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史》作为二十四史之一对于当今的研究具有着重要意义。而文天祥作为民族英雄,其事迹被传诵至今,对于研究南宋末年也是必不可少的人物。因此《宋史·文天祥传》的阅读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天祥,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史》的行文结构和思想主旨,从而更加精确地把握《宋史》的使用价值和历史地位,更好地在研究中使用。
关键词:《宋史》;文天祥;元朝制度;编撰思想
文天祥作为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其事迹一直被传颂至今,《宋史》当中的记载也对他做出了极高的评价,二者出乎意料的一致性和民间的口口相传相结合,使得其形象更加光辉高大,为众人敬仰。通读《宋史·文天祥传》会发现,其整篇文章详略得当,结构清晰,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文天祥的一生并在最后做出评价。辞藻不华丽但是生动形象,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跃然纸上。但是作者究竟是根据什么选择了详略?文天祥作为元朝的反对者,又是因为什么会受到大加赞赏?
一、《宋史·文天祥传》对于上书记载的选择
和各类史书中的传记类似,《宋史·文天祥传》运用时间顺序将文天祥的一生进行梳理,最后做出了评价。儿时便有远大志向与常人不同,之后才华横溢将状元囊如怀中。结果小人当道仕途多变,但是始终保持着自身的气节和忠贞,虽然喜欢奢侈但是面对国家危亡可以做出理智的判断。在与元朝抗争之时始终保持自己的忠心,并且足智多谋,即便最后被俘也选择英勇就义。整篇文章流露出对于文天祥的赞赏与褒扬,更加侧重于其与元朝的抗争,特别对其从元军处逃跑之后不被自己人所信任却仍旧保持忠心耿耿的经历做了详细的叙述。
通读全文时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对于文天祥早年做官的记载并不多,并大多侧重于其被贬的凄惨经历,但是对于其上书的建议还是略有提及的。关于文天祥的上书,阅读统计之后发现分别是开庆元年己未1259年11月《己未上皇帝书》、景定四年癸亥1263年七月呈《癸亥上皇帝书》、咸淳六年庚午1270江南大旱、咸淳十年甲戌1274三月《知赣州谢皇帝表》。但是《宋史·文天祥传》对于这几次具有明确名称的上书只是一笔带过,略有叙述其内容,反而选择了恭帝德祐元年乙亥1275十月初九时一次没有记载名字的上书进行了详细叙述,上奏乞斩叛臣吕文焕之侄吕师孟衅鼓以振士气,这不免会引人深思。
仔细阅读这些上书的内容之后会发现对这次上书叙述详尽,大概是因为其中更多的是关于时政利弊的评价以及提出的建议和解决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新建立的元朝的制度建设和机构设置提供了一定的建议。然而宋朝军事力量的不足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在蒙古人对外扩张之后便需要一定的制度去治理整个庞大的地区,而其曾经的制度已经不再适合他们如今面临的现状。关键并不在于中原地區的制度在文明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先进性,而是汉人早已习惯于曾经的统治方式,最为快速有效的安定方法便是承袭旧制。但是在学习汉朝统治加强自身权力的同时,并不希望会重蹈覆辙地再一次和宋朝犯同样的错误。因此在面对文天祥所提出的建议之时,元朝人无疑会更加重视,给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希望。因此《宋史》最终选择了这篇不起眼的上书进行详细叙述,对于其他仅仅是一带而过。
二、《宋史·文天祥传》中评价的深意
如果从细微之处观看,《宋史·文天祥传》中对于文天祥1260年到1262年的记载基本为空白,而主要着墨于1276年到1279年的经历,甚至详尽到每个月发生的事情都会提及。从这可以看出脱脱在编撰《宋史》时更加注重于其与元朝相联系特别是可以体现其忠贞的部分。但是究竟为何脱脱会选择在其抗金的地方详细叙述呢?并且最为详细的部分即文天祥和苗再成之间的信任问题。苗再成在南宋时期并不著名,但究竟为什么单单选取这一部分进行详细的叙述?其实不难发现,苗再成和文天祥之间的问题的本身在于“信任”,而信任是相同战营中合作的基础。然而文天祥即便是面对自己人的怀疑,也没有心灰意冷,甚至于用自己的忠贞去打动那些怀疑他的人,最终将忠心提升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要去渲染这种忠贞不渝呢?作为元朝的反对者,文天祥的这种屡次抗金而且“执迷不悟”的行为似乎并不利于元朝的统治,反而会煽动大量汉人,更加容易引起暴动。但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其中的描述便会发现似乎事实并非如此。的确,文天祥被塑造成了民族英雄,但是在最后的评论当中先叙述“宋至德佑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1)“我世祖皇帝以天地有容之量,既壮其节,又惜其才,留之数年,如虎兕在柙,百计驯之,终不可得。”(2)这就通过宋朝的奄奄一息和元朝的繁荣昌盛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更加凸显了世祖皇帝的宽宏大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文天祥的忠心耿耿。
面对无法更改的客观事实之时,与其信口开河掩盖事实真相不如歌颂赞扬为己所用,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更加有利于人们去接受。这既保证了当局的名誉和客观公正,也更能够为其所用服务当朝统治。如果对于文天祥的这种牺牲进行掩盖,那么反而更给予那些希望复兴南宋的人们借口,为文天祥正名;又不能凸显元世祖的宽宏大量去进一步收复民心;更有可能激发社会的“反弹”,激怒更多汉人反对其统治。因此权衡利弊后根据事实提高文天祥的地位才为上上策。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宋史·文天祥传》的仔细阅读可以发现,之所以对于文天祥进行大加赞赏和褒扬,一方面主要是为了感化人心巩固统治,发扬文天祥的忠心争取为元朝所用,另一方面为现存的制度提供一定的显示支持保证制度推行的有序开展,借古鉴今。其中虽然可以看出有很多的疏漏之处,也有很多地方没有记载例如文天祥的所有著述其均为提及,但是在当时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现在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注释:
[元]脱脱等撰:《宋史》卷418《文天祥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2540页。
[元]脱脱等撰:《宋史》卷418《文天祥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2540页。
参考文献:
[1][元]脱脱等撰:《宋史》,第三十六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2]修晓波:《文天祥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3]俞兆鹏、俞晖:《文天祥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
作者简介:程嘉琳(1997-)女,籍贯:河南,郑州大学本科三年级,专业:历史学,学校: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