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堂中对话话题的多元组建

2018-09-01 08:53杨荷芬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藤野初中语文文本

杨荷芬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对话是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常态,对话话题组建则是实现这一常态的有效路径。目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话题相对单一化,语文阅读课堂中对话话题的多元组建正是基于这一现状,寻求多元话题构建有效策略,推动语文阅读课堂中 教师、学生、文本等多元互动,从而全面深化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对话,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

一、阅读课堂中对话话题多元组建诉求

1.践行课程标准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堂的本质属性规定为“对话的过程”,这就对初中语文课堂阅读学习活动提出新诉求,教师必须要改变单一化课堂对话现状,基于多重对话主体对话需求,组建多元对话话题,以引发语文阅读课堂师生、生生、师本、生本以及编者之间多重对话,以满足语文课程标准诉求,较好地达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2.推动课堂对话的需要

“话题”是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对话的中心,离开话题组建,语文阅读课堂对话就成为无源之水,也无法向纵深处推进。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对话话题的多元组建正是为了推动课堂对话,扩展阅读课堂对话维度,将语文阅读课堂对话向更深处推进,引导对话主体深入阅读文本的内核,激发学生与作者深层次对话,直抵学生阅读素养发展。

3.丰富学生素养的需要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发展语文技能的重要路径。语文阅读课堂中对话话题的多元组建将改变当前狭隘的对话设计观,基于学生语文素质发展,紧扣学生中心,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设计对话,全面引发语文阅读课堂多元对话,从而丰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阅读课堂中对话话题多元组建路径

1.整合资源,组建跨时空对话话题

语文课堂对话的一个重点是师生与文本对话,而文本对话的焦点又在于文本创作者。我国唐朝诗人白居易曾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整合文本资源,包括文本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创作风格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作者的创作,又潜在地渗透在文本中。如果教师能够对文本创作资源进行整合,组建起跨时空的对话话题,将有助于学生全面解读文本,感受文本创作的精华。

如《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为了引发学生围绕对藤野先生的感情展開对话,我组建这样一组对话:交流你所搜集的有关本文的创作背景资料。借助你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作者创作这篇文章时,中国处于怎样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如何?概括本文围绕藤野先生叙述的几件事。对上述资料进行整合,说说引发作者创作《藤野先生》的诱因可能有哪些?再说说本文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情感。

对话话题由于整合了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并将之与文本有机结合起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的资源,从而深刻地认识到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精神之难能可贵,正是这种难得的精神品质,使一向敏感、尖锐的作者对藤野先生表现出无比的敬佩,进而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2.紧扣主题,组建中心对话话题

原生态语文成为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主流取向,语文阅读课堂中对话话题的多元构建要实现朴素回归,紧扣文本主题组建中心对话话题,使中心对话话题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效能。这就需要教师潜心文本,深入解读文本,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与形式,在文本内容与形式有机融合中寻找关键的“中心对话话题”,从而引燃语文阅读课堂多元化对话,让阅读课堂活跃起来。

如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文章,文章题目开篇明义,直接向读者阐释了文本对话的话题,这一话题的具体落实体现在“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围绕这一话题引发对话,将中心对话话题进行分解,分解为三个子对话话题: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等。在此对话的基础上,将三个目标进行比较,思考哪些是为自己,哪些是为别人?人为自己活怎样?为别人活又怎样?

由于紧扣主题组建中心对话话题,使本文的对话话题相对集中,同时又围绕对话主题有机分解,使各个子话题支撑起主话题,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使主对话话题成为学生解读文本的切入口。这样的对话话题组建有效提升了阅读课堂对话的有效性,使得课堂思路清晰、结构紧凑,同时又不乏活力,具有发挥的空间,学生在阅读中领悟文章的主旨,认识和感悟到人生的意义。

3.聚焦疑惑,组建质疑性对话话题

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育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读书贵有疑。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文本中的疑惑,或借助课堂自然生成的资源,组建质疑性对话话题,并以疑惑为焦点,引导学生围绕疑惑进行对话,帮助学生经历“无疑→存疑→无疑”的过程,在质疑、释疑中实现自我长进、共同长进。

如《五柳先生》一文,我们在进入文本时,不妨从文章题目入手,创设问题情境,生发疑惑:柳树极其普遍(展示柳树组图),作者为什么单单看中五柳树并以此为号呢?让我们一起到文章中寻找答案吧!

这一对话话题简单明了,却悬疑而入,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对话情绪进入文本,将柳树与主人的三大志趣结合起来,一是读书,一是饮酒,一是写文章,进而在对话中领悟到主人以五柳为号显示他高雅的志趣,认识一个全面的“田园诗人”。

4.尊重差异,组建个性化对话话题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的个体意识、自我意识逐步觉醒,对文本理解存在个性化解读的倾向,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组建对话话题时,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组建个性化对话话题,引发学生多元化对话,拓展语文课堂对话维度,实现课堂向课外、向文本之外的有机延伸,在个性化对话中促进学生阅读的个性发展。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我引导学生围绕“本文给我们的启示”这一对话话题进行对话,学生产生多种个性化理解,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观点:不要把理想的实现寄托在别人身上,应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去争取;在金钱和亲情上,应珍惜亲情,淡薄名利;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树立正确人生观。

学生由于生活阅历不同,理解的角度不同,产生了多元化理解。这样的对话话题给予学生足够对话的空间,使学生对话愿望被激发,而且学生个性化对话成果获得了尊重,使课堂阅读对话得到无限延伸,进而丰富了学生的人生阅历,增加了学生生活的厚度。

总之,对话是语文阅读课堂的生命。教师要善于组建多元对话话题,打开学生阅读对话的“话匣子”,通过多元对话话题组建,使语文阅读课堂的外延得到无限扩展,内涵得到进一步丰润,使学生在对话中向语文阅读更深处漫溯。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北城中学(318020)

猜你喜欢
藤野初中语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藤野先生谈鲁迅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从《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所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