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东部渭河灌区不同播期播量对农大1108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2018-09-04 11:11:34王娟玲贾少敏
关键词:功能叶旗叶播量

王娟玲, 贾少敏, 张 睿

(1.大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大荔 715100;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同时也是老百姓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其产量高低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1-5].随着小麦生产种植面积的逐年减少,新品种的选育及其推广对稳定小麦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麦生产环境及其生产资源的短缺愈加明显,在新品种的推广过程中,依据品种的特性实施合理的栽培措施,实现良种良法的配套是提高新品种产量和保障其品质的重要途径.李宁等[6-16]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播期密度与产量群体的关系后认为,播期对小麦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由于品种特性的差异和生产区域不同,其高产的适宜播期和播量存在一定差异.王楠等[13-17]对不同播期播量对籽粒品质的研究后认为,在一定范围内,随播期推迟,小麦产量下降,籽粒的总体加工品质有所改善,过早或过晚播种均对产量和品质不利,产量高的适宜播期和品质优的适宜播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统一.本研究以新审定的小麦品种农大1108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其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完善其优栽技术,为该品种在关中东部渭河灌区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6年9月~2017年7月在大荔县韦林镇庆沣村刘武涛责任田进行.试验地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土质为河淤土,耕层土壤基础养分为:有机质含量10.2 g/kg,速效氮含量102.6 mg/kg,速效磷含量64.9 mg/kg,有效钾含量163 mg/kg,pH值为8.07.试验采用两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共设6个处理.处理1播期为10月5日,播量为119.1k g/hm2;处理2播期为10月22日,播量为119.1 kg/hm2;处理3播期为10月5日,播量为218.3 kg/hm2;处理4播期为10月12日,播量为162.1 kg/hm2;处理5播期为10月22日,播量为188.2 kg/hm2;处理6播期为10月17日,播量为218.3 kg/hm2.小区面积12 m2,4次重复,随机排列.2016年10月3日在小麦播种前深翻整地,底肥施纯氮(N)204 kg/hm2,纯磷(P2O5)240 kg/hm2,纯钾(K2O)96 kg/hm2,结合整地一次施入.2017年2月20日返青期灌水,追施尿素275 kg/hm2,4月5日孕穗期灌水,5月12灌浆期灌水.2017年3月10日用36%的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75 g/hm2兑水300 kg/hm2进行化学除草.4月23日和5月5日分别用1 000倍有机黄腐酸叶面肥+10%噻虫嗪.高氯氟悬浮剂300 mL/hm2+5%的己唑醇600 mL/hm2悬浮剂兑水450 kg/hm2进行喷施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和麦穗蚜.6月12日收获.供试小麦品种农大1108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提供.尿素为陕西渭河化肥厂生产(有效养分N≥46.4%),磷肥为云南三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有效养分P2O5≥16%),硫酸钾为陕西景胜硫酸钾肥有限公司生产(有效成分K2O≥50%,S≥12%)均在当地农资店购买.

试验调查不同处理的阶段生育进程、越冬期和拔节期个体和群体数量及质量,收获前调查成穗数、穗粒数,每小区实收4 m2测实产,并测定千粒重.收获前采1 m双行测定有效穗数,每处理取10株室内考种,测定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2017年4月28日用Li-6400XT光合仪(LI-COR)测定开花期主茎功能叶净光合速率,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主茎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用直尺测定叶片长和宽,计算叶面积.用德国生产的Sartorius PMD511-000U品质分析测定仪测定小麦籽粒容重、硬度、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延展性和最大拉伸阻力.数据利用Excel 2007及LNT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功能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农大1108功能叶光合特性的效应见表1.不同处理对功能叶的光合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处理之间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净光合速率差异极显著,处理对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效应,叶位之间差异显著,其中旗叶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和极显著,倒二叶仅胞间CO2浓度差异极显著,气孔导度差异不显著,倒三叶两个指标差异均不显著,处理对不同叶位功能叶蒸腾速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处理对功能叶光合参数的效应,叶位之间差异较大.

表1 不同播期播量对农大1108小麦孕穗期功能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注:表中数据后大写和小写字母分别代表1%和5%水平下差异显著性,下同.

不同叶片间光合速率表现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旗叶中,除处理5外,其他处理间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且处理5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处理3旗叶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最大,但与处理1无显著差异.播量相同时,随着播期推迟,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提高,处理2较处理1增加2.2%,处理6较处理3增加7.4%.在播期相同时,随着播量的增加,旗叶净光合速率降低,处理3较处理1低1.5%,处理5较处理2低20.5%.倒二叶中,处理2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其在播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播期推迟,其变化规律与旗叶一致,晚播较早播增加4.4%~48.3%,但在播期相同,播量增加的情况下,早播倒二叶净光合速率增加,处理3较处理1增加23.1%,晚播则降低,处理5较处理2低35.8%.倒三叶在低播量随着播期推迟和早播随着播量增加的情况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均增加,处理2较处理1增加8.3%,处理3较处理1增加10.5%;在大播量随播期的推迟和晚播随播量增加的情况下,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处理6较处理3降低43.9%,处理5较处理2降低33.6%.

