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源(深圳大学图书馆)
读者驱动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以下简称PDA),是近年来美国众多高校图书馆广泛采用的一种针对优化本馆馆藏的采购新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尽可能减少馆员干预的前提下,赋予读者主动选书的权利,并在满足一定触发条件后由图书馆完成购买和入藏。这一新型采购模式旨在解决有限的馆藏空间和经费与读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之间的矛盾,图书馆通过有针对性的采购策略引导读者,采选合适的书籍,进而提高图书馆藏书利用率,真正做到“书尽其用”。同时,PDA的出现也对传统的图书采购理念“以防万一”进行了修正——通过读者决策的方式解决现时需求,保证文献资源的质量。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也可以提升馆员工作效率,优化馆藏结构,合理配置学术性书籍与综合性图书的比重,有效改变文献资源利用率低下的现状。
一直以来,传统采购模式均为采访馆员通过供应商提供采购书单,各学院老师推荐书目和读者荐购等方法,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学校学科发展动态进行采选,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部分书目进入馆藏后零流通,既浪费馆藏空间,也不利于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
1990年,美国巴克纳尔大学图书馆在馆际互借的基础上,最先开始实行PDA,所有馆际互借请求中符合馆藏政策的文献资料均会被纳入馆藏。这一采购模式获得了成功,很快就被其他高校采纳。我们对美国部分高校图书馆PDA模式进行总结分析(见表1),得出以下结论。
表1 美国高校图书馆纸本书PDA实施情况分析表
(1)纸本书PDA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两种。① 以馆际互借需求为依据,根据采购标准,如,出版年份、价格、书籍类型等,对于符合要求的馆际互借类图书,直接采取“以买代借”的形式纳入馆藏。②内嵌至图书馆OPAC系统,即馆员将符合馆藏要求的书目MARC数据导入本馆OPAC系统,并预先设置好触发购买的条件,在无馆员干预的情况下,让读者在使用OPAC检索书目时通过触发浏览次数,点击愿望清单,评估浏览时长等形式,由系统判断并自动完成图书推荐与购买。
(2)以普渡大学纸本书PDA采购为例:根据最后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采用PDA模式采购的书籍的流通率远大于以传统采购方式购买的图书,PDA图书的平均流通次数为4.114,而普通图书的平均流通次数则为2.410。[6]类似的结论也出现在香港大学纸本书PDA项目中,通过PDA采购到的书籍,55%至少使用过1次,26%的图书被使用过2-3次。[4]由此可见,PDA可以有效提高图书使用量。
(3)馆员在整个PDA过程中不再是主角,而是辅助人员和监督人员。所有的限定条件大部分通过前期预设的触发参数来进行控制,所有符合购买条件的书目清单将会自动发送给书商,书商会在第一时间将书本运送到馆交至读者。这种做法既可以给读者自由选书的权利,也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读者需求,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
近几年,国内图书馆界在PDA研究领域理论成果丰硕。首先是以张甲和胡小菁为代表的PDA初期研究,[7]PDA这一理念被介绍至国内,针对大量藏书面临的“无人问津”的困境及读者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实情况,并通过美国大学图书馆和其他书商的案例,对PDA模式在改善馆藏资源建设和优化读者服务方面的作用表示肯定。目前,国内学者更多地关注到PDA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和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影响作用,倡导“顺势而为”,并已有部分图书馆在经过论证分析后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开展试点工作。
