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内环境整治及生态修复技术探讨
——以佛慧山景区南入口环境整治项目为例

2018-09-01 08:15由荟圆王春红
山东林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千佛山名胜区山体

张 鑫,由荟圆,王春红

(济南市林场 济南市近郊风景区管理处,山东 济南 250014)

近年来,随着“显山露水”的城市发展理念逐渐推行,环境整治、违建拆除、生态修复等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格调[1],济南市作为生态修复试点城市,着重推进城市环境整治相关项目。根据2014年济南市政府办公厅下发 《关于加快推进城区山体绿化工作的意见》,2015年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工作部署,并结合济南市规划局提出“一保三控”的规划策略,全面加强千佛山风景区保护建设,重点针对千佛山风景名胜区重点区域(佛慧山景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佛慧山景区南入口为采石场废弃地,破坏城市风貌,影响千佛山风景名胜区的整体景观效果,亟待整治和修复。

1 环境整治及生态修复意义

采石场废弃地是人类开发利用山体石料资源,造成其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失调,从而形成自然环境恶化、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发生、植被稀疏等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为使环境改变或加速达到平衡稳定的状态,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技术、生态工程等方式来对遭受破坏的环境进行整治,重新规划与构建采石场废弃地的近自然生态修复。进而在对采石场地形恢复、土壤重构、植被重建基础上,废弃地生态系统重新被营建为自我有机运作的系统,逐渐形成可持续、结构与功能多样化的近自然生态系统[2]。

2 项目概况

2.1 地理位置

千佛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市区南部,由千佛山、佛慧山、平顶山、蚰蜒山、金鸡岭5大景区组成,总面积11.12km2公里。佛慧山景区位于千佛山风景名胜区中部,是其核心景区之一,景区紧临城市主干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佛慧山景区南入口是佛慧山景区的南北两大入口之一,紧邻二环东路,扳倒井村西北侧。

2.2 规划定位及用地范围

千佛山风景名胜区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大舜文化传承载体,是山东佛教文化胜地。总体规划中将整个景区分为舜文化、佛文化、自然观光三条游览格局,佛慧山南入口环境整治项目处于佛文化游线中的“慧山问佛”景点。

本项目规划用地区域位于平顶山、佛慧山与馍馍山之间,佛慧山景区东南侧、扳倒井村对面,占地面积约19.2hm2,其中,1.96hm2为村镇建设用地(图 1)。

图1 本项目用地范围

3 主要问题及实施意义

3.1 区域现状

目前,区域内建筑杂乱,原有地上建(构)筑物约3.5万m2;存在多处渣土堆约30万m3及多处碎石场;山体风貌破坏严重,地形复杂,环境杂乱,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迫在眉睫。渣土堆边坡类型为土质边坡,在开挖坡脚、坡顶加载、施工用水、暴雨冲刷、地震等诱发因素下,弃土易延下卧层岩土层面或弃土体内滑动(图2)。

图2 区域现状

3.2 项目实施意义

3.2.1 加快“显山露水”工作的需要

对千佛山风景名胜区佛慧山景区进行环境整治提升,是实现济南市“显山露水”的重要举措和关键所在。

另外,相关的施工人员通过借鉴其他建筑项目案例,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避免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永久性围墙来替代临时性的围墙,这样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减少了项目的成本,而且也降低了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还可以增加相应的洒水装置,以免由于大量的灰尘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最为常用的就是悬挂式的喷洒装置,施用起来比较方便,撒水量也会比较均匀,避免那种由于喷洒量过多形成水坑。当然,施工环节的噪声也是需要我们密切注意的问题,设置噪声预警装置,如果超出规定范围就会报警题型[4]。

3.2.2 加快城市生态修复的需要

济南作为生态修复试点城市,实施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提升,严格控制建筑规模和体量,加强生态修复和园林景观营造,是加快推进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的迫切需要。

3.2.3 创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5A级旅游景区的需要

佛慧山景区及其周边区域,作为创建工作的核心区域,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是满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5A级景区创建标准的必要措施。

3.2.4 周边区域发展的需要

尽快实施佛慧山景区的综合整治提升,有利于周边区域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满足市民游赏、生活便利的需要。

4 项目建设方案

4.1 实施原则

4.1.1 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保护优先,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项目地理位置、生态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尽可能保护现有的植被及山地原貌,使各种景观、设施能够和谐地融入自然之中。

4.1.2 安全稳定、防灾避险原则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渣土堆及断崖等特殊地形,首要的目标是经过专业机构的地质勘察,根据设计方案,采用平衡土石方、疏导排水等工程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景区安全。

4.1.3 方便民生、持续发展原则

丰富景区景点和功能区域,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在休闲、健身、登山、观景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注重项目建设与后期管理并重,为后期打造千佛山风景名胜区集散中心做好基础工程。

