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应学
茶余饭后同行经常爱提及的话题也许就是“教师难当”。当然,这一行业的人除了付出的多,收获的少,感到了累,受尽了冤,捧回的还会有什么呢?可能也只有用那亘古不变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和“桃李满天下”来安慰自己了。
其实,多听听身边的厌言,多留心外面的唠叨,又有什么职业不费神呢?他们还羡慕我们教师每年的两个长假呢。静心一想,不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吗?”普天之下又有哪一行业是让你去翻着肚皮啥太阳,坐享其成啊?那不简直成了“天方夜谭”。所以我们大家都应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偶尔谈天说地、发发牢骚是不足为奇的,更重要的是学会“干一行爱一行”,不断摸索经验,吸取教训。
从跨进教育这一行业开始,我成了二十一年的教育老兵,当了十七年的班主任,获得了三年的小憩过后,今年又重操旧业踏上了班主任这一繁琐而又神圣的征程,而且是中途接任班級管理,正犹如当上了名副其实的“后妈”。教书难,当班主任更难,当上一个班级管理的后妈,而且这个全校最好班级的后妈,我当初真的显得有些惶恐和迷惘。说实话,从新生开始,我可能会感到顺利不少,可是面对现实才是真实的存在,硬起头皮也得往前冲。
开始不是学生来适应我的管理,而是我想尽办法去适应学生,因为这个班我怕破坏了他们以前留下的美好的行为和习惯,也怕磨灭了他们恩师留下的美德。慢慢地,我混入了班级的圈子,与学生谈学习、问生活、听心声、畅未来,距离慢慢近了,我知道不用一个老师的威严去面对效果会更好。
除了平时的交流信息外,学生用不记名的方式给我写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当然也有署上名字的),比如某学科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状况,班上的规章制度改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愿望,违纪情况等。当我了解后,要求学生自己写到初中以来的反思(包括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一切行为),收齐后仔细阅读并分析,然后有的放矢进行个别谈话、询问、听他们的所想所思,这些绝对保密。只有说出的是真的,一概不追究以前的行为,关键是以后必须改正。收到了许多可靠的“情报”,比如以前同学之间有矛盾的打过或是想打架的、抄作业的、不尊重老师的、上课不守纪律影响他人的、做事经常偷懒的、与本班或是其它班同学耍朋友的、会用班卡为自己买东西的……半期考试前后各收集了一次,都进行了教育,而且有很多还自己做出了相应的保证。也许他们也会不按保证办事,不过我觉得只要犯错者有所改进,一天天变好也是情有可原的,做事都少不了循序渐进麻。
也因为我没有用老师的架子跟他们打压,加之他们感受到我对他们错误的宽容,许多同学也掏给了我真心,经常找我聊天、说笑,师生之间的距离近了,许多同学犯了错都会主动跑来承认。
三个月来,在这个班上我付出了很多,也感到了很多的苦恼,可是在与他们没有师生界限的交往过程中我也获得了很多。特别是那些爱犯错的同学或者是以前犯过错的同学在我的宽容和劝说下,与我更加亲密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我们对这些学生与其说去“灌输”,倒不如去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闪光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班上66名学生,有不同之处那不是太正常不过的事,哪有不犯错误的人呢?一些学生错误是要多些,我们当老师的很难做到不对他们发怒,但是,李镇西老师说过“一个好的老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在批评教育的问题上,师生是同等的。”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为什么会很少想想自己呢?
当我在拜读学生一张张建议和认错纸条时,我不禁会问自己:学生认错,大家习以为常,有时老师认错,同学们为什么会格外诧异呢?难道错误面前师生差异也会那么大?
今天早上,在一个导游的微信上看到这么一句话:“它曾经有过一个很牛逼的名字——万能充!现在它什么也充不了。世界在变,人在变,心在变,你不变,最终只能被淘汰!”
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这艰难而不能缺少的班主任工作亦然如是,不能整天只摆着一副威严而恐惧的面孔,让学生望而生畏;有时有必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俯身倾听学生的心声,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许这是教育的一条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