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禹
晚上接通爸爸语音视频,他问我国庆节放假回家吗。我说离国庆节放假还有半个月呢。他说我已经把你们房间打扫了,凉席换了,被子也晒了,想吃什么我早点给你们准备。我说你不要忙,我们回家自己弄,你和妈想吃什么我给你们带回去。他接说路上车多,你开车慢点,不要走高速,走省道333更快。我说知道了。我结束和爸爸语音视频通话,躺在床上,陷入了沉思。
我和爱人都来至农村,在外打工,通过努力在省城买了房,定居了。孩子在老家父母帮助照看着,读大学后才来到我身边。爸妈不习惯城市生活,仍然在老家生活。他们在屋后空地种菜,闲时跳跳广场舞。我每次回到老家冰箱里全是我们喜欢吃的,老人很高兴。
爸爸悄悄对我说:“给我换一部手机吧。”
我说:“上次给你的手机坏了么?”
他说:“那个不是智能的,只能打电话、发信息,我想用智能手机,能语音视频的。”
我诧异地说:“智能手机功能太多,你不会用。”
爸爸有点不高兴地说:“你不想给买就算了。”
我带上他去城里花了七千多买了一部智能PLUS手机,回到家他兴奋地对我妈说:“老太婆,儿子给我买了智能手机,我这部旧手机给你用。”
妈妈不屑一顾地说:“都七十好几,还用这么贵的手机,孩子的钱也是汗水换来的,要那么多手机干什么。”
爸爸不管妈妈的数落,和他孙子捣鼓着手机。
自从爸爸有了智能手机后,高兴劲无法言表,家门口邻居说他“抖迷富”(显摆),老时髦。隔三差五就跟我们视频,还建了“黄家大院”微信群,常在朋友圈里发生活保健常识,晒着跳广场舞视频,还在微信群里提醒我们现在又出现新的电信诈骗术等内容。我们在群里抢红包,他也参与其中。我们谁过生日,他都发红包祝贺。
那天我在办公室收到一个快件,打开一看,是《钦定词谱》,我正纳闷是谁给我买的,老爸的视频电话就过来了,我说:“老爸,什么事呀?”
他说:“我给你买的书收到了吗?”
我说:“书是你买的呀。”
他说:“你上次回家没找到,就给你买了。”
我说:“谢谢老爸。”
老爸兴致勃勃的告诉我说他现在会用支付宝和微信转账了。挂断视频后,我很感慨,老爸七十多岁了,还能跟上时代节奏,真的很时尚。
我小时候,爸妈常说我们要能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就好了。那种理想已经实现了。政府帮他们进行土地扭转,办理了农田补助、农保及大病统筹,做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他们做公交车免费,去景点旅游也免门票。现实生活超越了爸妈的想像。
爸有了智能手机后,拓宽了视野,拉近了乡村和城市的距离。虽然我们远在省城,可能感觉到亲情就在身边;有了智能手机后,方便他们的生活,随时用手机可以缴水、电、燃气费……
智能手机在改变人的生活。生活质量提高了,美好的一切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近年国家提出“中国梦”和“一路一带”战略,使我们生活像“复兴号”高铁一样进入了智能化时代。
童年的春节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我和小伙伴数着指头,算着还有几天过年。家门前挂晒着腌制的咸肉、咸鱼、咸鸡、咸鸭。爸妈趁着晴天把被子洗了。小孩子玩着打铜板、惯纸片、滚铁环等游戏。
到了农历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农历二十四要把灶王爷接回来。外公在烧香祭拜灶王爷时念叨:灶王爷,你要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此时家家飘出鱼肉,年糕的香味。
我围着灶台等妈妈从锅里夹肉。妈妈把肉塞到我嘴里说:“这是‘刹馋肉。你长大嘴巴就不馋了。”
