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长江 (福建惠安县净峰中心小学)
伴随着对生命性质的理性认知和道德滑坡的冷静剖析,教育善化作为一个久违而崭新的命题逐渐生成,回应了面临的教育困境与发展难题。如果教师罕有“道德光芒、人格魅力和传道形象”,教育怎能深入人心、德泽后人?学校教育再也不能仅有知识的传授,更应展现师生相濡以沫中真的继承、善的传递、美的启迪。笔者尝试以“善、觉”理念重拾教育信仰,打造文化气质。善觉教育探索的是“觉者善觉人”。
古人云“善,德之建也”,还说“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可见德育之先,必从善始。《吾思/圣神贤》诗曰“深思熟思,必有奇思。信师行师,自可名师。圣学博学,方成绝学。知善致善,是为上善”这或许可以概括善觉教育的含蕴。
教育之“善”:教育要有求善理想;教师要有向善品质;教学必须改善方法;管理必须完善过程。
教育之“觉”:教师有悟觉——善于学习、乐于引导、敏于启发,有“律己带秋气,待人有春风”的教学形象;学生能自觉——主动学习、积极体验、开拓心智,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学习策略;学校传正觉——教书育人、传播真理、宣扬科学,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品格;教学细察觉——教学相长、知行相应、因学而教,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智慧。
“人心惟危,唯系教育”。教育是靠思想的浸润发扬光大,用柔软的渗透塑造人性。“引导善,启悟觉”靠的是真的用心,达到美的彼岸。在践行“善觉教育”的探索中,我们初步建构了一条思想脉络。
教育践行一大特色:以善唤觉,以觉行善。
学校发展三层理念:坚持——善始善终;仁爱——长善救失;和谐——善政惠教。
质量提升四个方面:正觉、博学、知行、善思。
校长素养七大要求:居善地——当位;心善渊——沉静;与善仁——尊重;言善信——诚信;事善能——能干;正善治——开明;动善时——果断。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以“善觉教育”的理念引导办学,古人早有实践,有诸多名言传世,意欲代代相承。
《三字经》记载“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告诫我们人是复杂善变的生物,没有自觉地保持,很难有纯粹的向善之心和彻底的求觉精神。正如许慎所说:上所施,下所效,教也;养子使作善,育也。《礼记》记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的是教育必须善始善终,走在一条唤醒觉悟、维系善性的道路上。《古今贤文》记载“从善如流、善尽责任”,就是启发后人要“善思、善学、善问”,以善启善,凝聚能量,引上“求真、向善、正觉”的人生之路。
春秋时期的孔子就以“学、思、习、行”倡导教学,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学而时习之”,不断地“温故而知新”。孔圣人殚精竭虑,系统地编撰了“六艺六书”等教学内容,通过因材施教(个别教学,同问而异答)、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方法,以“半工半读、边工边读、小班启发”等形式,“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培养经世济民之人才。可见,孔子教育实践的根基就是善与觉。
王阳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智慧精髓,千百年来昭示人们修炼内心强大的自己,开启与生俱来的正能量,从中获得幸福完美的人生。他的知行理论在良知品质和知行求觉方面深深地影响了国家的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
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行以求知知更行”的伟大实践,提倡教授法、创立小先生制、倡导平民教育、呼吁科学下架、成立工学团,以农立国(校长的形象,农夫的身手),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和“儿童教育思想”,无处不体现“努力做真人”的善性和“极力做奉献”的觉行,在中国大地上唱响教育的新旋律和最强音。
“善觉教育”探索以“善、觉”为核心理念的教育如何引领学校的发展,架构科学的办学体系和先进的管理模式,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善觉教育”的理论架构、研究方法、管理策略与实践路径;二是实践中推行“善觉教育”的机制;三是打造一支致力于实践“善觉教育”探索的教育团队;四是积极推行“知行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
发展目标:教师要能“察觉根基,学高为师”
具体措施:博学深知、学以致用
教师对于学生,首先要做到“上善若水、先知先觉”,就是“知此事觉此理”要早;对于教学,做到“从善如流、自觉自愿”,自己觉悟而又主动愿意的态度;对于事业,做到“善尽责任、觉人觉世”,极尽所能启发他人觉悟。
学校的核心资源就是教师团队,塑造“有善性、有爱心、有宗风、有道行”的人民教师,实践”善觉“教育”,提升学校品质。
发展目标:学生要能“自觉参与,体验正见”
具体措施:经营教育行为,精心谋划活动
校长在“课程建设、教学质量、文化酝酿、活动效益和办学特色”方面需要深谋远虑,从“文化知识的滋养、善觉氛围的浸染、优秀传统的熏陶、深刻实践的体验”四个方面由内而外的引导自我体验,触发心灵觉醒,尝试“健康成长一条线;内心体验与行为表现两个点;德智体全面发展三个面”的模式。培育学生的关键素养,教育活动规划如下:
主题 国学讲堂 实践活动,心理锻炼 梦愿飞翔 品质塑造低年 三字经、弟子规 朦胧表白 遵守纪律,行为规范;中年 名著介绍 明确愿望 文明礼仪,品行端正;高年 学说窥测少年军校—苦训劳动实践—勤劳社区服务—亲情参观游览—见识公益活动—助人 树立理想 修身养性,有仁爱心;四次活动 一次真心捐赠;一次深刻见识;一次特别经历;一次教训受挫。四件任务精读一本好书、细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全面认识一位伟人、举办一次心灵聚会。读书情怀 活动乐趣 历史视野 爱国心胸
