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兴林富民这篇大文章

2018-09-03 18:47
林业与生态 2018年8期
关键词:油茶湖南全省

2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丘岗山地占70%,这里是以“洞庭湖之南”而称名的湖南。三面环山的地理环境、温润的气候条件、复杂的地形地貌,成就了湖南满目葱茏的绿色景致,也为林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在这方青山绿水之间,湖南林业产业腾飞发展,已由传统的资源培育销售模式衍变成当前林产品种类丰富、生产加工日趋现代化、产业链不断完善的林业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实现了湖南由森林资源大省到林业产业大省的华丽转型。同时,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林业产业的生态富民效应越来越凸显,在带动林区、山区经济发展、推动精准脱贫、助推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谱写了富民强省的新篇章。

第一篇章步伐坚定 走好兴林路

40年兴林富民路,湖南林业产业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来路,铿锵坚定的脚步声历历在耳。

改革之初,在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大环境下,湖南林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经营都比较单一,当时,木竹加工是森林资源开放利用的主角。1985年,随着南方集体林区木材经营的放开,以及国家逐步从法律、法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大力鼓励和支持个体、民营、外商等非公有制市场经营主体投资林业工业建设,湖南林业产业开始朝着森林采伐、木竹加工、林产化工、林果林药加工、多种经营等门类齐全的体系发展。到1994年,林业部在北京举办全国首届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时,面积仅84平方米的湖南展馆,展出了木材、林化、林纸、林果、林药、绿色食品、竹木制品、工艺品、多种经营、人造板等10大类238种产品,这些琳琅满目的林产品吸引了约20万人参观。同样是在1994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速全面绿化,建设高效林业的决定》,各地州市县相继响应,林材、林果、林药、林化、林苗五大基地相继建起,油茶、楠竹和松杉三大低改稳步推进,以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竹胶板、松香、林纸为龙头的一批林产工业企业日渐壮大,森林旅游、花卉盆景新型业态开发方兴未艾,全省丘岗山地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此后,森林资源进一步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技术装备增强、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品种增加、产品质量提高,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到上世纪末,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已经由1978年的20亿元上升到190亿元,全省林工企业发到到7000余家,林工产品发展到13大类1500多种。

当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全省基本上绿起来了,如何富起來成为了摆在湖南林业产业发展议程上的头等大事。此时,湖南林业产业发展的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湖南省委、省政府将林业产业化建设列入了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省政府每年都拿出了一定的资金扶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人民政府就加快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竹产业、杨树生产和花卉产业等相继下发专门文件。各地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行业服务、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机制创新等办法,鼓励林业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各地纷纷出台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优惠政策,使林业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在政策引导、企业带动、社会参与的大背景下,全省林业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全省各级林业部门把培育森林资源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全面加大速生丰产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建设;把培育和发展林产工业龙头企业作为林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以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进行规模扩张;综合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不断丰富林业产业的内涵,拓展林业产业的外延。到2003年底,湖南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361.8亿元,并发育成为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大产业。林业第一产业突破了松、杉大省的传统格局,杨树、桉树、毛竹、桤木等速生用材树种和苗木花卉得到较快发展,林种、树种结构得到优化。林业第二产业形成了木材采运、人造板、木竹浆造纸、家具、地板制造、森林食品、林产化工等门类齐全的林产工业体系。林业第三产业形成了以湘西北、湘南、湘中、湘东等为骨干的森林生态旅游干线,建立了四通八达的林产品购销网络。

进入“十一五”,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多种投资主体参与林业产业开发的外部环境逐步完善,全社会投资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增长,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全社会对绿色生态林产品的需求日趋旺盛,为林业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湖南林业产业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创新发展机制、改善发展环境,到2010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了千亿元大关,达到1150亿元,成为湖南第八个年产值超过千亿元的行业,实现了湖南林业建设的新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林业产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发绿色富民林业产业。全省大力发展可再生、可循环的农林优势产业,特别是油茶、花卉、楠竹、家具、森林旅游、林下种养等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绿色产业,基本形成了林纸、林板、家具、林化、林药、林食六大支柱产业。在此期间,林业总产值保持高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由1150亿元增长到 3225亿元,增幅为18%。2016年一二三产业产值均突破千亿元大关,圆满完成“千亿产业培育行动”目标。2017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4256亿元,同比增长12.2%。

2018年,在对接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湖南林业的决策者提出打造油茶、竹木、森林旅游与康养、林下经济四大“千亿产业”。大展宏图事可期。湖湘的山山水水即将演绎一个新的关于绿色财富的传奇。

