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2018-09-04 06:40杨翠兰高雪菲
滁州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本义成语内涵

杨翠兰,高雪菲

现代汉语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轨迹,而含颜色词成语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化传统、文学艺术等密切相关,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含颜色词成语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该类成语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加深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有助于针对这部分成语的对外汉语教学。

这里,我们所说的“含颜色词成语”指的是含有颜色词、并且其词汇意义与颜色相关的成语,如“颠倒黑白”“紫气东来”等。那些仅仅词汇意义与颜色相关、但不包含颜色词的成语不在我们的研究之列。如“五光十色”这个成语,虽然其词汇意义含有“颜色鲜艳多样”的意义,与颜色相关,但它并不包含颜色词,因而不属于我们的研究范围。

现代汉语颜色词数量众多,为此,我们选取了由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制定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高、中频率颜色词以及既在古汉语中表颜色义又在成语中有突出文化内涵的12个颜色词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它们分别是:黑、白、红、黄、绿、青、蓝、紫、灰、褐、朱、赤。

我们以2002年由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制印刷出版的《新华成语词典》(收词8000余条)为研究范围,对含上述12种颜色词的成语进行了统计,获得含颜色词成语163个,并对其来源、不同颜色词的分布进行了考察,最后对含不同类别颜色词的成语内涵进行了分析。

一、含颜色词成语的来源考察

根据我们的统计,《新华成语词典》中含有含颜色词成语共计163个,我们分别依据“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古文典籍”“诗文语句”“宗教经典”“近现代文学”7个类别对其来源进行了考察,统计如表1:

表1 含颜色词成语来源统计

从上表来看,来源于诗文语句的含颜色词成语最多,占55.2%;来源于古文典籍和近现代文学的分别占27.6%和11.7%,分列第二、第三位;而来源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历史故事的含颜色词成语寥寥无几。除此之外,来源于宗教经典的含颜色词成语在所研究范围内并没有涉及。

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颜色词往往用来表达人们对事物的具体感知,这正契合了诗词歌赋、古文典籍、近现代文学等著作者的要求,他们在创作作品时往往需要根据自己的心境与外在的环境来表达作品的主旨,因而颜色词这一反映人类切实感受的视觉感知就被充分运用到创作中。

而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历史故事等这些需要通过叙事来反映一定哲理或思想的题材中往往情感色彩要求不浓烈,因而来源于上述三者的含颜色词成语数量较少。

虽然就成语本身而言,不乏来源于宗教经典的成语,如“大彻大悟”“顶礼膜拜”“庖丁解牛”“相濡以沫”等,但由于这里的宗教经典主要指的是道家、佛家经典,而它们多是讲述如何羽化成仙、长身不老亦或是如何看待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因果报应以及劝诫世人的话语,与颜色词的表达体系有所出入,因而在我们的统计中,没有一个含颜色词成语来源于此。

二、含颜色词成语中不同颜色词的分布分析

依据“黑、白、红、黄、绿、青、蓝、紫、灰、褐、朱、赤”12种颜色词类别,我们对《新华成语词典》中出现的163例含颜色词成语进行了再分类,对于同时含有两种或三种颜色词的成语,我们将其分别归入相应的两个或三个颜色词类别,如“黑白分明”这个成语同时属于含“黑”和含“白”的两种成语类别,这样我们获得的含颜色词成语总数为205个。通过统计,我们得到了含不同颜色词成语的分布概率,具体内容如表2:

表2 含颜色词成语中不同颜色词的分布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颜色词在成语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其中含“白”“黄”“青”“红”四种颜色词的成语所占的比值较大,而含“褐”色成语的数量较少,仅有两例。

根据姚小平的研究,“白”“黄”两种颜色词在我国殷商时代就已经出现,并且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并未被其他的颜色词取代[1]。从我们的统计来看,含有“白”“黄”两种颜色词的成语数量较多,比重较大,某种程度上契合了姚小平的观点。

三、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分析

中国人普遍具有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倾向于采用间接交际风格。在成语运用上则表现为倾向于使用含颜色词成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或者对事物的观点、看法,通过它们来间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情和对事物的态度。

