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满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关键词】调动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发生浓厚的兴趣,可能成为成功的源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对学生是有吸引力的。每个学生都有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渴望。所以,只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愉快地学习,就能取得较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要求教师有一颗童心,事业心,爱心,尊重学生,使师生关系亲密无间。当然也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总结以下几点
讲清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兴趣是紧密联系的,相互促进的。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把学习的目的告诉学生,使之成为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在开讲初说,上节课(或以前)我们学到了什么本领,今天我们又要学习新的本领,或者说,你想知道什么吗?那么让我们来认真学习这篇课文吧!有位教师在教第六册第三组课文时,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我们班有些同学不会写人,他们文中的人物总是千人一面,没有什么特点。现在我们要学习怎样描写人物的文章,希望大家好好地学习。”这简洁的几句话,不但指出了学习一组课文的重点,而且启迪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会积极主动。当然,这仅仅是开始,激发兴趣更多的工作还在课中。
开讲时,对于教材中名人的小故事,学生是非常喜欢听的。教师可用较短的时间介绍有关人物的轶事,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做风筝的故事》,可介绍牛顿小时候有关的故事;教古诗《赠汪伦》,可介绍李白与汪伦交往的经过及其临别赠诗时的情景。这样的介绍,能唤起兴趣并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保持学生自始至终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善于提出有趣的问题,正确设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说。
教师提出的有趣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可问: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课文开头与结尾有什么关系?正确设疑能使教学在学生兴趣昂然中顺利达到目的。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地运用激励语言,这对学生一般发展,提高其素质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经常激励学生发言,质疑问难。激励学生,教师要抱着一颗爱心,赞美之词,因为赞美会起很大的鼓励作用。不要轻易批评他的错处,更不能说他笨。因为这样会使他情绪低落,不自觉地放弃进取或产生逆反心理以致犯更多的错误。教师在课堂上可适时地说:“答得好,说明你认真听讲,肯动脑筋”,“你能运用以前的知识加以说明,既全面又深刻”,“好!刚学过,就背得这么流利,说明你不仅记忆力好,而且有科学的记忆方法”,“这么难,你也答对了,我说你行嘛!”对于差生,在指出差错的同时注意从其学习方法或主观努力上找原因,“并不是不能理解,只是专心不夠,是不是”,“只要想想,你能答对”,“大胆一些,你准行”等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天性,还可创设竞赛环节,在课堂上可说:“看谁先举手”“谁还有新的意见”。更多的是使用“愉快教学”。如有位教师在讲《乌鸦和狐狸》一文时,他在课前准备的教具是狐狸和乌鸦的不同假面具,准备让学生当堂表演。教师在分析课文时,学生很自然地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重点抓住乌鸦和狐狸的言行,配以神态和动作的表演。有位教师教《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边介绍作者,边随手几笔勾画出李白翘首遥望瀑布的神态。当学生慢速朗读“日照香炉生紫烟”时,教师快速画出初升的太阳、香炉峰、和几类烟雾,并在相应的地方板书“香炉峰”、“生紫烟”,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板画译出本句的意思。然后教师又画出了瀑布等景致并随着诗意巧妙地强化渲染,边画边指导学生理解,学生看着板画,仿佛身临其境,一下子激发了灵感,他们赞美瀑布,赞美大自然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这样,就是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训练结合进行,学生不仅有所知,而且有所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目前,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是很大的,因为选材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字都能及时再出现,根据心理学遗忘的规律,学过的知识长时间不在大脑中再现,印象不深的将会被遗忘。教师就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现提供条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主动识字。利用物品的商标、招牌、标志名称等加深对生字的了解和巩固。这样,学生也有一种成就感,学习的主动性会增强,学习效果必然会好。
二、结束语
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孙德峰(1971-),男,汉,江西人,职称(中级),大专,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参考文献:
[1]《引文版:教育科学》2018年 第03月 02|浦仕光.
[2]《引文版:教育科学》2018年 第03月 02|张旭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