尽管国内图书馆界理论研究成果丰硕,但在实践方面,并没有高校图书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PDA。近几年,有关PDA的初步尝试,已在部分高校或公共图书馆开展。例如广东海洋大学,由采访馆员和学科馆员组成的选书小组确定预选书目,再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完成最后的选购。[8]这一实践强化了读者在图书采购中的重要性,将采访馆员的精力更多地放到书目信息的收集工作和后期的追踪评价中。同样的,大连交通大学图书馆也是从纸本书入手,他们将最新MARC数据更新到图书馆OPAC主页,借助读者荐购平台由读者自行登录浏览并提交荐购请求。[9]这一做法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更好地发挥图书馆有限的文献购置经费的作用,优化了馆藏资源配置。佛山市图书馆自2011年起实施“新书借阅处”读者自主采购模式,将所有被外借过的图书均直接购买并转为馆藏,三个月后仍旧零外借率的图书则退还书商。[10]这种采购模式受到了读者的肯定和赞赏,也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和业内同行的密切关注与效仿。厦门大学图书馆则是从外文纸本书入手,为了降低外文图书馆际互借的成本,因而考虑以购买的方式将其纳入馆藏体系,购买标准主要以申请量、副本量等方面作为主要考虑因素。[11]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加经费开支,但从长远考虑,不仅可以满足读者的即时阅读需求,更可以为外文采购方式提供新思路,提升外文采购的服务质量。
可以发现,国内高校图书馆的PDA采购模式大多仍建立在传统读者荐购或是馆际互借的基础上。这种做法可以实现由读者荐购到PDA的平稳过渡,既能够给予读者一定程度上的自由选择权,又可以保证采访馆员对整个采购流程的可控性。在现实情况下,这种依托原有的成熟模式进行革新的方式,可以在不断的实验中收集分析书目流通情况和开支状况,调整实验方向,从而找到最适合本馆的PDA模式。
深圳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深大图书馆”)与湖北三新文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借助图书馆云平台(田田网)进行了一次为期一年的PDA合作项目,师生在田田网首页登录个人图书馆账号后即可进入荐购界面。考虑到读者浏览页面的不确定性以及平台技术问题,暂时采取由读者确认推荐的方式确定书目。读者荐购的书目最后由采访馆员在后台管理员端经整合确认后正式发给供应商。
PDA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高校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资源及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因此,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PDA项目组是重要前提。为此,深大图书馆专门成立了一个PDA项目小组,包括采编部、流通部、电脑技术部等骨干人员,密切跟踪该项目的全过程。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采编人员根据采购政策,预先剔除平台上一部分不符合收藏政策的书目。同时,由流通馆员通过和学校读书协会进行沟通,以新闻、海报等方式动员学生教师参与PDA选书。电脑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测试云平台的稳定性以及本校师生数据的导入和维护,实现读者数据和书目数据的即时收发与反馈。鉴于PDA仍处于实验阶段,加之经费有限,我们考虑先从小范围试点开始,以学校读书协会成员为主要测试对象,但并不排除其他愿意参与项目的师生推荐选书。为了保证荐购到的书目数据真实有效,在最后汇总书目数据阶段,采访馆员还会再做一次检查,以保证采选到的书目是符合馆藏收藏政策的,确认完毕后再交由供应商下订。项目组的建立,可以更针对性地发挥各部门人员的作用,分工协作,有利于项目中后期的评估和总结,也可以保证项目实施的连贯性。
PDA模式下荐购的书籍在经过编目之后立刻上架,在经过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之后,我们发现,采购的618种书当中,230种书是零流通率,约占37.2%。(见表 2、3)
表2 PDA模式下荐购书目分类情况(参照中图分类法)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PDA模式下荐购的书籍中(合计618种),社科类书目有453种,约占总采购数的73.3%,自科类115种,约占总数的18.6%。可见社科类的书目拥有数量较多的阅读群体。而在这453种社科类书目中,文学类书籍尤其受到师生的青睐,约占53.6%的比重。
从表3中可以发现,社科类书籍的借阅次数明显高于自科类书籍,前者的总借阅次数为1,032次,后者仅为252次。这个数据与表1中所展示的荐购类别倾向是相吻合的——参与PDA荐购的师生倾向于采购社科类书籍,而社科类的书籍也有较高的流通率。其次,总体来看,本科生借阅书籍的频次是最高的,其次是研究生,最后是教职工。