(一)含“黑”“白”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

1.“黑”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根据统计,含“黑”的成语16例,其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黑”的本义——黑色:如“白纸黑字”,共1例。

(2)表示昏暗、幽暗、漆黑之意:如“黑天摸地”“起早贪黑”“黑灯瞎火”等,共7例。

(3)表示邪恶的、不好的: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乌天黑地”“昏天黑地”,共3例。

(4)表示是非之意:如“混淆黑白”“颠倒黑白”“数黑论黄”“黑白混淆”,共4例。

(5)表示地名:如“白山黑水”,共1例。

2.“白”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根据统计,含“白”的成语共计56例,其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本义,像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如“白发红颜”“黄茅白苇”“唇红齿白”等,共22例。

(2)表示是非:如“颠倒黑白”“青红皂白”“不分皂白”等,共7例。

(3)表示空无,没有外加其他东西的:如“白手起家”“平白无故”“白手成家”等,共6例。

(4)表示平民或地位地下的人:如“白屋寒门”“白屋出公卿”“白衣秀才”等,共5例。

(5)表示明亮:如“白日升天”“青天白日”“白日做梦”等,共5例。

(6)表示明了、清楚:如“不明不白”“一清二白”“沉冤莫白”等,共5例。

(7)表示纯洁、纯净:如“白璧无瑕”“白璧微瑕”,共2例。

(8)表示地名或人名:如“白山黑水”“压倒元白”,共2例。

(9)表示文化或科技落后:如“一穷二白”,共1例。

(10)表示白话:如“半文不白”,共1例。

由统计来看,“黑”在成语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更多倾向于贬义;“白”在成语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有褒有贬,总体来说中性色彩较多。

在我们的统计中,同时含有“黑”和“白”的成语一共有10例,除了“白山黑水”表示地名外,其余8例多用黑白对举表示是非曲直。

(二)含“黄”“紫”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

1.“黄”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根据统计,含“黄”的成语共计25例,其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本义,黄色:如“面黄肌瘦”“黄卷青灯”“信口雌黄”等,共11例。

(2)与其他词构成专有名词:如“黄道吉日”“黄钟大吕”“碧落黄泉”等,共5例。

(3)表示花卉:如“黄花晚节”“魏紫姚黄”“明日黄花”,共3例。

(4)表示吉祥与富贵:如“飞黄腾达”“黄粱一梦”,共2例。

(5)表示枯萎、衰老:如“人老珠黄”,共1例。

(6)表示黄河:如“不到黄河不死心”,共1例。

(7)表示年幼的:如“黄童白叟”,共1例。

(8)表示是非:如“数黑论黄”,共1例。

2.“紫”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根据统计,含“紫”的成语共计8例,其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表示本义,紫色:如“万紫千红”“姹紫嫣红”,共2例。

(2)表示邪恶的、坏的:如“朱紫难别”,共1例。

(3)表示好的预兆、有吉祥之意:如“紫气东来”,共1例。

(4)表示尊贵,是古代政治权利的象征:如“腰金拖紫”“腰金衣紫”“拖紫垂青”,共3例。

(5)表示花卉:如“魏紫姚黄”,共1例。

“黄”、“紫”两种颜色在古代都是高贵之色,但在我们的考察中“紫”与“黄”二者同时出现的成语只有“魏紫姚黄”,在此成语中“紫”与“黄”均表花卉,并无尊贵之意。由统计来看,“黄”“紫”在成语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更多倾向于中性或褒义,贬义色彩较少。

(三)含“红”“赤”“朱”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

1.“红”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根据统计,含“红”的成语共计23例,其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本义,红色:如“唇红齿白”“白发红颜”“花红柳绿”等,共14例。

(2)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如“红袖添香”“红颜薄命”“红颜暗老”,共3例。

(3)借指花朵:如“纷红骇绿”“绿肥红瘦”,共2例。

(4)表示浮华的、漂亮的:如“红男绿女”“穿红戴绿”“灯红酒绿”“看破红尘”,共4例。

2.“赤”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根据统计,含“赤”的成语共计16例,其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表示本义,即大红色:如“面红耳赤”“白眉赤脸”“白眉赤眼”等,共7例。

