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2018-09-03 08:15黄加瑶
新闻前哨 2018年7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传统文化媒介

黄加瑶

[摘要]在“女性能顶半边天”的时代,虽然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大众传播媒介在刻画、传播女性形象时还存在性别偏见与性别歧视。本文试图通过展现当前媒介所建构的主要的三种女性形象以及分析这种现象发生的传统文化、传媒的商业性以及媒介自身的原因,以尋求最恰当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媒介 女性形象 传统文化

在新媒体时代下,受众与大众媒介之间的联系随着二者之间的接触越来越紧密。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在各种媒介中所见到的女性形象,只是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所呈现出的“拟态环境”,虽然对女性的性别歧视随着社会环境、观念的变革而有所改善,但是这种“拟态环境”影响了受众对女性的正确认知。

著名传播学者李普曼在其著作《公众舆论》(Publicopinion)中写道“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影像”,强调了媒介的巨大作用。现代社会是以男权为普遍性的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本身就建立在男性文化的基础上。因此媒介给我们创造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主流价值观”——女性的价值在于年轻貌美,在于对家庭的付出。这种“主流价值观”几乎随处可见,例如在各大网站的新闻版块、财经板块、娱乐版块、社会板块、购物板块等等。媒介凭借其多样化的传播形式以及全球化的传播范围拥有强大的传播话语权,不仅仅是在呈现,构建女性形象,更是在使受众潜移默化地接受媒介所倡导的女性特质与标准。让男性受众认定“这样才是女人”,女性受众产生“我应该这样”的想法。

一、媒介构建的女性形象类型分析

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外形靓丽的美丽女性。各种青春类、宫斗类电视剧是此种女性形象的常见之地,对于这种女性而言,外貌是她们的利器,他们凭此吸引男性的注意力。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到:女人打扮得越漂亮,她就越受到尊重。纵观当下的电视,电影,广告以及各种杂志我们不难发现媒介正在刻意强调女性形象的外表,而且这种刻意强调还是以男性视角为衡量准则。部分女性受到这种“审美标准”的影响,急于提升自己的外在美,这也是当下整容现象频出的原因之一。对外表的过度强调,使女性盲目追求外在的美丽而忽略内在的品质,所以才会有“女生学习好不如长得好,长得好不如嫁得好”等类似言论出现。

二是“贤妻良母”式的传统女性.符合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价值标准。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每个人成功的男人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女人”这句话中的“女人”就是此种类型的女性形象,这种类型的女性身上通用的标签是“温柔”“贤惠”“善解人意”,她们不需要有多大的才干,“相夫教子”就是最大的成功。此类女性形象被放置在家庭场所,是迎合传统,实践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形象塑造。

三是“女强人”型女性。“女强人”类型的女性出现于现代媒介的各个方面,他们在职业方面担任与男性相当的职务,律师,总裁,警察等。但是我们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在媒介的构造下,此类女性虽然被表现得像男性一样,但是一定有出色的外表。另外,女强人的困扰也基本上与都是与男性相关。例如《欢乐颂》中,安迪是个典型的女强人形象,她学历高,能力强、事业有成,相貌姣好,而曲筱绡第一次见她的时候仅因为她开了一辆保时捷911,就认定安迪是别人的情妇。安迪刚进公司,员工潜意识里开始怀疑她的能力,担心她难以胜任总经理的职务。另外,安迪的感情生活更是几经波折……这些都表明了媒介对女性形象构建中的“男性意识”,因为在媒介看来,女性即使她真的有能力,她也“需要”遭受质疑,以便后续对她做出肯定。因为“女强”的一个解释是:女人像男人一样“强大”,做了男人做的事情。因此男性成了一般性,女性则需要特别强调,因为没有一个对应的关于“男强人”的说法。

二、形成原因分析

波伏娃曾说:“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在笔者看来,影响大众媒介传播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1、传统文化的影响。“女性”概念是一种被构建的社会性别关系,其根本是一种权力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文化是在漫长的父系社会的男权文化形态中形成的,关于女性的审美标准是以男性的喜好为中心的,是为了维护男权社会的利益需要的。传统社会文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道德规范来规训女性,例如:三从四德(“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纲五常中的“夫为妻纲”,这些女性道德标准不仅从行为上,而且从思想上培养出一个个合乎传统社会规范的女性。除此之外,“凡有缺陷的表现都被贬斥为女性的”,中国的造字法中很多负向含义的词语都以“女”字为偏旁,例如:“奸诈”“嫉妒”等。男权社会下所建立的“男尊女卑”的性别模式控制着女性思想,而男性的地位则一直被强调。尽管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保障了女性在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我国《宪法》第48条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个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但是传统男权制度下的文化规范已经扎根在社会文化深处,内化到每个人的头脑中,并且在意识观念,行为规范,日常生活等多方面规范和约束着女性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

2、商业化影响

要想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继续生存甚至是脱颖而出,大众媒介就离不开经济的支持。所以,商业化给媒介带来的收益与之做大做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媒介一旦做大做强又会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因此,众多媒介将自己的受众定位为有消费能力的女性群体。在网站的购物板块,或者各类微信公众号内的广告赞助内容,都更偏向女性。广告产生了“说服”的效果,鼓励女性消费,只有女性消费了,商家才可以获利,才会继续在媒介上投放广告,媒介才能生存下去。传媒的商业性影响了媒介的中立性,进而影响媒介的内容。而媒介所发布的内容又对女性形象以及社会对女性的美丽标准的定义产生影响,并且有意无意地传播给受众。

3、媒介本身的影响

要分析媒介所呈现的刻板的、存在性别偏见的女性形象,除了来自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商业化的影响,大众媒介更应从自身找原因。媒介是客观的,但是使用媒介的人是主观的,其所属文化群体的传统观念和判断标准,或多或少影响到传播的内容,所有经过媒介发布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都是经过把关人筛选之后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包含着把关人的价值观念及个人喜好。调查显示,媒介从业人员内部也存在着职业性别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在有关媒介内容生产和传播的职位中男性占了绝大多数,领导层中男性更是占有绝对优势。比如说在电视剧和电影生产领域。很少有出色的女性摄影师以及编剧。所以,大众媒介在很多情况下,还是以男性的视角在衡量女性,所展现的也是男性

结语

媒介构建的女性形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是“主流文化”下的女性,是男性眼中女性。女性的形象被标准化,刻版化、定型化。因此,媒介所建构的女性形象有所偏颇。而媒介如何更好地让女性发声,对公众进行正确引导,这也是大众媒介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德]格奥尔格·齐美尔著,刘小枫编,顾仁明译:《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学林出版社2000版

[2]李岩:《传播与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史可扬:《影视批评方法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版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传统文化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