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之美”主题阅读与写作教学

2018-09-03 06:06何娴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迟子建乡土学生

何娴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必修课程分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大模块,要求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中,通过“月是故乡明”专题的学习,学生重温了亘古不变的乡土情怀,在与老舍、韩少功等大家的亲密对话后,学生或多或少获得了对家园的体味与认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乡土情怀”这一永恒的文学主题,我决定扩大文本阅读范围,向学生推荐迟子建的散文,进而进行“乡土之美”主题写作。

一、文化之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个地区的文化有着多角度的表达,可以是自然景致,也可以是社会民俗,还可以是人文名片,其中最直观的就是自然景致,在迟子建的笔下,我们看到了广袤的兴安岭,奔腾的黑龙江,北极村的白夜,四季分明的北国村落。五花山在初霜来的时候,“树叶大多是金黄和金红的,但也有黄中带粉、粉中含翠、翠中生红、红中隐紫、紫中有褐的,这时的山峦分明就是一个春天的花园,五彩缤纷的。”《我的世界下雪了》中蜿蜒起伏的山峦,清澈宽阔的呼玛河,茂密的柳树丛和高大的青杨,被彩云簇拥的明月,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中国北极的天象》中夏至这一日的白夜,“天色在午夜时分仍很清朗,你甚至能辨别出落在花圃上的蝴蝶。白夜就像新嫁娘一样容光焕发,那洒满了阳光的路,宛若它拖曳下来的洁白的婚纱一样”;《雪山的长夜》里泛着波光的春水,清隽秀丽的雪山,深蓝色调的黎明……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是简简单单的娓娓道来,白描比喻等手法,色彩词点缀,为我们展现了粗犷辽阔、雄浑苍劲的北国风貌。

我所在的小城城市名片是“世上湖山,天下常熟”,也有诗云:“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学生就可以利用好这份得天独厚的礼物,尽情描摹自己的家乡,尚湖以传说中姜尚垂钓之地而命名,湖面水域宽广,绿树环湖成荫,拂水长堤横卧湖中,湿地公园护养水源,荷香洲、鸣禽洲等七个洲岛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独特景观。十里虞山穿城而过,无论是以“虞山十八景”为代表的翠峰本身的自然之美,还是言子墓、读书台、兴福寺、维摩山庄、历代名人墓群等人文景观,都值得学生好好挖掘。

这里需要注意两个小点:一是积累家乡文化素材的有效性,要求学生做一些案头工作,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可以用好乡土教材,还可以读读记记名家笔下的家乡,最忌敷衍了事,徒有印象,储备空空,导致写作时“无米下锅”。二是一定要亲近素材,切身实地去走走,去看看,仔细观察这座抚育自己成长的江南小城,在接触中体悟一些自己独有的心灵碰撞,就像迟子建那些热爱家乡的一山一水,敬畏家乡的一草一木,让“乡土之情”成为自己不竭的写作宝库。

二、修辞之美,绘声绘色为我摹

迟子建在文字中使用一些形象性的修辞格,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临其境。“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哑巴与春天》)作者选取春风、云雀、花花草草等典型意象,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视听结合,有声有色地写出了春风的力量,春天复苏的生机与活力,营造了一个温暖和煦的氛围。

《蚊烟中的往事》:“酱缸其实是很娇气的,它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着。它的脸要蒙上一层白纱布,以防蚊虫飞进去,弄脏了它;它喜欢晒太阳,似乎还很害痒,要经常用一个木耙子捣一捣它,把它身上的白醭撇出去;它还惧怕雨水……”运用拟人的修辞,长短句结合,把家家户户都有的酱缸以及制酱的注意事项写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孩子,调皮可爱,又需精心对待。迟子建的文字还以想象联想大胆奇特又自然贴切而闻名,《故乡的吃食中》写道:“我觉得红皮鸡蛋走在两个极端上:出生和死亡。它们像一双无形的大手,一手把新生婴儿托到尘世上,一手又把一个衰朽的生命送回尘土里。所以清明节的鸡蛋,吃起来总觉得有股土腥味。”由红皮鸡蛋想到出生与死亡两个完全不同的极端,这里固然有出生的喜悦,却没有死亡的恐怖,她呈现了死亡,又悲悯着死亡,让我们冷静地看待这一切,有一种温暖的苍凉之感。迟子建散文的修辞并不是阳春白雪,不可企及,她追求的是朴实自然又富有理趣,这点对我们学生而言最具参考价值。

三、方言之美,吴侬细语更动人

迟子建在她的文章中喜用并且善用极富东北特色的地域性词语。初读时候,这些词语陌生甚至拗口,但是放在文本中,非但不影响阅读,而且更觉新鲜有趣。她的笔下经常可以看到“土豆”,《五花山下收土豆的人》中出现了“二齿子、三齿子、四齿子”等词语,用齿数直接命名,但其实都是挖土豆时需要的工具;《采山的人们》中,作者写道“因为都柿、山丁子和稠李子络绎不绝地登场了”,“采山也不总是浪漫的。比如有人采都柿时着上了草爬子,就很倒霉。草爬子专往人的软组织里叮……”这里的都柿就是蓝莓,山丁子就是山荆子,草爬子就是蜱虫,此外还有《故乡的吃食中》的云豆大碴子粥、春饼、馒头、豆包、糖三角、花卷、枣山、蒜泥血肠、大骨棒炖干豆角、酸菜白肉等特色美食。

还有一些一词多义的用法,如《农具的眼睛》写道:“土豆一般要铲三次,人们称之为‘头趟、二趟、三趟。”这里的“趟”是量词,就是次的意思。《傻瓜的乐园中》有“后趟房”的说法,这里的“趟”就是排、行的意思,一趟房就是几家人相连。这些东北特色的特定事物词语,让我们近距离领略了北国黑土地上的原始风貌,在文中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有一种朴素纯净的美感。我们身处吴方言区,学生就可以好好挖掘加以利用。以色彩词为例,红色可以有“血血红”“通通红”“血牙红”“紫绛红”“铁锈红”;绿色可以是“碧碧綠”“军绿”“草绿”“苹果绿;蓝色可以是“湖蓝”“海蓝”;黄色也有“黄哈哈”“蜡蜡黄”;白色有“白寮寮”“煞煞白”“雪雪白”;黑色可以说“墨墨黑”“乌漆墨黑”“黑墨铁塔”;青色有“蟹青”“皮蛋青”“青兮兮”“碧波生青”……

“以读促写,以读悟写”就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这类主题文章,在与文本进行切实有效的对话之后,从中积累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唤醒自己的储备经验,汲取处理语言的方法和写作技巧,最终迁移到写作中,让每一个学生的文字都有一种真实的生命的张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王淦昌中学(215531)

猜你喜欢
迟子建乡土学生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学生写话
试论迟子建新作《群山之巅》的诗性呼唤
迟子建:为何能长期保持高水准的创作?
学生写的话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
谦卑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