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梅
薄层层析法
TLC具有简单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TLC法分离样品后,需要再以呈色剂及或紫外光照射检视定位作初步鉴定,但因需样品消耗量大,且无法直接与光谱法连接检测,结果仅能定性,难以达到快速定量目的,为其缺点。可利用TLC法定性检测果汁中的糖精、醋磺内酯钾和甜精。随着固相材料及光学侦测技术发达,已可达成定量样品目标。预先对样品以C18管柱进行固相萃取,接着以C18薄层片分离的TLC法进行饮料中己二烯酸、苯甲酸定量,其结果回收率达101%,变异系数1.8%。以TLC法定量分析饮料中对羟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丁酯防腐剂的含量,选用含荧光剂F254的C18薄层片分离,并于波长260nm进行光密度扫描,检测结果变异系数5.1~8.3%。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受限于TLC法分辨率,无法同步分析多类型防腐剂及人工甜味剂。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分析防腐剂容易有干扰,早期是使用二次反应产物的间接测定法。早期建立以蒸气蒸馏萃取酸化食品样品中己二烯酸后,加入铬酸钾与硫酸混合溶液氧化己二烯酸生成丙二醛,再与硫巴比妥酸作用形成红色物质,并于波长530nm进行分光光度的定量。防腐剂也有相同干扰情况,以分光光度法尝试直接检测糖精及糖精钠含量,但发现若是样品中苯甲酸存在时,因糖精及糖精钠的最大吸收波峰229nm及235nm波峰和苯甲酸的吸收波长225nm重迭,使亮度吸收受到干扰,无法准确定性、定量。采用直接分光光度测定防腐剂,样品经蒸气蒸馏萃取后,以分析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测定吸亮度,但若是样品中同时含有苯甲酸、己二烯酸、去水醋酸,由于己二烯酸的吸收波峰和苯甲酸、去水醋酸吸收波峰有部分重迭,将影响定量结果。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率佳及灵敏度高的优点,但分析物必须对热稳定且具挥发性,才能适用。受限管柱材料,GC法检测食品中的防腐剂或人工甜味剂甜精,需要个别进行;为避免管柱损伤,樣品通常需要进行复杂的净化前处理。近年出现新的高效能萃取技术,如先以顶空固相微萃取饮料中己二烯酸及苯甲酸,再以GC分析,结果回收81.2~108.1%,变异系数7.5%以下,此法显著降低样品需求量,以及有效减少有机溶剂使用。固相萃取法吸附-热脱附的TD- GC法,可以检测食品中苯甲酸、己二烯酸、对羟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等五种防腐剂。
毛细管电泳法
CE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分离技术,具有众多的分离模式,不需更换管柱适应不同类型样品,且样品用量极少,分辨率极高以及直接管柱开口行在线光学侦测等特点。CE分离原理为高压电场作用下,带电物质在极细毛细管(10~
m)内电解液中因泳动差异性,加上毛细管内产生的电渗流冲提作用,可同时快速侦测正、负电荷及中性物质。CE法分离防腐剂及人工甜味剂必须要考虑二者的性质不同,以选择适合的缓冲溶液、pH值、电场强度、离子强度等条件,并避免样品基质干扰。CE法的主要缺点是,操作技术需求高,基线稳定及分析物迁移时间再现性较差,再者,因毛细管内径极小,当使用普遍性光学侦测时,因光径过短导致灵敏度不佳。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具有高选择性,可用于分析热不稳定与挥发性低的化合物,分析效果好,易操作,可适用于大部分的化合物分析,成为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许多学者提出以HPLC法分析食品中的防腐剂和人工甜味剂等添加物采用甲醇-醋酸(35:36,v/v)缓冲溶液(pH4.4)并以梯度进行冲提,利用C18管柱,在波长254nm下,历经25分钟可同时分析苯甲酸、己二烯酸、对羟苯甲酸甲酯、丙酯。针对饮料及特殊营养食品,分析其人工甜味剂,透过不同比例乙腈(15%、20%、25%)和磷酸盐缓冲液为移动相组合,探讨分析物最佳的分辨率,结果得知糖精、醋磺内酯钾和阿斯巴甜,在15%乙腈(v/v)和磷酸盐缓冲液移动相下分辨率最佳。使用C18管柱,以乙腈和0.1M磷酸盐缓冲液等度冲提,探讨低热量饮料及果汁饮料中人工甜味剂含量,于210nm下检测糖精、阿斯巴甜,235nm下检测醋磺内酯钾。HPLC多重检验方法,分析金枣制品中的防腐剂及人工甜味剂,在波长280nm下,利用乙睛和5mM柠檬酸缓冲溶液梯度冲提,于50分钟内同时测得10种添加物(糖精、甘精、苯甲酸、己二烯酸、水杨酸、去水醋酸、对羟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丁酯)。
综合前述,食品添加物使用液相色谱(LC)、气相色谱(GC)、薄层层析(TLC)等方法分析,因食品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容易遭受基质的干扰,造成定性定量的困扰。另一方面,对不具光学吸收分析物,就必须衍生化处理,或以其他检出器替换普遍性应用的UV/ VIS检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