第二篇章成效辉煌 念好“山”字经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根据1988~2002年的《全国林业统计资料汇编》、1998~2003年的《湖南年鉴》和2003~2008年的《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显示,湖南林业第一产业产值稳步提升。2003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产业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第二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二产业结构比重呈加速上升之势,推动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各林业企业的主动意愿。第三产业得益于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林业生产服务、生态服务的快速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到2017年,全省林业产业一二三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3:36:31,产业结构趋于均衡、产业链更加完善。

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自实施科技兴林战略以来,湖南林业科技工作得到较快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978年建设湖南省林木良种繁育体系,积极提供优良树种种子。1997年开启广大科技人员送技术下乡活动,陆续兴办了一大批科技兴林示范县、示范片、示范点。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后,湖南制定和实施了《湖南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林业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贡献率由“九五”期间的28.55%提高到2005年50%,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由“九五”期间的35%提高到2005年的55%。2003年全省实现林业科技型企业产品产值10多亿元。2006~2013年,全省林业系统先后建立国家级、省级科研基础平台31个,实施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0多项,获得新技术、新品种140多项(个),鉴定(验收)科技成果100多项,种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森林和湿地生态、低质低效林改造、可持续经营、木本油料、竹木加工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数成果已经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级平台已落户湖南,新建了省级平台5个、长期科研示范基地100余个,利用中部林权交易平台发布成果等100余项,已建设科技服务团队10个,林业科技专家库吸纳专家600余名,湖南林业科技成果及标准等知识产权成果库已初步建成。

产业集群区域特色明显。1978年以后,中小民营企业构成湖南林业产业集群的主力军,由纵向的产业链分工到横向的配套服务,逐步形成产业发展的集群网络格局。目前,结合全省“一县一特一品牌、一片一品牌”建设,已经基本形成了湖南林业产业2带2片11个基地的集群布局(具体为衡邵罗霄山脉茶油产业带和长株潭百里花卉苗木产业带,湘西北茶油产业片和湘中道地药材产业片,道地药材产业基地6个、楠竹产业基地3个、花卉苗木产业基地2个),以26县市区为产业主导区,辐射带动11县市区。其中永州、衡阳两市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桃江县、绥宁县、安化县和桃源县被评为“中国竹子之乡”。洞庭湖区以湘阴、桃江为核心的人造板产业主导区已基本形成。以浏阳市、赫山、新田、祁东、汨罗为重点的家具集散中心已初现雏形。

园区引领作用增强。2014年,湖南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两个“百千万”工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明确“在全省范围内创建1000个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由此,湖南林业突出产业转型升级这条主线,着力打造特色产业主导、要素有效聚集、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林业特色的现代园区,形成了政府引导、财政支持、部门协调、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园区发展机制。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建设现代林业特色产业园140个,涵盖油茶、楠竹、花卉苗木、林产加工、木本中药材、经济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利用、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九大产业,覆盖14个市州115个县市区,其中贫困县46个。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62亿元,带动社会投入资金208.92亿元,直接解决就业12.81万人,辐射带动38.19万林农从事配套生产服务,年带动林农增收89.11亿元,已带动脱贫人数7.7万人。园区实现年总产值171.92亿元。

第三篇章举措扎实 建好“绿色银行”

“十二五”以来,湖南在产业结构上,充分发挥油茶、楠竹等资源优势,壮大第一产业;深入实施省政府“百千万”工程和“产业兴旺”意见,做强第二产业;进一步加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提质第三产业。