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少年宫活动立足“能力形成与知识获得要伴随心灵感动和情感震撼”原则,以期望达到“从经历中体验正觉,在见闻中拓宽心境”的效果。
发展目标:教学要能“悟觉传道,身正为范”
具体措施:修身正己、因材施教
学校在教研工作方面要有整体规划,在教理上要有自己的中心思想,让教师们“教有规,学有法”,不至于盲目跟从,迷失在多样化的教育观点中。教研主张提出“知行相应,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推崇“学问来自于体验、经历知识的建构是知识能力的真实基础”的成长经验。教学有主见,才能他山之石,为我所用。
从学校整体发展角度出发,教研工作的价值在于“唤醒主体意识”,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产生再次体验成功的欲望。课堂教学着重建立合作文化,通过互学和展学,建立学习共同体,营造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合作思想。倡导教师建立教学民主关系,实践、探索和完善“知行教学”策略,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瓶颈问题。
从教师专业成长延展,教育科研必须在教学中实践“先学后教、教学相长、知行相应”的理法研究。重视预学、强调互学、充分展学、预期研学,从而成熟教学风格、成长教师专业、成全学生梦愿。
时段 学生行为 教学步骤 教师行为 学习方式学生学会阅读 编写学案,确定学习任务理解归纳 提出预习要求完成预习性作业 预习方法指导课 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提出质疑行成于思学情调查确定预习作业指导完成预习性作业 批改预习性作业二备提取导学重点预学个人行为带问学习 明确任务5反馈、链接、迁移学情反馈,明确目标提出任务分工配合倾听理解互动对话小组学习15明确分工,合作互补有序组织点拨、了解帮助、协调互学小组行为学习汇报小组补充展学精讲10呵护亮点,导出重点理解难点分组展示,典型推广精讲提升课 中教学并重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深入理解以知导行检测评价10完成课堂检测性作业反馈矫正、课堂小结学用结合,知行相应共学班级行为课 后教学相应以教导学延伸训练合理发展知而能行拓展延伸多样落实拓展性作业 分层布置,弹性要求 个人或小组行为
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科研立足于“能觉、会觉、自觉”的学习态势,让孩子们拥有“正确的方法、良好的习惯、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志趣”。我校在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立项课题中积极践行“知行教学”,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方法:
从知行中拥有“兴趣、方法、习惯”,在理解中实践印证,获得满足,是全体教师的共同愿景。通过“行成于思、以知导行、知而能行、行其所知”的分步环节,让教育者和被教者都“知其然又知所以然”,用行动来决定知识的价值。正如徐特立老先生所说:没有行动上的发展和改造,从外面吸收来的知识就停止在脑中,成为原封未动的混合物,而不是化分和化合的新物质。“知行教学”是”善觉教育“课堂渠道从“善”、得“知”、获“觉”的好方法。
发展目标:教材要能“明觉生命,善于传承”
具体措施:传承国学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校长要彰显课程领导力,开掘教育资源编写校本课程,期望“故事里的真理,情节中的人性”对孩子们有真的感召、善的浸染和美的熏陶,发挥课程教育的最优效果。
我校正在规划着以下几种校本课程:如《文明从这里开始》《醉美净峰》:镶刻中华印记。让孩子们记住民族壮大、文明发扬、科技进步、家乡历史等重大事件;《花开的声音》:记录成长经历。真实、深刻而又感人的成长故事就是儿童成长的最美营养;《人物杂说》:熏陶文人思想。经学济世思想、文人胸怀与学者形象是古代人文素养的集中体现。无数光辉的榜样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是中华文人的人性光彩,值得浓墨重笔的拓展学习;《故事闲评》:推崇因果教育。没有因果思量,很多行为妄自菲薄,自以为是,颠覆人性,扭曲价值。如果说“心浮气躁、追名逐利”是个人心态的变异,那么“人情淡漠和诚信危机”就是道德的沦丧,“行业虚假和生命戕害”更是价值观的泯灭,因果教育正是唤醒良知、寻回价值、植种善性的良剂,是触动心灵觉醒的妙方。拓宽教育视界,凸显生命意识,突出因果教育势在必行;《传经送宝》:宣传国学精粹。从百家经典、中庸之道、礼仪伦理到汉族文字、戏曲京剧、道家学说、中医理论、中国画、文史传记、诗词小说等节选富有儿童趣味聚集文化观点的内容,承传发扬是我们教育的责任与担当,也是教育人的眼光与视界。传承国学文化,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基础,遴选和编造符合各年段的国学读本,大量阅读。
教育之根本在于劝人向善、促人觉悟。向善使人走正道,觉悟使人有智慧。故,探索“善觉教育”是顺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命成长的人本思想,通过理性思考、创新规划和创造性办学,建立新型的农村优质学校,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渴望在喧嚣的教育环境中站定脚跟、返璞归真,彰显教育本性良知,践行“教育乃为他,成长在修行”的理念,凸显“觉者善觉人”这条“古已有之、行之有效”的办学之路,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推动本地区教育的改革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