根据本次试验结果,仍有1/3左右的书籍是零流通率,不排除是由于读者的失误操作导致这些书被采选进来,或者是读者在选购时兴趣盎然,但当书籍到馆后,有些读者已经失去阅读的兴趣,或者是在初步浏览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我们随后对这部分书籍,进行了查看,发现在所有的230种零流通书目中,大多为较为晦涩的学术专著、教材以及认知度不高的文学作品,可见这类作品并不具有广泛的阅读群体,需要在今后的前期筛选中有意识地控制可供数量。
表3 PDA书目借阅流通情况
本次PDA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将购买权交给了读者,在符合馆藏要求的基础上给予读者充分的采购自主权。它与传统的读者荐购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方面。
(1)培育了一个有能力实行PDA并且可以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初期是借助供应商提供的第三方平台,通过技术上的操作将本馆读者数据、馆藏数据导入云平台,实现数据的互通,并要求供应商既要做好云平台书目的收集工作(包括展示书籍的封面照、试阅读界面、与本馆已有馆藏的查重处理、荐购方式等),也要提高书籍的到货率和时效性。这一模式其实对供应商和出版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者需要提高服务质量,而后者则被要求需要进行纸本书电子化。随着PDA的成熟与普及,供应商和出版社势必要转变发展思路,通过加深和图书馆的合作,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产品的附加值,共同实现“中国式PDA模式”。
(2)采访馆员不再对订阅书目拥有决定权,他们从台前退居到了幕后,成为监督者、维护者。在传统的读者荐购下,采访馆员拥有最后的决定权。但在一个成熟的PDA模式下,采访馆员只要做好前期的书目把控以及后期的审核工作即可,中间过程全部交给读者。这种变化可以视为是馆员传统身份的转变以及读者主导意识的强化,采访馆员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馆藏建设的研究和维护中。提高读者对于图书馆业务的参与度,不仅可以加深双方的沟通理解,更可以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做到“书尽其用”。而且这种模式可以作为传统采购模式的一种补充,提高图书馆图书的流通率和利用率,帮助图书馆员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当PDA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可以考虑将其和传统采购模式作为两个平行的采购模式,各有侧重,共同服务于馆藏建设。
PDA模式在国外高校已经得到了众多的关注与实践,但在国内仍处于试验发展阶段,各个图书馆还在探索如何将PDA改良为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采购模式。相较而言,传统的读者荐购模式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基本上每个高校图书馆都能认识到读者荐购书籍的重要性,所以现在的目标就是如何实现从传统读者荐购到PDA的平稳过渡,如何做才能既如传统读者荐购一般具有可控性,又能实现图书利用率的提高,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人文问题。目前许多高校不断推广进行的PDA测试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与求证。
可以预见的是,在短时间内,我国的纸本书PDA模式仍会建立在读者荐购或是馆际互借的基础上。但随着技术的成熟、馆配合作的深入,PDA模式会作为图书馆系统的一个新部分出现并迅速推广。届时,不仅PDA会成为一种独立的业务模式,带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而且随着读者对图书质量和内容等方面更精细的要求,图书市场也会产生新一轮的优胜劣汰。
试验结束之后,我们对项目进行了总结。本次PDA实验是对传统采购方式的一种改进,也是有针对性地补充馆藏的一种方式。这种模式下采选到的书目,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也能给图书下一年度采购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此外,随着PDA平台的搭建和完善,传统的读者荐购将与PDA合为一体,大数据的概念也可以引入PDA中,读者的阅读偏好可以通过后台的数据分析获取,并以个性定制的方式及时推送给读者。OPAC系统将会和PDA进行联结,每个读者可以拥有网络端的私人图书馆,既可以及时追踪个人读者荐购的情况,同时也会收到PDA模式下由个人触发的图书购买情况,例如何时到馆、排架信息、书籍预约情况等。
