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的人民性思想

2018-08-31 09:42李璐
现代交际 2018年9期
关键词:人民性党性习近平

李璐

摘要:习近平的人民性包括党的主张、改革、经济思想及法治思想的人民性;其思想既有对“人民”这一哲学概念的继承,也有对其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习近平 人民性 党性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9-0215-02

一、人民性思想的内涵

(一)人民性体现人民利益的实现

毛泽东早前就强调过:“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高标准”①;邓小平也反复强调全体党员保持警惕,不能懈怠,时刻保持“人民”这个准绳不放松。习近平的思想与毛泽东、邓小平是一脉相承的。在擘画十九大治理国家的战略方针与政策中,我们看出习近平关于“人民”的以人为本思想重点突出了人民利益这一中心概念。他认为“人民性的重点就是人民利益”。②“坚持人民性,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③

(二)人民性强调党性

党性和人民性从表面上看属不同范畴,但习近平以其非凡的洞察力与独特的思想来诠释两者的关系:他将二者置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视角下,从本质上分析党性和人民性共同的天然的息息相关的基础。习近平曾严肃谈到过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关系,他认为两者生来就是一个统一体,切不可割裂,片面看待与研究。习近平反复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们的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这颗种子的土壤,而没这个种子,这片沃土也会贫瘠甚至荒芜。

(三)人民性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习近平一系列执政为民的理念突出了“人民”这一概念,而这一理念正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精准诠释。“人民立场”“真懂真信”与“问题导向”是习近平认为坚持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方向与态度。他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理论,是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深化拓展了邓小平最初阐述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要紧紧依靠人民,因此,要树立人民立场,让“资本”通过人民来管理,并以此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习近平从“全面小康”到“精准扶贫”观点更是拓宽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二、人民性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党的主张人民性

十八大以来,自从党中央作出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的承诺后,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听党指挥、为党献计,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也自立自强、踏实苦干。2017年10月9日,习近平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彻底摆脱贫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④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后,再次重申了这个主题,告诫党员同志们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激励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勇往直前、不断前进、不懈奋斗。古语有“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⑤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离不开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新生共产党人的深谋远虑,我们要始终铭记党奋斗过的历史,树立崇高使命意识、斗争意识,为伟大事业献智献计、奋斗终生。

(二)深化改革人民性

习近平专门强调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谋定而后动,部署战略决策,并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这样的改革,必然要求透过全局思考问题,必然需要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共同发力,审慎研究改革中各方面工作的相关性、整体性、可行性, 统筹规划、科学论证、仔细决策。全面深化改革升级了以往单纯的“摸着石头过河”,要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因此,要牢牢锁定改革的正确方向不动摇,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基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还指出:“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⑥

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水平的发展和精神领域的完善,我国有了能够满足人民提高生活水平、渴望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和实在基础。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民主意识、权利理性不断增强,要求深化改革。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随着十九大精神的落地生根,人民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反映更是越来越强烈,渴望也越来越迫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习近平反复强调:奋斗必须是全体人民的奋斗,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而在此基础上,促进权力、机会、规则等方方面面的公平不断完善,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这样,完善的公平正义保障体系逐渐建立,公平正义的内容不断与时俱进,最终形成人人享有、人人平等、人人满意、人人努力、人人奋斗的良好局面。也就真正做到“使我们的制度安排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⑦

(三)经济思想人民性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⑧但随着新时代的变化,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慢慢遭遇瓶颈、难以为继。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到奋斗的目标仍是以人民为标准,不断向人民希望过上美好生活这个愿望靠拢,并最终实现。而怎样发展、应该秉承什么理念发展、最终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等问题就显现了出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正是顺着这个目标和问题应运而生。这是习近平的新经济思想,在指引前方道路的过程中极富创新意义。

农民问题向来都没有小问题。习近平强调抓牢“三农”之手。2017年,习近平在中央经济会议上部署新一年工作时强调要给予农民更加充分的经济权利,尤其是财产权利。在十九大报告中,他又重申了要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真正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习近平特别突出强调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部分,明确有关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相关事项,将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限再往后延长三十年。这就解决了第二轮承包年限从1998年到2028年到期后的问题,给农民吃了定心丸。正如毛泽东所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还充分肯定在创新中人才的作用,其人民性思想始终贯彻各个方面,贯穿始终。

(四)法治思想人民性

习近平高度重视立法的程序与质量,在探索科学立法的过程中,科学地回答了“为谁而立以及怎样立”等一系列问题,着力解决新时代党的立法水平。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后,十九大精神遍布全国,而其中法制思维、法治精神更是不可或缺。他始终秉承法制思想依靠人民的核心理念,坚持法治为人民、法治依靠人民、法治造福人民,时刻不忘把人民放在最重要最关键的位置。

2014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的司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正是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符合人民的期盼,充分彰显出了坚定维护法律、保障人民利益的决心。在当年的宪法颁布纪念大会上习近平再一次提到:“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⑨而今,实践证明习近平的法治思想是符合中国伟大事业实际发展国情的理论,是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9.

②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4:154.

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

⑤向贤彪.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J].新湘评论,2018(2):34-35.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52-553.

⑦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54.

⑧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⑨卓泽渊.法治中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64.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人民性党性习近平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如何探索解决党性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
基层党校做好党性教育的思考
深刻洞察“党性”的精彩读本
“党性体检”让党员更“健康”
廓清党性与人民性关系的认识误区
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