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答题从迅速火爆到偃旗息鼓的现实反思

2018-08-31 10:04李佳倩
新媒体研究 2018年10期

李佳倩

摘 要 2018年伊始,网上掀起了一股“直播答题”的热浪,“冲顶大会”“百万英雄”“百万赢家”“百万选择王”“网易大赢家”等,诸多公司开发出大同小异的应用、小程序,试图从这一现象级产品市场分一杯羹,而这一2018年的新热门从迅速火爆到偃旗息鼓仅仅2个月,文章从其社会因素、用户心理、市场环境等因素分析直播答题由热转冷的原因及一些启示。

关键词 直播答题;火爆;现实反思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0-0108-02

1 直播答题的诞生

直播答题这一玩法并非是中国首创,2017年8月HQ–Live Trivia Game Show在美国上线,这是一款互动答题直播游戏,这是第一次知识问答模式被使用于互联网应用。早在1998年,英国制作了名为《Who Wants to Be An Millionaire》(《百万富翁》)的益智问答节目,开创了电视竞答节目的先河,创造了无数的平民百万富翁。而中国的《开心辞典》《一站到底》等同类型节目也是广受欢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直播的兴起,电视上的知识竞猜被搬到了移动端。

2018年伊始,国内直播答题节目异军突起,2017年末“冲顶大会”首发打入市场,上线两天就累积了40多万用户。随后各平台趁热打铁,纷纷推出类似的直播答题节目。如,今日头条旗下的“百万英雄”、花椒直播的“百万赢家”、陌陌的“百万选择王”、一直播的“黄金十秒”等。各企业纷纷加入直播答题市场,奖金高达百万元。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直播答题不同“玩家”轮番登场,除了直播应用外,网易、百度等大型互联网平台也上线了同类型玩法,依托于旗下的主流媒体、短视频平台、客户端、小程序等开展直播答题。

大多数直播答题节目玩法都大同小异,每期有主持人进行串讲,共有12道题目,涉及科技、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每题答题时间10秒,答题过程中出错有一次机会通过分享等方式获得续命一次的机会,最终答对所有题目的用户就可以瓜分奖池内的所有奖金。尽管知识竞猜早就有出现,但2018年火爆的众多直播答题节目依然能吸引众多用户

参与。

2 直播答题的“狂欢”

1)社交环境下的游戏模式。从《幸运52》到《一站到底》,电视媒体策划的知识竞答节目大部分成绩不俗。展示知识储备,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在与他人的知识对抗中,答对者过关斩将,答错者淘汰出局,给人以胜利的优越感。直播答题节目将电视上的场景搬移到影动设备中,人人可参与,打破了以往观众在收看知识竞答节目时的状态,真正地成为答题者,赢取奖金。且参与者还可以组织队伍,满足了其社交需求,成为了一种社交环境下的游戏模式。

2)网络传播效应。无论是在PC时代,还是在互联网消费时代,内容消费一直都是用户在线消费的主题之一。内容消费的升级促使用户延长在线消费时间。PC端追求纯粹的用户数量和点击率,而互联网消费时代,信息更加碎片化,用户自主化选择和随意性更强,用户在线消费的时长、质量和专注力等就成为了产品营销效果的关键。直播答题的用户没有门槛要求,虽然一期节目只有短短的20分钟,但是用户在这答题时间内的精神是高度集中的,在分享与邀请的过程中又无形中扩大了直播答题节目的用户群。一些平台还开启了团队作战的模式,用户可以组队答题,一起瓜分奖金,这就增加了获奖的概率,也提高了用户间的联动。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角度看,直播答题节目的模式满足了用户的求知欲,也满足了他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及自我认同,同时也满足了用户的物质欲望。

3)现金红包吸引。直播答题节目火爆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巨额奖金的吸引力,抓住了用户的物质欲望。奖金由开始的几万逐渐递增至几百万,花半个小时回答12道问题就可以瓜分奖金,虽然数额不多,但这种真实性的操作,给用户以心理满足感,加之分享续命这一操作,扩大了用户

范围。

4)在线直播基础。2016年,国内的直播行业呈迅猛态势进入全省期,以其实时性和互动性广受追捧,积累了一定的用户基础。企业借助这一势头,开启了直播答题节目形式,衍生了在线直播的形式,拥有了一定的受众基础其爆红也是可以预见的。