2.2 不同处理对功能叶叶绿色含量及叶面积的影响

分析叶绿素含量可知(表1),各处理倒二叶叶绿素含量高于旗叶和倒三叶.旗叶中,处理1叶绿素含量最高,为50.43;处理3最低,为48.80;但不同处理间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倒二叶中,处理1、2、5、6的叶绿素含量均较高,且4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处理3;处理3叶绿素含量最低,且与处理4间没有显著差异.倒三叶中,处理1叶绿素含量最高,达52.03;处理3最低,为46.17,显著低于其他5个处理.综合比较发现,处理1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叶绿素含量均最高,且与处理2、4、6之间差异均不显著;而处理3的叶绿素含量均较低,显著低于其他5个处理.

不同处理对旗叶和倒三叶叶面积影响较大,处理间差异显著.但对倒二叶影响较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2.3 不同处理对个体及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效应

不同处理对株高、单株分蘖和次生根数量的效应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播期和播量对株高、单株成穗数和单株次生根的影响较大.在播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播期推迟,株高、单株成穗数和单株次生根均减少,分别减少2.0%~11.6%、4.8%~30.0%和1.6%~2.5%,在播期相同时,随着播量的增加,株高、单株成穗数和单株次生根均减少,分别减少0.2%~6.1%、0.0%~30.0%和16.9%~22.3%.

表2 播期播量对农大1108小麦个体及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播期和播量对不同器官的干物质量的影响极显著,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单株颖壳、叶片+叶鞘、茎、穗和籽粒的干重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单株颖壳、叶片+叶鞘、茎、穗和籽粒的干重的影响较大.在播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播期推迟,单株颖壳、叶片+叶鞘、茎、穗和籽粒的干重均增加,依次增加14.3%~72.3%、12.2%~18.1%、39.5%~58.4%、22.0%~69.3%和18.1%~53.7%,在播期相同时,随着播量的增加,单株颖壳、叶片+叶鞘、茎、穗和籽粒的干重均减少,分别减少21.4%~24.4%、34.9%~40.1%、28.9%~40.6%、24.2%~53.4%和17.6%~34.1%.

2.4 不同处理对籽粒品质的效应

不同处理对农大1108的品质效应见表3.从表中数据分析结果看,不同的播期和播量对籽粒的容重影响较大,但对其他的蛋白质品质和拉伸品质指标影响较小.这表明农大1108的品质指标比较稳定,受播期和播量影响较小.

表3不同播期播量对农大1108小麦品质的影响

处理容重/(g·L-1)硬度/%吸水率/%蛋白质/%沉降值(14%)/mL湿面筋/%拉伸面积/cm2延展性/mm最大拉伸阻力/B.U1794.44bA64.98a59.09a11.70a23.95a24.68a50.51a148.19a290.48a2799.13aA65.87a59.55a11.63a23.31a24.62a49.27a148.87a290.69a3790.14bB64.46a58.78a12.13a22.83a25.70a49.95a147.77a288.08a4798.74aA64.73a59.18a11.55a23.17a24.40a49.98a148.16a290.76a5802.32aA65.27a59.49a11.44a23.15a24.26a49.39a148.68a291.30a6795.73bA65.29a59.49a11.87a23.63a25.27a49.80a149.04a291.11aF5.851**0.5091.0931.3780.2891.0450.7230.3430.602

2.5 不同处理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农大1108的产量及其结构的效应见表4.不同处理之间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差异极为显著.

表4 不同播期播量对农大1108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处理成穗数,处理6的最高,与处理2和处理5差异极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在播量相同时,随着播期的推迟,低播量的成穗数减少,处理2较处理1低23.6%,高播量的成穗数增加,处理6较处理3增加11.8%.在播期相同时,早播的成穗数随着播量增加而降低,处理3较处理1减少5.6%,晚播的成穗数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处理5较处理2增加7.1%.从穗粒数看,早播有利于提高穗粒数.处理5的穗粒数最低.在播期相同时,随着播量的增加,穗粒数减少1.3%~10.8%,在播量相同时,随着播期的推迟,穗粒数减少6.3%~8.9%.从千粒重看,晚播大播量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在播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播期的推迟,千粒重提高11.0%~13.5%;在播期相同情况下,随着播量的增加,千粒重减少1.9%~6.7%.