4.1.4 注重生物措施、节约建设原则

尽可能在场内整理地形,平衡土石方,减少外运量;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场内能保留和利用的原生植被尽量原地保留和就近利用,外购的绿化苗木尽量选择乡土树种,提高成活率,同时注重乔木、灌木、草本的结合,在后期有助于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帮助恢复生态[3]。

4.2 工程技术分析

在环境综合整治的大环境下,从城市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对该区域采取一系列的山体修复措施,既能满足环境整治的要求,也为后期佛慧禅境文化园的建设奠定基础。主要采取的工程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4.2.1 拆除地上建(构)筑物,平衡场地内土石方,治理破损山体,消除安全隐患。

对现状不稳定的山体边坡和废石(土)堆等进行山体修复,使用机械对山体进行削坡,梳理缓坡地形,使现状渣土堆坡度达到壤土的自然安息角30°。在对现状渣土堆削坡时,使梳理的新地形与原山体协调衔接,修复山体景观风貌。同时重新梳理出原被渣土堆填埋的泄洪通道,以排水坡度为3°分别梳理出坡底横向排水沟4条及坡面竖向排水沟3条,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济南市气候条件综合考虑,将坡底横向排水沟横截面设为方形,宽度设置为0.5米(图3);坡面竖向排水沟横截面设为梯形,宽度设置为1米。以此达到最佳排水效果,保证消除渣土堆安全隐患(图4)。

图3

图4

4.2.2 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等理念,实施生态修复,充分利用原有渣土,塑造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自然地形。

依据“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原则,在各山谷设置层层拦蓄渗透设施,末端渗透利用,设置雨水滞留下渗设施,解决区域内洪水问题,减少山体水土流失,涵养城市水资源,并增加了植被绿化面积[4]。

根据山体地形和汇水特点,在山体上部主要雨水汇集处,合理设置存蓄设施对雨水进行存蓄、净化、下渗,削减径流。山体底部集中汇水区域,结合景观要求设置渗透塘、旱溪等,净化、收集雨水,增加下渗时间。

游览路应尽量平行于等高线布局,合理确定广场坡向及道路的纵、横坡度,组织径流汇入绿地或各收集设施。坡度较大、坡长较长的游览路,需结合现状分散设置导流槽等设施,将雨水分段引入绿地或雨水收集设施中。根据山体情况,在广场或道路靠近上坡的一侧设置渗透塘和渗透沟,并层层分散引入绿地,减少径流;靠近下坡的一侧使用平沿石或局部路沿石放低,将径流汇入绿地或各类设施中。

4.2.3 外购、回填部分种植土,选择乡土树种,坚持乔、灌、草结合,常绿与落叶苗木结合,考虑季相变化,科学合理地规划植物配植,进行普遍的环境绿化。

山体植物风貌是山体特色的重要景观要素,是城市视角最主要的观赏内容,也是体现山体生态保护的基础。在本项目的绿化种植方面,一是注重保护原生植被:对周边侧柏林、长势较好的杨树林、果林进行原地保留,影响地形整理的树形规格较好的树木就近移除或用做项目绿化;二是结合地势,合理规划,丰富植物群落:依山顺势打造红叶林、桃花林、黄花谷、疏林树阵等山体绿化特色。通过近期的植物绿化,充分修复山体植被,改善山体景观与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使现状遭到破坏的自然生态得以恢复。

4.2.4 在普遍绿化的基础上,根据风景区总体规划方案,综合考虑采石场原有特殊地形,打造由二环东路通向佛慧山景区的出入口。

为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活力,在场地内铺设砾石道路和广场,营造生态林下休憩空间,修缮山体消防通道,设置服务管理配套设施及生态停车场等,形成东南入口的游客集散中心。建成后的佛慧广场,除具有游客集散功能外,将来还具有结合景区的文化、景观定位进行相应主题的实景演出的功能,为市民群众提供环境优美的游览、休闲场所。

5 远期目标及定位

通过环境整治提升,使佛慧山山体风貌得到改善,游览功能进一步加强,在后续的建设中,依托佛慧山景区自然山林资源,借助景区佛教文化背景,以“佛光普照,福慧众生”为主线,引入休闲养生、绿色生态、佛教文化体验等项目,打造“齐鲁首位禅修道场山东祈福增慧圣地”。

6 结语

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在风景名 胜区保护建设整体项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为根本,结合风景名胜区整体规划,综合考虑采石场废弃地所在区域及位置,合理运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对其进行环境整治和生态恢复,替山疗伤,使废弃采石场重披绿色外衣[5]。并在环境整治之初,考虑后续的生态修复和开发利用,使废弃地变废为宝,以求获得此区域更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千佛山名胜区山体
家乡的千佛山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马陵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文化教育园
游济南千佛山
지난(济南)시 관광 텍스트 한국어 번역에 대한 소고*——―‘쳰포산(千佛山)’의 관광 텍스트를 중심으로
济南市山体修复中的植物应用与技术——以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为例
某风景名胜区悬索吊桥检测探讨
爬千佛山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
城市山体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新洲区山体保护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