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俊
【摘 要】高等院校对学生学情状况的采集和分析,实现了对高等教育的质量观的物化,通过构建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因素,对学习生涯过程中自我感知、评价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学情分析;高等教育质量观;培养质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上升,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已经到来,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掌握学生自大学入学到毕业整个培养过程的相关情况,从多维视角掌握、研究学生的学情状况,是高校亟需建立的“大数据”,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国内外学情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出现了招生数量扩张、毕业生质量下降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美国各高校开始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估,这个时期的评估方法是根据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来评估学习质量[1],其中的直接评估主要由各类课程成绩组成,间接评估则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档案、作业及学生、校友及用人单位的自我报告等材料[2]。经过20多年的发展,美国己经开发了多种高校教学评价方式,其中基于输入指标的调查工具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所的调查项目(CIRP-FS);印第安纳大学研究规划中心针对新生期望的大学生期望问卷调查(CSXQ)和新生学习性投入调査(BCSSE)。基于过程阶段的调查工具有:印第安那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大学生参与度调查(NSSE)和大学生经验问卷调查(CSEQ),加州大学伯克利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针对研究型大学的学生就读经验调查(SERU),以及学生学习性投入的教师调査(FSSE)、社区学院学生学习投入调查(CCSSE)、大学生学习评价(CLA)、大学学术能力评价(CAAP)等。基于输出阶段的问卷调查工具有:彼得森公司针对毕业生个人价值发展的大学生结果调查(CRS)和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心针对校友个人发展测量学校效益的综合性校友评价问卷调查(CAAS)[3]。
2009年清华大学首先引入NSSE并进行了汉化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也先后加入了SERU调查联盟。北京大学研究主要包括院校组织特征、学生特征、院校组织方法、学生学业参与等。厦门大学开展只针对国内“985工程”高校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估,学习成果评估指标采用能力提升及修养达成评估,包括对科研能力与专业素养、公民素养与人际交往能力及表达能力的测量[4]。中山大学的学情调查指标主要包括“生源情况、学校学习资源供给、学生与学校融合、学生学习的投入、学生成果以及学校成果”等六个维度[5]。
二、学情研究指标体系
学情评估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对某个时期的学习进展的看法,调查结果作为间接证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育增量情况(表1)。
基于输入指标的调查主要针对新生人口统计学和态度有关的信息,基于过程阶段的调查主要针对全年级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程度、能力提升程度及对学校的满意度等,基于输出指标的调查主要针对毕业生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等内容。除了这些内容外,师生满意度、学生社群参与、大学生发展的项目和服务等也是学情指标中的关键因素。学情研究的重点在于理论支撑、动态评价和细化研究,三类指标体系在针对各自调查对象方面都有很好的针对性,但也有各自的问题和局限性,如三类指标都是学生自我反馈的问卷形式,较少调研到家长、教师、用人单位等教学成果利益相关方,而主要是学生的自主反馈,所以在深化学情分析反馈时,目标会较为单一和局限。
三、学情研究把握重点
学生学情分析是针对学生自我成长及学习收获的物化研究,主要分析重点是学生认知情况和教育增值情况,整个过程应该是动态的,并且能够通过当前分析结果指导教学管理相关环节。本文认为一套完整的学情调查研究,应该从以下方向进行把握:
1、注重过程,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和数据库支撑,完整全学涯评价
以往的学情分析大多是截取横断面数据,即某一时刻的学生学情情况分析,这种调查是通过前后年度学生情况进行比对,虽然在某一程度上能体现出学生受教育时间和深度对学习成果的影响,但没有针对学生个体时序发展情况下的对比。学情分析应该建立起一个基本数据库,包含学生全学涯阶段各个时期的学情情况,便于多个横截面数据的纵向对比。
2、注重调查方式和学科区分
学情评估的方法主要是自我评估,使用的工具大多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合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通过量化问卷内容,直观的看到教育增量的变化,并通过定性方法对结果进行解释归纳。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科甚至不同专业间的学生学情状态可能差别很大,所以在进行学情分析时要注意抽取到各学科或专业进行分析,这样数据结果的敏感度会更高。
3、注重理论支撑,立足本土,体现中国大学生特色
A.Chiekering的良好实践理论(GP)、George Kuh 的学生参与理论(Student Engagement)等等,都是作為学情分析的理论依据,NSSE等成功学情分析体系就是借鉴了GP理论而建立的。我国高校自主建立的学情分析体系的理论基础,也大多来自于这两个理论成果。中国高等教育与国外高等教育在体制和培养上有很大不同,所以,在设计学情分析体系时应注意“理论落地”,使用更贴合我国学生实际情况的因素。
高等教育本身可以看做是一种生产服务,投入产出的是学生个体本身的教育增量,做好学情分析研究,是全面质量管理在教育管理中的实例化研究,也是现阶段从教育根源上提升教育品质的最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Astin, A.W.(1998). The Changing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 Thirty-year trends, 1966-1996.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21,1150135
[2]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May 2002).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Workshop , THE CHEACHRONICLE, Vol.5, No.2. Washington, D.C.: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3]李奇. 试析美国本科教育质量评估中的问卷调查[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No.3
[4]吴凡.我国“985工程”高校本科生学习成果评估[J].中国高教研究,2012,02
[5]傅承哲. 本土化学生学习调查工具的开发初探[J].复旦教育论坛,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