3→1许可放任、3→2许可放任、3→3许可放任。

总体来说,根据说话者视点和第三者视点的不同,当汉语和日语的人称视点一致或者接近时,学习者的正用率较高,当汉语和日语的人称视点不同时,学习者的误用率较高,由于被调查的学习者很多都在日本工作多年,所以此次调查的关于汉语“让”字句的日语表达误用情况可以看作是“化石化”。彭广陆 [ 5]指出汉语属于视点移动型的语言,所以在语篇中汉语的视点经常转换,而日语则属于视点固定型的语言,重视视点的一致,尤其是习惯于采用说话人(第一人称)的视点进行表达,日语的第一人称相对于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具有绝对的优势。汉语的视点转换频繁,为了明确叙述的视点所在,汉语中经常使用主语,而日语的视点固定,主语很少出现,汉语母语日语学习者在翻译汉语“让”字句出现的误用也是由于语篇中的视点转换过于频繁造成的。

三、日语“使役表达”的教学建议

1.进行使让表达的日语讲解时,应把容易引起误用的日语使役表达的注意事项讲解清楚,例如单独的“使役形”不能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日语的可能形不能接“使役形”等。

2.在讲解日语的“使役形”应结合其他经常和“使役形”连用的语法形式一起讲解,例如“使役受身形”“使役形+授受表达”等。

3.日语的“使役形”在表达“让”的时候包含了后续动作的完成状态,这和汉语有着很大的不同,需要特别提醒学习者注意,与此同时引入日语间接引用“~ように言う”等的用法。

4.在进行基础语法教学的课堂上,应该导入“视点”概念,即“说话者观察事件的角度和立场”,明确了描述事件的角度和立场以及所要表达的感情色彩,还要明确该事件中各人物之间的关系,防止母语直译而导致的负迁移。

5.为了解决“视点”方面的理解问题固有的纸质教材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应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增加影像资料,使学习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各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各人物的表情行为举止来体会该事件的感情色彩,这有助于学习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要表达的内容。练习可以采用“使役形+授受表达”的形式加强学习者对于“视点”概念的理解。使学习者在使用日语进行使让表达的时候,首先在脑海里联想到一个具体的场景,结合该场景进行身临其境的描述,以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猜你喜欢
第三人称视点母语
母语
草原歌声(2020年3期)2021-01-18 06:52:02
谈谈英语教学中 第三人称单数及其后面动词的用法
用第三人称和自己说话能减压
幸福·悦读(2017年10期)2017-10-18 10:16:13
It’s Your Turn, Roger! (I)
母语
草原歌声(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7
视点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24
让你每天一元钱,物超所值——《今日视点—2014精萃》序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2
两会视点
中国水利(2015年5期)2015-02-28 15:12:40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