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门前用芦苇编织的帘子上晒着馒头。我和小伙伴看着麻雀和鸡,怕它们偷吃年货。姐姐在旁边用火盆给我和弟弟炸蚕豆。这时爸爸和村里的几个邻居赶集回来,肩挑手提着年货,边走边说:“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集市上都是人,二十八九,买到就走。”
农历二十九天蒙蒙亮,外公带着我和弟弟到镇上唯一的澡堂洗澡。一个冬天只洗一次澡。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澡池里的人像锅里的饺子,水的颜色像米汤。外公嘟哝地说:只有人嫌水脏,没有水嫌人脏。外公给我和弟弟搓背。洗澡出来身上轻松。外公买了一块牛奶糖,放在嘴里一咬,“咯蹦”一声,一分为二,塞到我和弟弟嘴里。
我和弟弟在年三十那天放鞭炮。我们一会放一个,稀稀拉拉的鞭炮声预示着大年初一要到了。
过年饭由妈妈掌勺,外公烧火,姐姐打下手。爸爸清扫卫生。我和弟弟一会到厨房偷吃一点菜,就出去疯玩。
妈妈叮嘱我和弟弟不准骂人,不准跟小伙伴打架。外公对爸妈讲,过年了,不许打孩子。
晚上我们围在一起享受着妈妈做的年夜饭。
妈妈往我们姐弟三人的碗里夹着芹菜说,多吃点芹菜,长大了做事勤快。
我们穿妈妈做的新衣服和新布鞋,高兴的在床上打滚,翻劲头。爸爸吓唬我们说:“还不睡觉呀,再不睡觉就不给压岁钱了。”我们躲在被窝里不再吭声。
大年初一到初五的饭是爸爸做。妈妈做一年饭了,这时可以休息几天。初一的早饭吃汤圆。爸爸做好汤圆搬到床头给妈妈和外公吃。我们也沾光了。十多年后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了。每年初一至初五我保持着这个良好习俗。
跳槽
离春节放假还有几天就有好几个同事跳槽离开公司。这在房地产行业是常态。
这次没加薪触动了我跳槽。我不到一周就找到了新工作,底薪比原来高15%不说,所做的业务和技术是我想尝试的领域。我向老板辞职时,老板希望我留下来。他说在原来的基点上多给我五千。我去意已定,婉言谢绝了。
其实老板们很“抠”,非不得已是不愿意给员工加薪的。相反,对后来居上的待遇倒很优厚,难怪爱跳槽。
我南京一位同学毕业后进入一家看上去不错的单位工作13年。贷款买房买车,因为要还贷款,工作就是一种“奴性”。还贷款的压力让他力求工作稳定。因为他从没跳过槽,所用的技术专一,单位减员时他被减掉了。他没找到相同的崗位,只能进入一家不起眼的单位,收入大跌。
我有位同事毫不掩饰往上爬的企图,希望有朝一日能做到常务副总的位置。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花大钱培训,参加这样那样的注册考试,听专家的演讲和报告会。但他升到董事长助理之后,无论怎么努力也没被重用。他升迁之路被堵在公司高层门外。
他心理不平。有一次召开公司大会,他大胆地质问:“我们公司的升迁是不是只根据姓氏,而不是根据能力?”
他不得不跳到另一家单位。老板对他非常满意。当问及他有什么要求时,他说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成为副总。老板答应了,并将条件写在了聘约中。他怀着满腔热忱去新单位上班了。
我们在职业生涯中经常听到一句谚语:流水不腐。按照字面解释,可以理解为: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如果往深层意境挖掘,可理解为没有定性、朝三暮四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我觉得对这个解释,应该因人而异。以我多年观察和亲身体会,“流水不腐”般的职业生涯,可能更适合不断追求的人。
或许“流水不腐”还可做这样的解释:一旦水不流动就臭了。也就是说人由于安于现状会丧失向前冲的动力及勇气。
不过是否跳槽得跟自己的人生规划而定。如果是自己喜爱的事业工作就不宜跳槽,理应踏踏实实工作;如果是为生活所迫而工作,那么做“流水”性,让自己永远向前冲是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