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冠华
在初中教育中,语文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在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一、情感导入法
情感导入法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情意盎然的语言为学生创设特定的、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渲染气氛,引发学生思想的共鸣。这样的导入有助于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范围,能够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春》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导入语:“我们对于春的印象,很容易想起风和日丽和鸟语花香。我们也学过很多古诗,其中就不乏描述春天的诗句,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下,有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还有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引导学生背诵)。但这些诗句所描写的春天,大都取一两三景物,容量有限,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春》里描写的春天景物可多了,包括了草、树、水、风、鸟,等等。通过这样的导入,引发学生内心的心驰神往,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就已经展开了联想和想象,同时,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其中,从而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了教师创设的春天情境中。
在情感导入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在学习《真正的英雄》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挑战号” 升空后爆炸的图片和播放美国总统的演讲,让学生置身于那种悲壮的场面中,从而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感和怀念感,并带着这样的情感阅读、学习课文,更容易提升学习效果。
二、悬念导入法
好奇心人皆有之,悬念往往使人好奇,激发人们思考。因此,在课文导入时使用悬念导入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具体来说,教师通过制造悬念,让学生产生焦虑和渴望情绪,产生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感觉,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设置适当难度的悬念, 如果太悬或者不悬,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只有思而可解,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比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时,教师先播放《月牙泉》的歌曲,然后在这首歌曲播放时,教师说:“在1972年发生了一件让人遗憾的事情,同学们知道吗? ”同学们肯定很想知道答案,然后教师板书写上所学课文的标题,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罗布泊为什们会被称之为仙湖,究竟有多美,又为什么会消失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细心的钻研课文。一般来说,设置悬念时可以浓缩全文,可以截取片段,但都要引人深思,留有余味。
三、迁移导入法
复习旧知识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同时,从中获取新的理解和体验。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编者会有意将体裁相同,或者思想内容相近,或者结构相似的文章放在一个教学单元中。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充分利用迁移导入法,引导学生复习相似的课文,从而激发学生实现已有知识经验对新学课文的迁移,在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的同时,提升学习迁移能力和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小巷深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朱自清的《背影》,让学生回味在这篇课文中,感受父亲的形象和深沉的爱,并且学习该篇课文是怎样体现的, 然后过渡到《小巷深处》的学习,并且对比父爱和母爱的区别和相似之处,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四、故事导入法
初中生往往对课外的知识和内容充满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进入新课的学习。故事导入法就是其中的一个有效方法。在导入时,通过讲故事,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深深思考故事情节,从而迫切希望进入新的课堂学习。
比如,在学习《热爱生命》一文时,教师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初中女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玩手机,被教师发现并给予了批评,然后这个女学生认为教师不尊重她,自己受到了伤害,一气之下跳楼自杀。同学们对这个事件有什么想法,对生命又有怎样的态度和认识。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教师便可自然而然地进入《热爱生命》的课文教学中,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热爱生命的含义。
五、学生角色表演导入
表演本身需要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形体人格魅力,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利用角色表演的形式进行课堂导入,不仅是一种具有创新和想象的形式,而且能够有效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 通过自身角色的表演,学生不仅更有兴趣,而且更能有效记住知识内容。比如,在学习《范进中举》 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先根据文章自行设计一个情节,可以是“如果你中了彩票,或者得到了你梦寐以求的东西,你会是怎样的”,或者适当调整文章内容,让学生表演,随后教师导入新学课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须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教學质量的提升,而课堂导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注重导入的策略性,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仪器电教管理站(46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