加强政策扶持。近五年,湖南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两个“百千万”工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关于支持工商企业转型投资林业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在主动“限伐减伐”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有力推动了油茶、楠竹、林业经济、种苗花卉等产业的发展。湖南省林业厅积极汇聚林业产业政策福利,与湖南省农业信用担保公司正式签订定向增资框架协议,成立湖南省农业信用担保公司林业分公司,“十二五”期间,配合农信担保部门为林业企业提供资金贷款担保3.46亿元;与省财政厅联合出台《湖南省林业产业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有油茶、楠竹、林下经济、林产工业、花卉等多个产业专项资金,通过项目的引导和带动,有力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就林业产业园建设,省林业厅结合省政府“双百工程”的实施,联合省财政厅、省农委出台了《湖南省培育扶持1000個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实施方案》,现代林业特色产业园建设蓬勃兴起;还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珍贵树种的意见》,大力推进战略储备林建设和优材更替战略。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一是进一步强化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十二五”期间,全省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制定林产品标准18项,完成林产品、林木种苗质量监测抽查任务6000余批次,主要木竹制品甲醛释放量合格率由61%提高到95%。二是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重新制定和完善了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将龙头企业范围从二产业扩展到一二三产业,全省现有507家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荐申报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现有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4家。同时将省财政油茶、楠竹、林产工业等专项资金,重点向龙头企业倾斜。三是进一步增强企业品牌意识。2017年,全省共有省级和国家级林产品品牌333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8个、湖南省著名商标226个、湖南名牌产品69个。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全省林业系统认真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金融、产销及产业链对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成立了中部林业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开展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与咨询业务,推进林权交易市场与金融机构对接,搭建起林业“资源、资本、资金”对接的平台,通过林权交易中心共流转林地49.88万公顷,交易额35亿元。二是为有效解决林业产业发展融资难和银行信贷投入不足的问题,组建了林业担保公司,为40多家林业企业提供资金贷款担保3.46亿元,新增产值20亿元。三是引导工商资本转型投资林业。争取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工商企业转型投资林业建设的意见》,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转型投资林业建设。全省通过林权流转共吸引民间、工商资本投资林业达528亿元。四是全面推动木材采伐指标阳光分配。从2009年起,实施了林木采伐指标“入村到户工程”,在全国率先将林木采伐指标层层“阳光分配”到县乡村组,让每一位有林的林农随时享有采伐指标,有效解决了林农木材采伐难问题,规范了木材市场的流通,林农护林营林积极性高涨。

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林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通过积极实施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和层层签订责任状等措施,全省林业行业未发生较大及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省厅连续10多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大部分市(州)林业局也获政府先进荣誉。二是林区道路建设和养护成效显著。从2011年起,争取省财政将林业道路养护资金增加到3000万元/年。从2013年起,新增全省林区道路建设资金5000万元/年,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十二五”期间,全省林区道路建设总里程达2328.5公里;养护林区公路20608公里,其中养护示范路93条,993.12公里。三是森工林场帮扶不断加强。督促国有森工林场(采育场)全面实施危旧房改造项目5739户,已完成改造3841户;将森工林场纳入了中幼林抚育和林业救灾补贴资金范围。

第四篇章优势产业 拓开新天地

油茶、楠竹、花卉……,一个个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林业碳汇……,一个个新兴业态迅速崛起。一直以来,湖南林业深挖山岗丘陵蕴藏的巨大财富,打造出了一个个优势产业,拓展开了一片点“绿”成金的新天地。

油茶产业

在湖南,小小的油茶果,被看作是神奇之果、致富之果、希望之果。改革开放后,全省大搞油茶科学研究,积极选育良种、营建采穗圃、培育嫁接苗、推广“三保山”造林垦复技术。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随着联合国粮农组织对湖南油茶低改项目的援助和90年代初开始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油茶低改项目在湘的实施,湖南油茶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和林业政策的进一步调整,油茶丰产林建设规模正在逐步壮大,加工工艺也从作坊式土榨炼油向机榨和浸炼提油方式转变。尤其是2008年全国油茶产业现场会在湖南召开以来,全省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资源培育成绩斐然。近十年来,湖南坚持一手抓新造增量,一手抓低改提质,以每年新造3.33万公顷、低改抚育6万公顷的速度推进油茶资源培育,累计新造油茶林31万公顷,垦复改造低产林56.26万公顷,油茶林面积达139.48万公顷,油茶籽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打造了48个生产要素集聚、科技设施先进、经营管理完善、综合效益突出、示范带动明显的现代油茶综合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并以此辐射带动,形成了衡阳、常德、怀化7个区域油茶产业集群。

科技支撑力量雄厚。依托设在湖南的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油茶研究开发中心,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20多项。其中,“湖南油茶雄性不育杂交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油茶功能脂质高效制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创制”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成国家级油茶种质资源库和油茶杂交种子园,选育出了100多个油茶优良品种,形成了配套的良种繁育和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建成油茶采穗圃31处、面积126.67公顷,油茶杂交种子园20公顷。筛选出油茶优良品种34个,每公顷茶油产量达750公斤以上。

品牌创建成果丰硕。湖南茶油企业中,已建成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95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標31个和湖南品牌产品11个。培育了大三湘、山润、金浩、贵太太、林之神等一批颇具影响的茶油品牌,其中贵太太、洪盛源已在新三版挂牌上市。鼎城区、邵阳县、常宁市、耒阳市、辰溪县茶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产业扶贫崭露头角。油茶是最长效和最具潜力的扶贫产业。湖南51个国家级贫困县都是油茶种植县,油茶种植面积达到53.33万公顷。到2017年,全省参与油茶产业生产经营的林农达到268.3万户、924.4万人,其中油茶产业带动扶持37.2万户贫困户、119.2万贫困林农,户平获得油茶项目资金支持1825元。