通过对美国众多高校的PDA模式的研究发现,他们中大多数是通过馆际互借或者读者荐购引入PDA,因为两者均会产生大量的阅读需求,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把握读者的阅读倾向和馆藏建设方向。我们在初期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效仿这种做法,借助这两个平台,对读者阅读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更好地把握读者的阅读倾向和需求。可以尝试对馆际互借书目做一份历年统计分析表,筛选出部分需求量较大、学术价值较高的书目或者热门学科类别进行购买,并对这部分书目做好登记工作,跟踪流通使用情况。当读者熟悉和认可这种新模式之后,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式,结合当当、豆瓣阅读、亚马逊等网站的评分报告,定制推送书目,满足个性化需求,以供读者选择。
美国电子书技术较成熟,高校图书馆的采购模式较为灵活,图书馆拥有较大的自主采购决定权,因而可以将PDA模式广泛应用在电子书市场。但对于国内高校图书馆来说,首先是电子书的版权问题尚不明确,出版社仅对部分书籍进行电子化。且对于电子书的销售方式大多采取包库包销的方式,导致高校图书馆在电子书的采选上非常被动。同时政府集中采购的国家政策也导致各图书馆无法指定某个可提供电子书的供应商,无法达到灵活支付款项的要求。因此,对于国内高校图书馆来说,从纸本书入手进行尝试是符合当下各图书馆现实情况的选择。
近几年已有不少高校图书馆开始尝试PDA,并得出一些自己的经验,尤其是一些经费充足、整体实力较强的大馆,他们实行PDA的案例,可以给所有正在观望的高校图书馆一些参照和启发。对于中文纸本书,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有资金和能力开展项目,但对于外文书,一方面是部分高校需求量较低,另一方面则是外文书的单本费用通常较高,在外文书购置经费有限的条件下,需要谨慎使用每一笔经费。因此,针对纸本外文书,可以考虑以区域多馆联盟的方式进行联合采购,既可以以较高的经费实力获取满意的折扣率,同时区域内部的馆际互借成本也相对较低,多馆之间可以实现资源互补,进而降低单本外文书的采购成本。区域联合采购的另一大优势就在于可以集结各馆的专业人才,集思广益,共同促进PDA项目的开展。
此外,在供应商的选择上,首先需要肯定的是书商配货的时效性和可供书目的完整性。书商的配货能力直接影响到读者对于这项服务的直观感受。其次供应商要和出版社积极沟通,及时获取新书资源并做好书目信息的电子化工作。图书馆可以考虑直接和成熟的供应商,例如当当、卓越等平台合作,也可以通过自行培育,形成个性化定制。
由于经费的限制,深大图书馆在PDA试验过程中,仅对参加项目测试所选取的读者进行简单的培训和讲解,但在宣传时,我们考虑到其他读者可能也会参与其中,因而附上详细的操作流程图以供参考。当PDA具备较成熟的推广条件后,图书馆员必须相应的提高校内教职工及学生对PDA模式的认知度。缺少足够的认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PDA的实施效果,流失许多潜在读者。因此,丰富多彩的图书馆宣传活动以及专业的信息素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以及教职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PDA,并积极参与其中。除了加入到传统的信息素养课程中之外,还可以通过微视频、微课堂等方式,配合前期宣传,与读者进行在线交流,寓教于乐。对于没有及时参加培训的师生,图书馆可以采取印制宣传册、在线课程回放等方式满足需求。这种前期培训还可避免某些读者以恶意行为的方式触发采购机制,造成馆藏资源浪费。经过专业培训的读者具有更高的信息搜寻和甄别能力,不仅所选书籍会更具专业性和代表性,而且也会有利于馆藏资源建设,形成PDA荐购的长效机制。
此次进行的PDA项目,由于时间有限,加之供应商未能和本馆在短时间内实现有效的系统对接,导致未能尝试内嵌至馆OPAC系统进行测试。在下一阶段,我们将会考虑在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之后,与出版社、供应商进行沟通,对部分已经电子化的书籍直接接入本馆OPAC系统;或者是与当当网、卓越网等网上书店开展合作,更大程度地放权给读者。对于触发购买的机制,除了继续沿用之前的荐购方式之外,我们会酌情加入页面浏览时间、点击率、书评情况等参数综合考虑,让PDA模式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