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强国的未来

2018-09-03 03:50王晨香
国防科技工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核燃料核工业核电

特约记者 王晨香

成绩瞩目 全产业链实现突破

记者:今年是我国核工业第一批厂矿创建6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核工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请您谈一谈我国核工业创建至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王毅韧:核工业创建之初,我国核工业取得了“两弹一艇”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国家才拥有的完整核工业体系,造就了一支具有高水平的核科研、设计和建造队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确定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方针。核工业在继续为国防军工建设服务的同时,开辟了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战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核工业牢牢把握国家核安全形势,坚持国家战略为先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军民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新型核工业体系,续写了核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一是核科技创新能力大大提升。综合性核科技研发基地、军民两用核动力研发基地以及先进核燃料技术研发平台(两个基地一个平台)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先进核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先进核动力研发中心正式运行,军民融合核科技研发体系初步形成。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国绵阳研究堆、聚龙一号、串列加速器、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等一大批核科技研发设施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取得一批重大核科技成果,铀同位素分离技术实现升级换代,三代采铀技术实现工业规模化应用,快堆和自主核燃料元件制造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二是核燃料循环产业效能显著增强。我国已建成了较为完整、先进、自主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包括铀矿地质勘查、开采冶炼、纯化转化、铀浓缩、元件制造、乏燃料处理等各环节。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天然铀保障、铀纯化转化、铀浓缩、核燃料元件制造等前端环节的技术水平和产能规模已经大幅提升,满足核工业发展需求。目前,我们正统筹国内未来新增需求,调整核燃料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布局优化,推动在核电相对集中的沿海地区建设核燃料产业园;补齐核燃料后端短板,启动实施乏燃料后处理、离堆贮存能力建设,加快乏燃料后处理产业发展,着力提高核燃料产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三是核电发展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1985年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1991年建成投运,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核电的历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去年我国核电发电量位列世界第三,在建核电机组位列世界第一,已成为世界核电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核电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核电研发和工程应用走在世界前列。以“华龙一号”开工建设和CAP1400、实验快堆、高温气冷堆成功研发为标志,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核电强国后又一个拥有独立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和全产业链的国家。目前,从我国核电技术水平、核电装备制造能力、工程建造能力、核电安全水平等方面综合研判,我国具备了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转变的条件。

四是核设施退役治理成效显著。核设施退役工作全面推进,重点地区铀地质勘探设施退役治理任务完成80%,重大安全隐患逐步消除。人口密集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效果明显。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核退役治理能力体系基本形成,飞凤山中低放固体废物处置场建成投运,形成了西北、西南、华南3点区域处置能力,同时正在核电相对集中的区域积极推进新的处置场建设,确保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

五是核安全核应急核安保能力全面加强。军工核安全改造力度持续加大,核设施本质安全度进一步提高,军工核安全风险总体可控。核应急救援能力体系基本形成,8个国家级核应急专业技术支持中心、25个救援分队及3个培训基地相继设立。320人的中国核应急救援队正在抓紧建设,新版国家核应急预案颁布实施,《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向全球发布,国家核应急法制、预案、指挥、技术、救援体系进一步完善。核安保示范中心建成投运,重点核基地实物保护系统不断完善,首次核安保突发事件应对实战演练和模拟演练成功举行,我国核安保能力不断提升,确保有效应对核恐怖事件。

六是国际核事务话语权不断增强。习近平主席连续两届成功出席核安全峰会,首次提出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多元化、多层次开放型的核工业发展体系基本形成。与核能发达国家及新兴核能国家双边合作不断加强,核电、核燃料、核装备、核环保、核技术应用等核工业全产业链“走出去”步伐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建造走出国门。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多边合作交流不断深化,主动参与核领域国际规则制定。积极参与伊核、朝核等热点国际核事务治理,成功完成加纳微堆低浓化项目,我国负责任核大国形象进一步彰显。

对标世界 迈向核强国

记者:从核工业大国到核工业强国,您觉得我们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王毅韧:按照《“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的工作部署,到2020年,我国将为建成中国特色先进核工业体系进一步奠定坚实基础,推动我国由核工业大国向核工业强国迈进。对标世界核强国,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构建先进的核科技研发体系。充分发挥我国完整核工业产业链的优势,更加注重核科技创新,抓住关键环节,大力提升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原始创新能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搞好技术储备,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同时重点打造一批战略地位突出、创新力量雄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型重点实验室,完善核工业创新平台体系,为解决制约核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保障核心技术、关键设备的自主可控,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燃料循环产业体系。实施铀矿大基地战略,进一步提升我国铀矿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同时加大海外铀资源贸易和铀资源开发力度,提升我国天然铀保障能力。优化核燃料产业布局,按照市场化、多元化的原则,在核电相对集中的东南沿海地区布局建设技术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燃料产业园,提高核燃料集中度。补齐乏燃料后处理短板,加快乏燃料后处理厂建设,构建“公海铁联运”乏燃料运输体系,提高核燃料产业整体质量效益。完善放射性废物治理体系,开展放射性废物处置厂建设;实施“废物入库”行动,实现已处理的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的目标。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彰显我负责任核大国形象。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核工业全产业链优势,加强顶层设计,有效整合国内资源,推动核电、核技术应用产品和相关产业的出口。深化核领域国际多双边合作与交流,加快推动与俄、美、法、英等核能发达国家的全面合作,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核领域交流和培训。积极参与伊核、朝核等重点国际核事务治理,主动参与核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做好核领域相关国际公约履约工作,严格履行核安全、核应急、核安保和防核扩散等国际义务,在核领域国际合作中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四是建立完善的核领域法律法规体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动核工业基础性法律——《原子能法》尽快出台,同时积极推动《核损害赔偿法》以及《核安保条例》《乏燃料管理条例》《军工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制修订工作,完善核出口管制、核进口管理相关管理法规体系,为建成中国特色先进核工业体系,实现核工业大国向核工业强国转变提供法治保障。

记者:作为核工业主管部门,您对核工业发展前景有怎样的期待?

王毅韧:发展核能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应对气候变化、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核电作为低碳基荷能源,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按照“十三五”核电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800万千瓦。截至2018年5月底,我国商用核电机组达到39台,总装机容量3790万千瓦,在建机组17台,装机容量1990万千瓦。可以预见,未来我国核能发展前景光明、潜力巨大。

国防科工局作为核工业主管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制定的大政方针,加快核工业核心能力建设,加大核反应堆研发力度,不断完善核安全与核应急体系,提升核安保整体水平,保障铀资源和核燃料供应,加强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做到铀资源有保障、核废物有去处、核安全有保证、核应急有手段、核安保有能力,确保核电安全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核燃料核工业核电
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理论框架的构建
心系“国之大者”,谋创新、铸重器——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乔素凯:一个大国工匠的“硬核”传奇
来自广西的中国核工业“ 开业之石”
核燃料环形芯体压烧模具的设计
核燃料环形芯体压烧模具的设计
中国核电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