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历史学习中的认知冲突

2018-08-31 10:58周志婧
西部论丛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中生

周志婧

摘 要:随着对历史学习的深入了解,对于历史的了解并不会因此而变得更加清晰,反而在学习中发现历史互相矛盾甚至错误的部分。电视上、网络上的历史知识有些与课本上的历史观点一样,有些又是以另一种观点呈现。由此质疑教材的历史观点,被称之为“认知冲突”,这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高中生;历史认知冲突

高中生知识面的开阔,知识结构已具备一定知识量,形成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对自身所学历史知识产生怀疑,并以此反驳老师课堂上所教授以及书本的历史知识。这种情况随着互联网对于当今高中生的生活渗透,认知冲突的程度也在加深。

1历史学习注重情感学习消除认知冲突

高中对于历史的认知冲突,往往受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这是学生对历史课本能排斥、抗拒的反应,尽管行动上没有显现。传统的历史学习中,是以老师讲台上讲解,学生台下做笔记为主。这种学习模式,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并不能深入了解,事实上学生会感到无聊,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这种学习方式里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对于为什么历史朝着这种趋势发展,并不能理解事件发展的逻辑,使得历史学习陷入困境。

如果在《古老文化與现代文明》这节课里,教师组织学习小组讨论活动,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表达讨论内容。尝试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学们能够主动搜集课内课外的知识来补充和证明自己的观点。枯燥无味的课堂气氛也因此有所改观,从而让同学们爱上历史学习,主动学习历史。

又比如《战争与和平》这节课里,教师如果多为学生回溯历史,播放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冷战冲突等纪录片,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来之不易,从而更珍惜和平。

作为一名高中生,这种情感方式共鸣,更能体会到所讲内容,能有效消除学生的认知冲突,对历史的深刻体验和认知,能够让同学根据当时历史的条件思考问题,从而理解过去时代人的选择。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向学生灌输大量历史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对于学习方法不进行过多讲解。对于庞大和繁杂历史知识,学生在学习中显得无所适从,对于历史脉络的发展结构也不够清晰,对历史认知矛盾。部分历史教师在讲课时,只是讲解部分知识点,或是直接向学生灌输考试涉及的内容,其他次要部分则要求自行学习不做讲解,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得不到真正提高。因此在当前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互相分享学习方法,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2.1注重历史思维的培养

历史学习的认知冲突虽然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但这体现了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历史认识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认为教师所讲解历史内容与自身认知有认知偏差,应主动向教师提问为何有此偏差,而不是盲目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对的,以偏见对待历史。

在历史学习中,历史思维的学习比单纯掌握历史知识更为重要,因为这能让学生们站在当时历史角度思考问题,并对其中的错误和困惑提出质疑,这有助于提高思辨能力。

传统学习中学生总是忽视的“认知冲突”对学习的不利影响,面对此种情况,应更主动地与教师、同学探讨和交流历史观点,以历史事实为论据,逐步解开对于历史的误解。

2.2注重历史学习效率

以往老师在讲课中,一味地照本宣科,学习方法多年不变,其实这很不利于提高历史知识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的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这部分内容时间跨度大,牵涉的人物、历史事件和国家众多,单靠老师单纯的讲解不仅让学生理解困难,同时按照这种方法进行历史学习效率低下。针对这种情况,在外部条件(教师的讲解、教材内容编排衔接)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学,或网上查找相关权威老师的公开课,对存有困惑的历史片段进行学习[1]。

因此学习要综合三大部分的内容,先了解历史中所牵涉到的各大政治势力,各自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内容、彼此有什么利弊;接着再按照时间线梳理历史事件脉络,某些政治制度制定的渊源,如“一国两制”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历史是对已发生事件和经验教训的总结,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应对历史大脉络进行全局掌握和梳理,然后再分层次剖析历史发展的必然和偶然,这样才能提高历史知识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2.3认知冲突使思辨能力得到提升

我们之所以产生对历史的认知冲突,是因为随着学习知识量的扩大,对于课本以及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分析以后,发现和质疑其部分知识点。认知冲突本质上是学习者对历史的探索,是尝试对历史的解读和研究,事实上我们在学习历史有认知冲突变相说明了,我们认真学习和比对了老师所教授的历史知识,不必妄自菲薄。

绝大多数高中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某些历史观点的思考不够全面和深入,但这也是思辨能力的一种体现,不应该自我否定。建立正确的史观和消除认知冲突,首先就要做到消除历史偏见,积极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综合多角度的认识,才是正确的史观[2]。

例如,在《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这一课上,有的同学认为当时的中国并没有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以古代就已出现大量雇佣形式的劳动,但是政治体制并没有朝向资本主义发展作为论据,提出反驳。如果遇见此类情况,不要着急对这位同学全盘否定,反而要对他(她)的质疑予以肯定,然后再逐条与对方探讨交流,为什么古代中国已经“资本主义萌芽”却没有向资本主义发展。

结论:综合上述,认知冲突存在于高中生对于历史的学习,特别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此种情况只会越来越普遍。尽管认知冲突的情况普遍,但是却不能继续保持对待历史的偏见,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多角度验证,这才是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真.高中历史学习中的“认知冲突”研究[J].中华少年,2018(01):159.

[2]徐莹.高中历史学习中的“认知冲突”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08):29.

猜你喜欢
高中生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中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研究
项目教学模式下高中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策略
高中生校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及对策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激发高中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