竹木产业

湖南的竹木产业包括木材采运、木竹浆造纸、人造板、竹制品等。目前,湖南竹木产业总产值达957亿元,其中竹产业产值260亿元,木材产业产值697亿元。

湖南是全国竹类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境内高温高湿、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发展竹产业具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全省有桃江、绥宁、安化、桃源4个“中国竹子之乡”。2017年湖南竹产业产值达260多亿元,占比超过全国竹产业年产值的十分之一;全省竹林地面积109.28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9.84%,楠竹总株数33.05亿株。其中,桃江县竹林面积7.67万公顷,竹资源总量居湖南省第一、全国第三。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南竹产业加工体系初具规模,产品门类较为齐全,加工产品有竹胶合板、竹地板、竹木复合材、竹碎料板、竹集装箱底板、竹凉席、竹筷、竹纸、竹炭、竹工艺品、竹笋等20个大类、1500多个规格品种。竹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其中竹保健凉席全国市场占有率约45%,重组竹材全国市场占有率约30%。竹产品出口从无到有,创汇能力逐年看好,部分竹产品如竹凉席、竹胶板、一次性竹筷、竹地板、竹砧板、竹餐具、竹工艺品等远销东南亚和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次性竹筷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三,年出口额20多亿元人民币。竹加工企业逐步形成规模,龙头带动示范作用、品牌效应逐渐显现,全省竹产业共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湖南省著名商标29个,湖南省名牌产品6个;全省约4000余家竹加工企业,其中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7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69家,产值过亿元的竹加工企业11家。

改革开放后,湖南木材加工产业产值呈现稳定快速發展的趋势。由于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改进,产业产值快速提升,特别是“家具湘军”日益崛起。湖南省政府从2010年起,已经举办了4届家具博览会,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促进“家具湘军”的崛起,湖南家具叫响湖南、走向全国的绿色梦已经起航。2017年全省木材产业产值697亿元。主导加工产品形成规模,全省主要木材加工产品有木地板、木质家具、细木工板、木浆、木浆纸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省现有木材加工企业8400余家,其中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5家,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44家,产值过亿元的木材加工企业25家。如湖南省晚安家居实业有限公司旗下现拥有10余家子公司,产品系列涵盖床垫、沙发、全屋定制等,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欧美、日本、澳大利亚、阿拉伯等国家。其“晚安家居”品牌估值41.28亿元,年产值达10亿元。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全省木材加工产业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8个,湖南省著名商标96个,湖南省名牌产品45个。

森林旅游与康养

湖南是全国最早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的省份。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国营林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风景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发展壮大森林旅游事业,1982年,湖南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全省建立各级森林公园130个,建立自然保护区190个,建立湿地公园74个,建立国家石漠公园9个,建立植物园(种质资源圃)40个,建立地质公园27个,建立风景名胜区72个。2017年,全省森林旅游接待游客0.7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90亿元。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湖南林业又依托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的优质森林资源大力培育森林康养产业,已成功申报了青羊湖、杜家冲2个国家森林养生和森林体验基地,40个省级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建设依据规划有序开展。

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涌现出的“以短养长”“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林业新业态。为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的成果,湖南自2012年以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近年来,湖南省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出台了《湖南省工商资本参与林权流转管理办法》《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与林下经济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湖南省林业厅以及各地均制定了发展林下经济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省财政厅设立了扶持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各级财政安排林下经济扶持资金近5亿元;各地鼓励和引导林农以林地、资金、技术为资本入股,成立股份合作林场、家庭林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市场经营主体,提高了林下经济的组织化程度;全省积极开展林下经济示范创建活动,确定省级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县20个,分别创建国家和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2家、230家。

全省林下经济规模和产值快速增长。林下经济发展面积从2012年的80万公顷增长至2017年的200万公顷,产值从2012年的7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09亿元。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典型和发展模式,如靖州的茯苓、会同的魔芋、新化的黄精、慈利的杜仲、桑植的厚朴、永州的异蛇等品牌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都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其中,靖州县建立了全国最大的茯苓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5万余吨,销售收入11亿多元,交易量占全国的6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的2/3。

猜你喜欢
油茶湖南全省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