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探析

2018-09-03 08:41王静
西部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青少年

王静

摘 要:目前校园暴力問题日益凸显,成为当今校园安全的最大威胁,在学生形成三观的重要时期,不仅容易使学生缺乏安全感,对积极进取、勤奋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产生怀疑,更有甚者会导致其崇尚暴力、藐视公正的错误观念。而对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以便能够帮助相关人员通过从发生事件的根源上进行分析,有的放矢的制定合理的帮助改善当前局面的辅助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 校园暴力 原因

所谓校园暴力,指的是发生在校园中或者与校园有关的,集中在师生之间,或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语言暴力,或者是肢体暴力,而最终对青少年的心理或者生理造成某种程度的伤害[1]。当今社会,校园暴力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

一、校园暴力现象层出不穷

2018年2月,陕西渭南一所高中的男生宿舍内发生校园暴力事件,一男生数次被多人殴打,并遭其持刀逼迫下跪。2017年12月,一初中生在一周之内,三次被多名同龄人进行了,殴打、辱骂,整个过程中施暴者还拍了视频、图片并传至网络。同年,一16岁少年在遭受了七年校园暴力之后,最终选择了捅死同学的复仇方式之后获刑十年。曾有权威调查发现,校园欺凌发生率为33.36%,其中经常被欺凌的比例达到4.7%[2]。近年来不断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数量激增,只有对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才能够彻底的从根源上分析解决问题。

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纵观各地发生的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与其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法律制度的缺失均有一定的责任。所以接下来将从青少年的个人的性格、家庭暴力因素影响、学校帮派行为、社会中存在的血腥暴力事件和法治相关制度的缺失等因素这五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是个人方面,青少年阶段本来就是在心理和生理上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还是青少年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没有积极的引导,很容易对很多问题认识不清并且受到蛊惑。加之有些学生由于自身过于内向的压抑性格,很容易由于一些小事的积攒而导致最后的爆发。又或者过于外向的暴戾性格同时又缺少一定的人生经验,往往在解决一些事情的时候,会采用暴力的方式,以获得他人的关注。

其次,从家庭来看,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如果家庭父母长期处于家暴情形之下,长此以往孩子可能就会习以为常,进而效仿。调查表明,长期生活在有家庭暴力环境中的孩子发生校园暴力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在家庭和睦环境中生长起来的孩子。而家长如果对于孩子疏于管理,放任其犯错,孩子犯了错误不是第一时间去批评、教育孩子,而是袒护孩子,无视其错误,只会造成孩子越来越放纵,不良习惯的养成,进而造成孩子狂妄自大,放荡不羁的性格,这也是造成“校霸”的原因。此外,有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青少年,很容易产生消极、仇富的不健康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之下,青少年很容易受到某些激怒而导致校园暴力的产生。

再次,从学校层面来讲,虽然学校主要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很大程度上对孩子性格的养成,也担负有极其重要的责任。如果学校监管不严或者校风不佳,也容易导致学生走上歪途。因为青少年在学校当中接触的基本上都是同龄的孩子,而在这个天天都要生活的圈子当中,当发生校园暴力的时候,校方如果因为管理不严而不能及时的发现,就会导致一些受到欺凌的青少年更不敢声张,长此以往只会助长了青少年校园暴力犯罪的嚣张气焰。而学校在校园暴力发生之后的一贯做法是,教师以批评学生、劝诫家长多加管理的方式来进行,而未能有实质性的处罚措施,这导致某些青少年并不惧怕校园暴力事件被学校知晓之后将会得到什么惩罚措施。所以,作为青少年日常生活占据时间最多的地方,学校到底如何的管理,以及对出现校园暴力事件之后的处理态度,都会对校园暴力出现的频率产生很大的影响。

再再次,从社会层面,主要表现在暴力游戏的风行、江湖道义等网络媒体电视剧电影的传播、社会黑社会的存在等,这都会对其产生影响。随着网络世界的发达,越来越多的商家打着各种“英雄注意”等各种吸眼球的旗号,进入到青少年的网络世界里。现在的青少年基本上都不会完全脱离与网络的联系,总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注意到各种血腥游戏的推广宣传,而青少年一旦痴迷于这种网络游戏,在游戏里面打着“英雄主义”的旗号而进行的打打杀杀,不经意间就会影响到青少年日常的行为习惯。同时,在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小部分的黑社会团体,而如果没有形成正确是非观的青少年通过各种方式认识的这部分不务正业的社会人员时,很有可能就会带着青少年进行一些不属于本身自有属性的行为[3]。所以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最后,法律制度的缺失,在这个方面主要就表现在我国法律对青少年过于保护。也就是我国法律规定,14岁以下犯任何事都可以免除刑罚,14岁到16岁只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这八种非常严重的犯罪才会受到制裁,18岁以下由于是未成年还会减轻审判。如此的法律制度对青少年提供了过多的保护,很多情况下,人们就会有了14岁以下的人“打了白打”的错误观念,因为在这种时候,一旦青少年犯罪,更多的是对其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使其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管,就算青少年超过14岁,并且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也不会对其处以死刑,而是非常轻的判决。这种制裁的不严厉使他们对他们生命与尊严不珍惜,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阻止校园暴力刻不容缓

层出不穷的校园暴力案件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注意,通过上述对校园暴力产生原因的分析,我们发现只有多方共同参与,才能最终解决校园暴力发生的问题。这不是一方两方努力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整个社会动员起来,将关注点聚焦在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上。为了防止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到校园暴力的侵害,阻止校园暴力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齐贤.暴力犯罪与暴力文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2).

[2] 秦宗川.论我国中学生暴力犯罪态势及预防[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8).

[3] 吴宗宪.论社会力量参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长效机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5)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浅析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预防
从中美校园暴力案件报道出发思考相关法律问题
青少年恶劣事件频发引发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