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迪杰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奇怪的是,一方面很多企业招不到应届毕业生,出现了用人荒;另一方面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找不到工作,结构性失业的问题在近几年显得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还是这部分学生的求职期望值与现实的情况存在差距。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求职的因素,找出这部分学生不就业的深层次原因,为企业精准招人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高速增长让企业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因此,社会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奇怪的是,一方面有很多企业反映招不到应届毕业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用人荒;而另一方面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临近毕业仍找不到工作,结构性失业。究其原因,还是这部分学生的求职期望值与现实的情况存在差距。
本研究以广东某高校毕业调查为依托,采用问卷方式进行,在样本的选取上共抽取广东某高校2017届7268名毕业生,调研比例为70.93%,基本覆盖了该校近100个专业的学生,比较有代表性。在调研方法上,采用在线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无差异化发放问卷,邀请毕业生填写。
二、毕业生求职影响因素分析
笔者在问卷中设计了三个观测影响毕业生求职价值观的指标,毕业生流向、影响就业满意度的因素以及毕业生求职的首选因素。毕业生流向共设置其他企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科研设计单位、机关、其他事业单位、高等教育等二级指标;影响就业满意度共设置物质待遇、工作内容、工作物理环境、组织的文化或价值观、职业发展前景、单位地理位置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等二级指标;在求职首选因素方面设置个人发展、经济收入、所在城市、工作环境、专业对口和单位性质等二级指标。
(一)毕业生流向
根据2017届毕业生落实单位性质从学科类别来看,民营企业仍是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中的中流砥柱,占到了72.35% 。从原因来看,广东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民营经济发达,社会认可度高。加之民营企业具有灵活性强的特点,因此,分析高校毕业生就职影响因素,为企业调整招聘策略,招到满意人才提供了参考。
(二)就业满意度
总体来看,毕业生对各项就业情况的满意度处在“一般”和“满意之间,偏向满意一方。这说明,2017届毕业生对自身未来发展要求较高,就业也基本符合自身的期望。但从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学历的毕业生对初次工作的各项基本情况来看,其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本科生满意度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组织的文化或价值观和工作的物理环境。硕士毕业生满意对前三位分别为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组织的文化或价值观和职业发展前景。博士生满意度单项得分较高,前三位分别为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职业发展前景和组织的文化或价值观。可以看出,不同的学历层次其满意度不尽相同。
(三)求职首选因素
从2017屆比毕业生求职首选因素整体看看,个人发展和经济收入对毕业生影响最大,分别占到31.75%和31.08%。这一结果在本硕博三个学历层次毕业生统计数据稍有差异。对于本科生,在毕业找工作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经济收入和个人发展,分别占到31.37%和31.59%;对于硕士群体个人发展和经济收入顺位相同,但较之本科生有较大差异,分别为29.32%和32.95%;在博士生层面,其主要考虑的因素为个人发展和单位性质,其占比为42.86%和35.71%。数据显示,个人的发展始终是毕业生选择职业的首要因素,说明如今的毕业生在职业规划方面有一定认识,但往往出现“因钱择业”、“因城择业”等现象。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毕业生就业期望主要受经济收入、价值实现和环境的影响。经济收入纵然对求职者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需求,但作为刚毕业的高校毕业生,自身能力和经验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要求。现在的就职市场,一边是大学生就不了业,一边是企业招不到人,这种不对位现象反映了大学生对于就业期望值过高。为改变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求职受挫,除了期望值过高外,客观上也才存在无法满足用人企业要求的情况。根据调查,用人单位主要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规划两部分认同度较低,认为应从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厘清职业规划两部分着手。因此,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就显得尤为必要。在校企合作的方式上,可以采取设立实习基地,举办模拟招聘会,招募实习生进行实训,开展职业类比赛等形式。
(二)充实校园职业规划课程
目前,就业求职规划课已成为很多高校必修课程,如何完善职规课程,让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成为大家热议话题。笔者认为,充实职规课可从两方面改进。第一是从课堂内容完善。职业规划课应因专业而异,不可全校都是一份课件,通过课堂教学,掌握行业礼仪,学习基本的求职方法。在内容的设置上,应紧贴行业发展方向,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第二是增加实践性课程。职规课应校内外结合,让书本上的东西活起来,通过模拟招聘会、职业类大赛等形式,让学生学习到的应聘知识、求职技巧在走向社会前得以实践。
(三)加强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
在与企业座谈中用人单位表示希望毕业生具有工作主动性,具备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这些能力的锻炼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培养,从大一开始做好人生规划。只有解决思想问题,辅之技能训练,方可更好适应社会,满足人才市场需求。因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德育与智育相结合,从学生思想着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参考文献】
[1]杨弘博,胡平,时琛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求职意愿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11):1708-1715.
[2]王盼. 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求职行为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3]杨弘博,胡平,时琛程.大学生求职途径影响因素中社会网络的中介作用研究[J].管理观察,2017(09):82-90.
[4]杨永宁,王建国,纪淑波.大学生求职归因特点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05):60-64.
[5]杨弘博,胡平,时琛程.影响大学生求职满意度的因素间关系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04):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