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晓青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19日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
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勿庸置疑,因为事关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等大是大非。但娱乐类、社会类新闻却常被人看作是一些社会生活、趣闻八卦、家长里短的小事,与政治联系不紧密,导向作用也不明显。这也讲导向,是不是“小题大做”?
其实不然。舆论导向,不只包括政治导向,还包括思想导向、价值导向、生活导向、行为导向、知识导向、服务导向等。娱乐类、社会类新闻大多都与这些“导向”有关,而所有这些“导向”,都事关社会善恶美丑、人民理想信仰、国家长治久安等重大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利益关系、价值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一些社会问题难以避免。而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及手机自媒体的迅速崛起,使新闻成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娱乐类、社会类新闻越来越呈现出其特有的复杂性与多变性:有的为了追求所谓的“卖点”,大炒负面新闻,引发人们不良消极情绪,对社会牢骚满腹;有的片面选取所谓的“热点焦点”,追明星炒名人制作“轰动效应”;有的迎合某些人的猎奇心理,热衷于发表那些“天外来客”“神河怪兽”“深谷魔影”之类荒诞离奇的东西。甚至一些色情、暴力、低级、庸俗的东西也刊登在报刊上,发表在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新闻媒介上,违背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
舆论导向对新闻工作犹如方向盘之于汽车。一部汽车,不管设计多么先进,马力多么强劲,其他部件多么优越,离开了方向盘或者方向盘失灵,就成为谋害人命的“致命杀手”。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也是反映社会百态的窗口。当前纷繁复杂的各种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作为新闻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出现偏差,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必然会被污染和扭曲,成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温床,进而危及社会稳定、干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那么,在采写娱乐类、社会类新闻时,记者怎样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呢?
政治敏感性是一种特殊能力,是衡量一个新闻记者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在采写娱乐类、社会类新闻时,记者要提高政治站位和增强政治敏感性,抛开事件表象深挖本质,找到该事件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联性,以反映出一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和苗头性问题,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比如,某市环卫管理处因为一个商场拖欠环卫费不交而采取垃圾堵门的过激行为。本着有利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原则,记者对整个事件进行了客观公正的报道,并配发了《环卫费该交 门不该堵》的新闻评论。事后,商场补齐了所欠环卫费,环卫处上门进行了赔理道歉。之后,记者还对该市的环卫设施设备状况、工作人员待遇、运作状况等进行了全方位详细报道,让市民了解环卫工作,理解环卫工人。一系列的新闻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增强了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又促进了环卫服务水平的提高。
在报道此事件过程中,新闻记者始终保持较高的政治站位,遵循“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尊重事实,摒弃个人喜恶,客观公正地还原事件的真实情况,并追根溯源、持续跟踪报道,正确地引导了公众的思考方向,化解了社会矛盾,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的同时,还引发了大众对环卫工人工作状态的思考。
娱乐类、社会类新闻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包括恋爱、婚姻、家庭、民事案件、刑事案件、社会秩序、交通安全、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以及人口、市政、风光、衣食住行等等。
记者要想写出导向正确的新闻报道,除了要求自身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外,还要加强政治学习,从政治的高度来分析社会的问题,明辨是非,鉴别美丑,认清本质,坚持事实。
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记者除应加强学习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还要注重学习新时期法律、科技、生活、体育、娱乐等广博的社会知识,才能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比如报道一些矛盾纠纷和涉及法律法规的事件,如离婚案件,或是父母过世后子女因财产继承引发的纠纷,记者采写时不能“想当然”“自以为”,而应该认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看法律是怎么规定的;学习民俗知识,看当地有什么特殊民俗。有了这些知识,记者才不会囿于个人情感,而采写出既依据法律,又兼顾人情,导向正确、令人信服的新闻报道。
又如:近千名游泳爱好者欲横渡长江,以纪念伟人毛泽东。《武汉晚报》次日报道《缅怀伟人千人竞渡长江
海事部门提醒:汛期危险,类似活动需报批》。
再如:一男子行窃时从4楼摔下,全身多处骨折,如不手术将面临重度残疾,可他根本无钱治疗。社会上一些热心人对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记者为此写出《哀其不幸 怒其害人 但也不能丢下不管 热心人伸手救助受伤小偷》一稿,引发了社会较大反响。记者拨开迷雾,明辨是非,使新闻报道彰显了正面价值和人性光辉。
在娱乐类、社会类新闻的采写过程中,记者必须合理取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取舍的原则,就是要引导受众多看主流、看光明、看本质,而不迷惑于市井琐事、鸡零狗碎等局部支流、阴暗面和表面现象。
首先说选题方面的取舍。比如:我国现在积极提倡“去产能”,你如果采写下某煤矿正确对待“去产能”,实现了怎样的科学转型,这导向自然就正确了。其次说内容方面的取舍。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采写一个正面典型,其除了“正能量”以外,本身总不可避免地还有一些负面、消极或有争议的东西。记者要善于辨析,合理取舍。对于“无伤大雅”的“小缺点”,可以毫不避讳写进去,使人或事物“瑕不掩瑜”,更真实、可信。而对于一些“稍微严重”的事情,记者就要巧妙地、有理有节地规避和消解。比如,记者曾偶遇一个社会新闻,是在一个移风易俗的婚礼上,新娘投身公益事业,在婚礼上和她的父亲共同启动了10万元的“福慧善款”用于扶贫济困。记者在选材时就选取了这一感人事件进行了报道。而对于婚礼上另外两个“买鱼放生”“全素婚宴”的做法,记者则摒弃不予报道。因为“买鱼放生”的“善举”在社会上争议颇多,说人工养殖的鱼类放入河道中不适应水温水质,会很快死亡。而“素食”“荤食”哪个更值得提倡,营养学家们也争议颇多。为避免误导大众,记者进行了合理取舍,最后写成了《“福慧善款”在婚礼上启动》的现场新闻,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总之,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对“导向”问题这一全面深刻的阐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党的领导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舆论导向问题的进一步深化,为新形势下的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在思想上明确、信念上坚持、行动上贯彻好这一精神。任何人都不能视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为“灰色地带”,在舆论导向问题上模糊、回避、打擦边球。只有做到这些,娱乐类、社会类新闻才能正确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推动社会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