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献资源建设在基层公共图书馆中的现实意义

2018-08-31 11:03湛小波
西部论丛 2018年7期
关键词:县级公共图书馆现实意义困境

湛小波

摘 要:目前,基层县级公共图书馆仍然以纸质出版书籍作为收藏的主要载体,然而随着网络、智能手机等科技阅读媒介的迅猛发展,数字阅读日益成为读者参与阅读的重要方式。文章从基层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困境着手,浅谈数字资源文献建设在基层县级公共图书馆阅建设中可采用的方式方法,分析探讨数字文献资源建设在基层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字文献资源 县级公共图书馆 困境 现实意义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助推阅读模式从传统纸质阅读向无纸化的数字阅读转变,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无纸化数字阅读已成为传统纸质阅读之外重要的阅读模式。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信息技术向纵深的不断发展,数字阅读模式在未来读者占有率中的比重将会持续增加,再加上基层县级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有限的现实困境,以及建设数字资源“廉价高效”的成本优势,必将使数字文献资源建设在未来基层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网络数字资源极其丰富、获取十分便捷的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如果不主动有效地进行馆藏资源转型,不主动有效地整合传统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必将被淘汰[1]。

一、基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困境

(一)经费短缺

目前,基层县级公共图书馆普遍面临经费短缺的问题,就息烽县图书馆而言,经费短缺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地處经济不发达且较落后的西部省份地区;二是处于整个图书馆体系中最基层最末端的一级,往下乡镇没有设立公共图书馆。处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份,意味着政府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仍是经济建设,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对公共图书馆等文化服务机构的建设关注度和投入力度都只能处于次要地位。就全省来说,处于基层的县级政府自然不会将更多的经费投入到公共图书馆建设当中。经费短缺一直是基层图书馆的常态,甚至已经成为阻碍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矛盾。

以息烽县图书馆为例,2017年息烽县图书馆用于购书的财政专项经费只有10万元,而息烽县常住人口为27.6万人,人均购书经费不足0.4元,并且这10万元购书经费已经多年没有增长。以目前的物价水平,以每册书25元计,10万元购书经费只能采购3000~4000册纸质图书,而且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图书成本渐增,未来10万元购书经费采购的纸质图书册数只会越来越少,这将直接影响图书馆的藏书量,甚至影响图书馆的发展和生存。随着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读者的数量以及对馆藏文献的需求都在增长,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费购置新资源,基层公共图书馆很难留住老读者,更别说发展新读者[2]。

(二)工作人员不足

基层县级公共图书馆人员不足,也是束缚当前县级公共图书馆拓展业务的主要困境之一。一是,从人员、编制上来说,人员、编制存在缺人少编状况。息烽县图书馆现有编制6个,工作人员6人,其中1人被上级单位借调离开,实际在馆工作人员5人。被上级领导部门借调的现象在公共图书馆中十分普遍。二是,从年龄结构上来说,存在年龄结构偏老现象,目前,息烽县图书馆工作人员50岁及以上占比达60%,35岁以下只占40%,这样的年龄结构在贵州省其他县级公共图书馆也并不罕见。

2011年12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数量做了规定。《规范》指出,以所在区域服务人口数量为依据,每服务人口10000人~25000人应配备1名工作人员。同时还强调各级公共图书馆所需的人员数量的配备,还应兼顾服务时间、馆舍规模、馆藏资源数量、年度读者服务量等因素。政策无疑是非常好的,但完全落到实地却并不容易。结合息烽县常住人口数,按此规定,息烽县图书馆人员编制数应该在10~27人,而目前人员编制甚至还达不到最低要求的10人。《规范》还规定:公共图书馆应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双休日应对外开放。县级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息烽县图书馆严格执行国家开馆时间规定,开馆时间达到了56小时,并开设了借书室、儿童阅览室、成人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盲人阅览室、采编室、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多功能厅、展览厅等十个服务窗口,现有工作人员每人平均身兼2个服务窗口。人员不足,已经成为基层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无法回避的瓶颈。