3 直播答题偃旗息鼓

2018年春节,发展势头迅猛的各大直播答题应用纷纷偃旗息鼓,几乎各大平台都变得十分冷清,陌陌的“百万选择王”本来计划在春节上线的活动也以“节目调整,暂停上线”为由取消。

1)广电总局“出击”。广电总局于2018年2月14日发布《加强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管理》通知,进一步规范网络传播秩序,预防社会风险。通知中指出一些视听平台不具备直播资质,内容审核机制不健全。还提出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平台一律不可以开办直播答题节目。

2)趋功利化的知识生产。现有的直播答题节目虽然宣传着“以知识赚钱”,直播答题行为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传播形式,但是還是属于一种趋功利化的知识生产。“知识就是力量”与“以知识赚钱”只是被各平台包装在资本利益驱动下的假象。人们在利益与赌徒心理的驱使下,打开应用,参与用户答题的共同体验中,形成一种答题正确后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在不断的分享中,获得答题机会,赢得更大分取奖金的可能。然而处于这种兴奋中的答题者们没有意识到,这只是一场“没有知识的文化狂欢”,其本质只是一场资金游戏。各大直播答题节目大方撒钱的背后必然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以低廉的成本获取用户,各大平台还开设了诸多广告专场,时间也多在黄金时段。这种追逐蝇头小利而忽视直播平台的价值导向责任的行为,被钳制只会是时间问题。

3)内容审核机制不完善,存在虚假操作。直播答题的题目审核机制不完善是一个突出问题,且目前还未得到彻底解决。直播答题节目,题是基本,题的好坏与否直接决定了节目的价值大小。但诸多平台的题目的设置都出现了事实错误、内容无聊、政治问题等,例如,将肉夹馍划为江苏小吃,提问“西瓜视频”四个字的笔画,将香港和台湾列为国家等,这些题目的错误都反映了其内容审核机制不完善的弊端,使知识问答变了味。

直播答题节目还存在有参与人数及奖金注水的虚假操作问题。例如,在线人数少于答题人数,复活人数多于答错人数。诸多争议指向了这些平台的信息安全存在漏洞。信息不透明不对称为平台造假提供了便利,这种直播答题模式深挖以后就是一种利用奖金的幻想刺激,来制造人气效应的手段。最后的奖金为均分,平台最终的信息是不公开的,那么获奖用户就不会知道真实情况,只有平台方知情,可能就会存在单个用户赢得少量奖金制造获奖用户众多的假象。

4 結束语

一个优秀的互联网产品与模式应该是积极的和正面的影响大于消极的负面的影响,以文化为内核的产品尤其如此。直播答题节目因其直播这一属性就表示了其在前期的审核方面需要尤其注意,一味的以“撒钱”来吸引用户,却不提高题目的质量和自身的品质,只会给社会带去躁动,产生黑色产业链玩法和利益团体。当前的直播答题节目模式从平台到广告植入都太过于功利化,偏离了它的初衷。任何一项新产品和新模式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资金应该是用于节目创新、造福用户而不是一味的用“撒钱”来博关注博出位,这样只会造成短暂的泡沫假象,待泡沫被戳破,弊端被暴露,对于产品或模式而言都是致命的。近年来,我国大多数的互联网产品都是因为“烧钱”圈地,却忽视了产品升级和用户需求考量,忽视服务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后期发展力度不足而平淡收场。这样完全的趋利玩法是无法使产品或模式可持续发展的。

目前的直播答题节目和平台都处于偃旗息鼓的状态,它是否会卷土重来重回互联网热门还不得知。但如果不正视自身的弊端和应有的社会责任,能否长远发展依然是个问号。

参考文献

[1]詹新慧.直播答题诞生与存续的三层逻辑[J].新闻战线,2018(5).

[2]何天平.直播答题“狂欢”背后:从国外经验到现实反思[J].新闻与写作,2018(3).

[3]苏砥,实思,沈申.直播答题:小心掉入智力狂欢背后的黑洞[J].中国报业,2018(5).

[4]直播全民答题突然爆红 四平台烧钱混战能火多久?[EB/OL].[2018-01-08].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8-01/08/c_1122224359.htm.

[5]广电总局:加强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管理[EB/OL].[2018-02-14].http://m.news.cctv.com/2018/02/14/ARTI49gIdE7bKjc3073ZTnEo180214.shtml.

[6]直播答题为何这么快就凉了[EB/OL].[2018-02-22].https://36kr.com/p/5120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