从产量结果看,不同处理之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处理6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处理1,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播量较大的情况下,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增加,处理6较处理3增产19.0%,低播量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降低,处理2较处理1减产22.7%,播期相同,随着播量的增加产量降低6.2%~11.7%.

对播期、播量与产量进行回归分析,其回归方程为:

y=565.469-36.917x1-4.984x2-128.968x12+72.448x22+28.816x1x2

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F=92.3F0.01=5.64,差异极显著.方程与生产实际拟合度高,方程可代表生产实际.

当播量为270 kg/hm2时,播期与产量的回归方程为:

y=565.468 9-36.917x1-128.968x12

依据方程求导后得到,播期为10月12日时,产量最高为8 522 kg/hm2.

当播期为10月14日时,播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为:

y=565.468 9-4.984x2+72.448x22

依据方程求导后得到,播量为273 kg/hm2时,产量最高为8 484 kg/hm2.

通过方程寻优,播期播量互作效应为:播期为10月5日,播量为258 kg/hm2时产量最高,为9 740 kg/hm2.

当目标产量为6 750~7 500 kg/hm2时,最适播期为10月1日~10月19日,最适播量为258~340 kg/hm2;当目标产量为7 500~8 250 kg/hm2时,最适播期为10月8日~10月19日,最适播量为256~340 kg/hm2.

3 结论与讨论

(1)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农大1108功能叶的光合特性有显著的影响.不同处理之间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净光合速率差异极为显著,这点与李宁等[6]研究结果一致.处理对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效应,叶位之间差异显著,其中旗叶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和极显著,倒二叶仅胞间CO2浓度差异极显著,气孔导度差异不显著,倒三叶两个指标差异均不显著,处理对不同叶位功能叶蒸腾速率没有显著影响.

不同功能叶叶片间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其大小顺序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本试验结果旗叶和倒三叶净光合速率变化规律一致,随着播期推迟,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随着播量的增加,旗叶净光合速率降低.但倒二叶变化则不同,在播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播期推迟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与旗叶一致,在播期相同、播量增加的情况下,早播净光合速率增加,晚播则降低.这可能与不同叶位之间发育状况有关,其真正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2)不同播期播量对农大1108的株高、单株分蘖和次生根数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播期推迟或播量增加,个体质量变差,株高、单株成穗数和单株次生根均呈减少趋势.但对成熟期个体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有显著的影响.在播量相同时,随着播期推迟,单株颖壳、叶片+叶鞘、茎、穗和籽粒的干重均增加,而播期相同时,随着播量的增加,各器官干重均呈降低趋势.

(3)从表中数据分析结果看,不同的播期和播量对籽粒的容重影响较大,但对其他的蛋白质品质和拉伸品质指标影响较小.这表明农大1108的品质指标比较稳定,受播期和播量影响较小.这与王荣成等[9,13,1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与李新强等[14-15]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这一方面可能与品种基因型不同有关,也可能与生态区差异有关,或者与气候和水肥管理措施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4)不同处理对农大1108的产量及其结构影响明显.不同处理之间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差异极显著.在播量相同时,随着播期的推迟,低播量的成穗数减少,高播量的成穗数增加,在播期相同时,早播的成穗数随着播量增加而降低,晚播的成穗数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与淮贺举等[7-11]研究结果一致.穗粒数随着播量的增加或播期的推迟而减少,这与李豪圣等[12]研究结果不尽一致.从千粒重看,晚播大播量有利于提高千粒重.

在播量较大的情况下,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增加,低播量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降低;播期相同,随着播量的增加产量降低,这与李新强等[6]研究结果一致.当目标产量为6 750~7 500 kg/hm2时,最适播期为10月1日~10月19日,最适播量为258~340 kg/hm2;当目标产量为7 500~8 250 kg/hm2时,最适播期为10月8日~10月19日,最适播量为256~340 kg/hm2.这一优选结果与蒙星等[8-9,12-13]研究结果相符.

猜你喜欢
功能叶旗叶播量
异常气候下播期、播量对百农207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品种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及光合基因表达对臭氧浓度升高的响应
作物学报(2022年9期)2022-07-18 00:58:42
水分亏缺对小麦芒和旗叶光合特性及蔗糖、淀粉合成的影响
旗叶衰老产量差异 可作小麦优选依据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同色兜兰叶片内源激素变化与开花关系研究
功能叶早衰突变体水稻后期自然衰老的生理特性研究
核农学报(2021年3期)2021-02-22 08:47:58
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的影响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顶梢和功能叶对茶树全光照弥雾扦插快繁的影响研究
茶叶科学(2018年5期)2018-10-17 01:56:42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