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路径演化研究

2018-08-31 11:03李莲贵
西部论丛 2018年7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李莲贵

摘 要: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成为当前乡村振兴的一个重点内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乡村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路径演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禀赋的分析,进而对乡村振兴下的旅游资源开发路径进行了研究。旨在能够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旅游资源 开发路径

前 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消费也逐渐增多,而且越加关注绿色、生态消费,而乡村凭借着其自身所独特的绿色生态环境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同时,随着振兴农村经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提出,我国对于“三农”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振兴农村经济成为重点工作内容。因此,农村经济下的乡村旅游成为当前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

一、乡村旅游资源禀赋

(一)旅游资源概述。本研究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乡村旅游政策,而所谓的乡村旅游就是利用乡村特有的田园风光、自然资源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资源为旅游者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以及娱乐等为一体的旅游服务活动[1]。对于青海省而言,其地处世界屋脊,自然风光独特,如可可西里、昆仑山、塔尔寺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地域内辽阔的高山、草原、大漠等风光,以及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为青海省的乡村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二)旅游资源种类。青海省主要以农牧文明为主,其村落大多依靠山水地区形成,文化历史悠久,近年来对于青海省的开发使得其旅游资源逐渐丰富,对于乡村旅游的建设而言,其旅游资源可以分成以下几种:(1)古镇村落资源。青海地区自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后随着战争、商业等活动使得民族融合,形成了具有文明的古镇村落,其文化受到汉族、藏族以及回族等各个民族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文化资源;(2)自然生态资源。青海省凭借着自身的高原地势,在相对较为和缓的东部地区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其丰富的植被、草原形成了农牧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同时由于著名的青海湖使得该地温泉资源丰富,并拥有著名的青海湖鸟岛、孟达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旅游资源。(3)高原农牧资源。青海省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但是适宜发展农牧业,并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农牧文化。青海省东北为农牧区,西部为牧区,以日月山为界线,具有多种珍稀动植物,青稞、荞麦、香豆子等作物的种植为该地区农牧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并形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路径

(一)群落文化体验兴村模式。青海省民族村落众多,各个村落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保有民族特有的建筑、艺术以及乡村景观、文化底蕴,有些以自然生态风光为主、有些以文化遗产为主,这些独特的村落特征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形成了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者能够在民族村落中享受田园风光、自然生态环境、民族文化习俗等[2]。将青海省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村落文化相结合,满足旅游者的乡村旅游体验,获得更满意的旅游心理。(二)旅游基地兴村模式。青海省独特的农牧业资源使得其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够形成独特的优势。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时,能够凭借着农牧业这一主题特色建立乡村旅游基地,依托农牧业生产、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建成乡村旅游基地,开发更多的旅游服务功能,为旅游者提供资源、个性旅游定制、旅游产品订购等服务,提供全程化的旅游服务,特别是自驾游旅游服务模式,使旅游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三)现代新农村旅游兴村模式。随着党和政府对于青海省新农村的建设支持,其乡村振兴效果比较明显,一些村落已经规划比较整齐,村落样貌发生了变化,交通也逐渐便利,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将乡村振兴成果作为乡村旅游的一个特色,表现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农村的风貌,使旅游者能够更加的体验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受新农村与传统乡村旅游服务的区别,为游客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体验。(四)农牧业旅游兴村模式。对于青海省农牧业发展而言,其主要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包括生态农牧业以及科技农牧业这两种。第一,在生态农牧业旅游资源开发上,青海省农牧业发达地区建立示范园乡村旅游模式,将其作为农牧业生产加工基地,进行农业生产作业,并对旅客开放观光各种农作物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工艺,以及产品加工、研发、销售、运输等环节,使现代农牧业与旅游业形成联合,实现生产、旅游的相互促进与提高[3]。第二,在科技农牧业旅游资源开发上,可以通过向游客展示青海农牧业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现代科技生产方式进行对比,表现现代农牧业的科技生产设施,利用农牧业科技示范园、科技场馆、科技推广基地等设施开展科技旅游观光,表现农牧业高科技人才培养、生产方式创新培养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成果,使游客领略到科技农牧业生产发展的独特意义。(五)大型景区意境体验兴村模式。青海省可以依托周边大型景区乡村,按照不同村落资源环境、文化特色发展与大型景区相符或是互补的旅游。利用成熟大型景区优势开发乡村旅游景区,发展特色旅游产品,表现乡村旅游的特色,如在孟达自然保护区或是青海湖景区周边村落建立体验村,使游客能够在观光大型景区的同时也能够体验乡村旅游特色,扩大旅游环境容量,丰富旅游內容,发展乡村旅游优势。

结论:综上所述,对于青海省乡村振兴战略而言,其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上主要注重的就是自身的农牧文化、群落文化等具有典型的地域以及民族特色资源的开发。本文通过对青海省旅游资源情况的调查分析,进而对其乡村旅游开发路径进行了研究,进而推动乡村旅游业开发,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树坤.乡村旅游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与对策——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1(01):98-100.

[2] 杨瑜婷,何建佳,刘举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路径演化研究——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J].企业经济,2018,28(01):24-30.

[3] 陈荣.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J].广东经济,2018,30(01):72-75.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演变轨迹及其新时代新征程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举措
新农村呼唤更多的知识型“新农人”
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哪些农村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