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高校申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思考

2018-08-29 11:32沈满
中文信息 2018年8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

沈满

摘 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以来,高校科研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行业特色高校的特点以及在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从做好顶层规划、充分应用专家、加大宣传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完善配套制度等方面出发,提出做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行业特色高校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8-0-02

行业特色高校特指那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前隶属于国务院某个部委,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学科群优势的教学研究型高校,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独具特色的院校群体,在促进国家科技进步,服务社会、行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资助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以目标为导向,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2]

行业特色高校的科学研究、人才储备基本围绕其优势学科开展,在对应行业领域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但是在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方向各种积累很少,导致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面较窄,即使能参与的专项,也会因为各种限项导致申报数逐年减少,竞争力也就跟着变弱。

一、行业特色高校的特点

行业特色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一个重要特色,其特征是具有显著的行业背景、专才型的人才培养理念、相对集中的学科分布等。

1.学科建设太特色

行业特色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其优势学科与行业紧密相关,传统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高度集聚,优势学科文化及其学术文化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阻碍了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发展,多学科核心竞争力偏弱。

2.学科发展不均衡

行业特色高校在其发展初期,学科建设围绕行业发展进行规划,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管理体制的变化,办学自主性加大,学科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很多高校学科建设规划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存在贪大求多的现象,致使新設置的学科不能与传统优势学科互补,甚至不能持续有效的建设发展,最终影响学科乃至学术整体发展。

3.学科人才很集中

行业特色高校在人才引进及培养方面,重点围绕优势学科及其衍生学科开展,导致不同学科方向人才数量、质量存在很大差距,校内职称评审、校外人才推荐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表现出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两极分化现象。

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特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强调国家科技战略的目标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要求,聚焦的是国家的重大科技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寻找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1.创新模式变化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根据重大任务需求,重点突出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统筹衔接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环节,主动有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2.企业为创新主体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进一步突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重点支持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前沿、社会公益、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动,并营造创新环境、出台相关政策,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突出成果导向。

3.资助方式变化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某一重点专项之后,为避免重复立项,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自由探索类项目,将不再设立其它专项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再进行资助。

4.管理方式变化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更加科学化、专业化,从按照研发阶段分计划部署,改为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从政府部门直接管理项目,改为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从各部门自行管理,改为整合后通过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决策。

5.限项要求明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科研骨干等人员申报项目数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科研人员在申报项目前均需查重,涉及自己承担的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等。

三、行业特色高校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遇到的问题

综合分析近两年高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的比重,发现高校只在基础研究领域全面占优,高新技术领域只在立项项目数上领先,农业科技领域和基础配套领域则全面落后于科研院所或企业。由此可见,高校在参与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时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而对比综合类高校,各行业特色高校无法做到遍地开花,仅仅能参与跟其优势学科相关的专项,那么所遇到的问题更多、挑战更大。

1.项目门槛较高

新的创新模式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要求以项目形式组织整体申报,并要覆盖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的组织及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体现强强联合。这种模式下,承担项目的门槛明显提高,高校牵头承担基础应用技术研究类计划将不再单列,独自牵头承担项目将成为历史。

2.配套经费较大

新的创新主体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更加鼓励产学研结合,不少项目明确要求企业牵头申报,即使对申报主体资格没有限制的项目,也明确要求申报单位配套一定比例资金开展项目的研究,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一般为1∶1甚至更高,大额配套经费对于高校来说难以筹措。

3.涉及领域较广

新的组织方式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专项涉及高新、能源、材料、农业、医学、交通等多个领域,对于行业特色高校而言,可参与专项只是对应领域那几个,其它专项就算能参与申报,也是配角为主。而就其本身研究领域而言,大部分还局限于传统的研究方向,且基础理论研究不够强,原创性的科学理论研究不够多,导致竞争力不足。

4.限项要求较多

新的申报情况下,按照“十三五”總体规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的专项基本固定,涉及各个领域,行业特色高校拥有研究基础的专项如果不启动,可参与度很低,即使启动,也会在专项实施最后两年,因为各种限项要求导致无人可报。

四、行业特色高校做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的举措

1.做好顶层规划,加强学科建设

行业特色高校要努力组建交叉学科群,加强学科之间协同创新,进一步促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发展,加强对原创性、系统性、引领性研究的支持,提前做好专项培育。行业特色高校要熟练掌握国家政策,明晰国家支持重点,洞悉本领域重点研究方向,评估本单位实力,提前做好项目储备;应及时从多渠道获悉项目申报信息,认真研读项目指南,及时和本单相关科研人员沟通,最终确定申报项目的方案;充分考虑项目限项要求,合理分配校内研究人员。

2.充分应用专家,共同出谋划策

行业特色高校应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可成立领域论证专家组,邀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施方案编写专家、指南编写专家作为专家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集思广益,为学校参与申报项目出谋划策;可重点建设一只强有力的科技攻关团队,系统分析各专项指南要点,为学校项目申报提供决策支持;可通过邀请重点专项指南编写专家来解读指南等方式,熟练掌握专项指南,提高申报通过率。

3.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申报

行业特色高校应在校内广泛宣传、积极动员,通过专家报告、项目宣贯会、新媒体等多种形式,使全校科研人员更为深刻的了解项目申报方式,熟悉项目申报的各个流程,对内强强联合,对外主动与相关领域的兄弟院校、研究院所、企业沟通合作。可定期组织召开青年学者论坛,进行头脑风暴,鼓励更多优秀青年教师参与项目申报或者牵头申报青年项目。

4.重视人才培养,拓宽申报方向

行业特色高校可结合比较有优势的专项,以其为抓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永久保持专项人才优势。行业特色高校应加强优势学科及交叉学科人才引进与培育,拓宽申报方向。

5.完善配套制度,强化过程管理

行业特色高校可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资金管理办法、中期检查工作规范、验收工作规范等管理办法,出台适宜学校的相关管理办法,规范申报、中期、验收各个节点流程。行业特色高校应积极组织指南意见建议反馈、推荐学校专家进入专项专家库,还应做好新发指南项目申报、配合已申报项目答辩评审、保障立项项目顺利实施,强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王亚杰.关于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9(5):23-26.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号)〔EB/OL〕.2017-06-22. 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7/201706/t20170628_133796.htm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环境科学研究》第五届编委会名单
《环境科学研究》第五届编委会名单
《环境科学研究》第五届编委会名单(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环境科学研究》第五届编委会名单
《环境科学研究》第五届编委会名单
纺织科学研究
《环境科学研究》第五届编委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