(2)表示虔诚或者忠心:如“赤子之心”“赤胆忠心”“赤心报国”等,共5例。

(3)表示空着、光着,裸着:如“赤手空拳”“赤膊上阵”“赤地千里”,共3例。

(4)表示贫穷:如“赤贫如洗”,共1例。

3.“朱”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根据统计,含“朱”的成语共计7例,其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表示大红色:如“看朱成碧”“皓齿朱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朱唇皓齿”,共4例。

(2)指代胭脂或容貌姣好的女性:如“傅粉施朱”“施朱傅粉”,共2例。

(3)表示富贵或是官位高的人:如“朱紫难别”,共1例。

“红”“朱”“赤”三者在色彩上都属于红色,但程度来说,“朱”比“赤”颜色更深也更正;“赤”是像火一样的颜色,为心火之色;而“红”最初为粉红色,三者色彩上的差异使得它们在成语中的内涵意义也有所不同。例如,含“红”的成语除了表示颜色本义之外,更多指代貌美的女性;含“赤”的成语则更多表示“虔诚或忠诚”之意;含“朱”的成语除了指代容貌姣好的女性外,还具有“富贵、地位高”的含义。

(四)含“青”“绿”“蓝”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

1.“青”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根据统计,含“青”的成语共计24例,其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本义,表示绿色:如“鼻青脸肿”“碧水青山”“青黄不接”等,共15例。

(2)表示充满生机、欣欣向荣,象征事物富有生命力:如“万古长青”,共1例。

(3)表示官位高:如“拖紫垂青”“平步青云”“青云直上”等,共5例。

(4)表示竹简,泛指历史:如“名垂青史”“青史留名”“青史传名”,共3例。

2.“绿”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根据统计,含“绿”的成语共计16例,其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本义,表示绿色:如“花花绿绿”“桃红柳绿”“绿草如茵”等,共13例。

(2)泛指草木,表示草和树木生长茂盛的景象:如“绿肥红瘦”“纷红骇绿”,共2例。

(3)表示是非:如“白说绿道”,共1例。

3.“蓝”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根据统计,含“蓝”的成语共计3例,分别是“青出于蓝”“衣衫蓝褛”“筚路蓝缕”,前者表示本义——做染料的蓝草;后两者表示破烂的衣服,象征身份的低微或创业的艰辛。

由统计来开,含“青”“绿”的成语除了表示颜色本义外,都有表达“富于生命力”的含义。此外,除了“青山绿水”“绿水青山”“青出于蓝”三个成语共同含有上述两种颜色之外,我们发现“青”更多的与“黄”“白”共同构成成语,如“青天白日”“青黄不接”“青灯黄卷”等;而“绿”多与“红”对举构成成语,如“灯红酒绿”“黄红柳绿”“红男绿女”等。

(五)含“灰”“褐”颜色词成语的文化内涵

1.“灰”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根据统计,含“灰”的成语共计9例,其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表示灰烬、灰尘:如“死灰槁木”“吹灰之力”“死灰复燃”等,共5例。

(2)表示极端失望,情绪极其消极:如“心灰意懒”“万念俱灰”“心灰意冷”“心如死灰”,共4例。

2.“褐”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含“褐”色的成语共两例,分别为“褐衣疏食”“被褐怀玉”。其在成语中主要用以借代贫寒或地位卑微低贱之人。

由统计来看,“灰”“褐”两种颜色不与其他颜色词共同构成成语,含有它们的成语在感情色彩上更倾向于贬义。

三、余论

含颜色词成语是现代汉语的一大特色,通过对该类成语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不同颜色词成语在来源、分布等方面所占比例并不均衡;通过对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含颜色词成语在意义上除了体现出所含的颜色词本义外,往往还有更丰富也更为深刻的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与文化。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面向对外汉语教学,如何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采用恰切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含颜色词成语的学习更积极、主动,也更有成效,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如何有效渗透文化教学将是我们研究的内容。

猜你喜欢
本义成语内涵
中国画论中的“逸品”本义辨析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拼成语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猜成语
大连书家之张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