二、数字文献资源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纸质图书藏量建设一直是当下公共图书馆文献建设的主要方向,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不变,因而纸质图书仍然是当前公共图书馆存在的基石,并且都是历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考察项,甚至能够直接决定公共图书馆等级。公共图书馆大力推动纸质图书文献建设无可厚非,但纸质文献藏量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上文提到,息烽县图书馆目前年均10万元购书经费,只能采购3000~4000册图书。以现在为起点往后推,可以预见,未来10年息烽县图书馆纸质图书只增加40000余册,这根本无法满足当前读者对文献资源的要求。而数字文献资源建设相对而言就要“物美价廉”得多,甚至在某些方面来更加出色。因此,需要在保证纸质文献的情况下,增加电子资源,以提升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层次[3]。

以息烽县图书馆打造的移动图书馆为例,2016年10月该馆移动图书馆正式上线,方式是读者通过手机移动端查阅、下载馆藏数字资源。建设之初,数字资源图书就达260万种以上,并能够免费提供100万种图书的下载,且每年更新增加图书量就达20万种;期刊每年更新2500万条元数据;学位论文每年更新量在50万篇左右;还能够提供8700万篇报纸元数据,年更新量也在1000万之巨。除此之外,还可以向读者提供学术微视频、公开课18000集,每年更新量达1000集;有声读物10000余集,每年更新2000集。

同时,该馆所拥有的地方文献、连环画、息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2000余种特色馆藏资源也做成数字文献资源免费向读者提供查阅。可以说,息烽县图书馆以有限的投入,建设起了相对庞大的数字文献资源,无疑是对基层公共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从纸质资源为主逐渐向注重电子资源建设转变的原因[4]。

(二)有利于保障读者文化权益

2017年《文化服务保障法》与《公共图书馆法》的相继出台,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奠定了法律基础,同时也为公共图书馆怎样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指明了方向。不过要真正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都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却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存在一个文化资源地域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城市居民的文化权益很容易能够实现,因为图书馆这样的公共文化设施及资源90%以上都集中在城市之中。然而乡镇等偏远地区的人民群众,虽然法律上赋予了他们基本的文化权益,但要实现自己的文化权益却并不容易。

就息烽县辖区而言,从高德地图上看,距城区最近的是西山镇,路程8公里,用时16分钟;最远的是鹿窝乡,距离达到了62.9公里,用时110分钟。而且,这是在高德地图驾车模式行车状况良好情况下的数据,然而实际出行路况很难预料,再加上自驾出行的群众毕竟只占少数,大多数只能乘坐班车,因此实际耗时可能更多甚至翻倍,此外,以上数据是从乡镇直接到县城,而居住在乡镇下面村、组的群众要来享受自己文化权益的时间成本更加巨大。

建设县级总分馆制是解决偏远乡镇群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困难的方法之一,也是目前较多采用的做法,然而,总分馆制建设又需要具备一定的人员、资金、场馆条件,本就缺乏财力、人力的基层县级图书馆根本无力承担如此任务。与此相比,数字文献资源则可以有效克服空间和时间、人力和财力的限制。就息烽县图书馆而言,该馆主要以两种模式来建设数字文献资源:一是采购借阅机建设电子图书阅读驿站,二是建设移动图书馆,通过手机APP为读者提供数字文献资源。截至目前,息烽县图书馆已在政府综合办公楼大厅、黑神庙中学、青山乡文化服务中心建立了3个电子阅读驿站,移动图书馆已于2016年9月上线,至今点击量已突破100万次,人民群众特别是偏远地区人民足不出户就可阅读,保障了人民享有基本的文化权益。

三、结语

县级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应该走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并重的道路。数字文献资源本身有着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对于当前资金短缺、人员编制少的基层县级公共图书馆而言,是行之有效的克服资金短缺和人员不足现实困境的途径和有益举措,同时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偏远乡镇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因此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建设数字文献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晶锋.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评估之文献资源建设探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8(2).

[2] 关永兴.基层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以广西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界,2015(5).

[3] 辛颖.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文献管理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8(7).

[4] 孫秀菊.基于图书馆视角的馆配服务研究现状及趋势[J].河北科技图苑,2018(3).

猜你喜欢
县级公共图书馆现实意义困境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跟踪导练(一)
浅谈新形势下的县级公共图书馆与图书馆馆员
县级公共图书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县级公共图书馆要积极为三农服务
新时期县级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开展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