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在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的大环境下,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应该勇于承担起参与全球治理的责任,为全球治理贡献出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本文主要从“西方治理”到“全球治理”转变的原因,中国在参与全球和平与安全治理、全球经济治理、全球金融治理几个领域展开的活动以及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国方案;全球治理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7-0062-02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强调:“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1]作为全球治理当中重要的一级力量,中国在向世界展示他的力量的同时,也在通过自己的力量给全球治理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活力。
一、实现从“西方治理”到“全球治理”转变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是全球治理的内在原因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被紧密地联系成为了一个整体,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相互依靠,相互帮助,共同实现发展的目的。通过实现经济全球化,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了优化的流通与周转,使得世界各国人民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性问题,实现全球治理的模式不失是一种好方法。全球治理不仅在空间上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共同治理,并且实现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集中力量共同推进全球问题解决,表明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全球化时代下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认识。
(二)国际格局的变化是全球治理的推动力量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世界新兴国家不断兴起,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超级大国的强权和实力,起到了一定的牵制和制约作用,各个国家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增强,参与全球治理的热情提高,为了推动全球性政治事务的顺利解决以及共同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国际事务得到更好的得到处理。
(三)新型全球性问题的产生是全球治理的客观因素
气候、生态、各种灾害、疫情等问题在世界各地不断或间歇的发生着,地区动荡,恐怖主义蔓延,不同程度地触及了人类的命运和未来,全球性问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世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为了实现同样的目标而努力前进。
二、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提出,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由原先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表述的变化,充分表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开启,我国人民的生活正在变得更加幸福美好,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甚至在许多的领域上我国的水平已处于世界的前列。
回首中国五年来的发展,中国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正是因为中国的强大,中国的发展,中国的进步,让世界人看到了这只睡醒的雄狮。正是因为中国自身的强大与发展,使得我国在国际上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让中国发出自己的声音来捍卫我们自身的权利。在中国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分享了我国发展的经验和方案,以此希望来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因此,全球治理已经离不开中国,更离不开中国的智慧,中国的身影在国际舞台上越发的突出和显眼。
三、中国参与全球治理
(一)中国参与全球安全与和平治理
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共处的外交理念和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实现世界环境的安宁贡献力量,我国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公开场合始终向人们呼吁营造一个和平安全的社会环境,从而使得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够安居乐业。
2016年7月1日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提出:“中国不觊觎他国权益,不嫉妒他国发展,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2]这是中国人的骨气,也是中国人的正气,是中国人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希望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共创美好世界的愿望。
在应对一系列和平与安全的问题上,中国也是真正践实了这样的理念:在钓鱼岛事件上,中国政府在我国主权和安全的立场上坚定不移,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在南海仲裁案事件中,中国不接受也不承认仲裁庭做出的所谓最终裁决,在各种多边场合针对南海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维护了南海局势总体稳定,习近平同志始终强调,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2015年年初,也门安全局势陷入危机,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义不容辞,及时帮助了受困于也门的同胞,在这之后,中国政府也向别国和地区的受困者伸出了援手……种种鲜活的事迹表明,中国始终贯彻和保持着和平外交的政策和理念,希望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二)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过去的五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一带一路”、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中国的身影随处可见。
G20峰会在我国的顺利开展,显示了中国现有的实力,我国有能力有实力来招待来自世界各国领导人的到来,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巨大的变化,更加直接的了解到中国在各个方面的建设,从而让他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可以成为全球治理中的重要的力量,用中国这个成功的例子证明自己,中国可以为实现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出谋划策。
在2017年5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29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出席,习近平在此次论坛上提出,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造福于各国人民,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加入其中,覆盖面之广,产生效益之大,将整个世界连成一体,将世界人民的利益连成一体。“一带一路”的倡议在提出以后,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积极回应,大家之所以给予了如此多的關系,是因为“一带一路”的倡议不仅能够拉动我国的经济实现稳步增长,同时让更多国家乘上我国发展的“顺风车”,拉动了世界各国实现经济增长,顺应了人们谋求发展的愿望。
中国政府在多个场合多个地点向世界展示我国发展的带来的巨大改变和成果,中国正一步步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凭借自己的智慧,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三)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面对动荡的金融市场,习近平同志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强调:要与时俱进、知行合一、共建共享、同舟共济、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3]习近平同志的这番话为进一步展开全球金融治理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有效的方向。
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想最早是习近平同志于2013年出访印度尼西亚的时候提出的。为了推动实现这一中国方案的实施,习近平在多个外交场合向人们呼吁世界各国人们积极参与这个开放的组织,实现互利共赢的结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现任行长金立群说道:“在国际多边发展机构的大家庭里,这个新的组织是在21世纪创办的,它必然会有一套21世纪的最先进的治理原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对现有国际经济体系改革、完善是一个促进。不仅亚洲国家积极加入这个新兴组织,在英国宣布加入后,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瑞士等国家也陆续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一组织得以不断地壮大与发展。
人民币“入篮”了,这一举动不仅反映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有所提高,话语权的扩大,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和认可。“入篮”使得人民币被广泛的运用于各种贸易和金融活动之中,方便了中国的对外贸易,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并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带来活力。
四、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
(一)现有能力的挑战
中国真正成为全球治理体系重要参与者、建设者的角色时间并不长,对于国际机制仍然有较大的学习和适应时间,软实力没有能跟得上硬实力提升的速度。就现在来看,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还有一定欠缺。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方面仍然有进展的空间和发挥的余地,在参与全球事务的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和能力,虽然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仍然有着13亿人口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并没有改变,因此中国要权衡自己应付的责任和权利,量力而行,不要被西方的言论牵着鼻子走。
(二)双重阻力的挑战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和实力不可忽视,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中国作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不仅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發展中国家的声音,维护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与此同时,还要承受发达国家给我们设置的重重障碍,这双重的阻力使得中国在应对全球治理的挑战过程中困难重重。
(三)国际环境的挑战
在冷战结束以后,虽然大国之间的矛盾冲突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一定的缓和,但是由于国家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的缘故,大国之间在涉及重要国家利益的相关领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摩擦与冲突,这些困难有待良好的解决。
(四)价值共识的挑战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走向的大背景之下,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民粹主义兴起,“三反”思潮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扩散,民意难以捉摸,一时间共识难以达成。要想实现全球治理的模式的目标,需要以共同的价值观念为基础,从而构建统一的可执行的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 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3]习近平出席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会开幕式并发 表主旨演讲[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
2016-09/03/c_1119506216.htm,2016-09-03.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