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艳丽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8-0-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为我们基础教育与教学改革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行动指南。“立德树人”不仅贯穿在我们日常的学科教学中,更在我们课后的日常教学教育管理中。
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那么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如何才能把话说到学生心里?在溝通中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善意,愿意听我们的话?我想,当是“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曾有幸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觉得很受用,“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拥有程度与对这个世界的了解程度成正比。当然,这种拥有绝非简单意义上的对物质的占有。”那怎样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地了解我们的学生呢?什么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呢?毋庸置疑,是基于爱的教育,和日常教育行为中尊重、平等等立场的体现。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应具备哪些品质?结合自身这两年多以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点来避免师生交流时产生激烈的冲突,缓和彼此之间的矛盾与对抗,从而跨越师生沟通间的鸿沟。
将结论式批评转变为具体剖析:指出学生行为的危害、剖析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改正建议。高中生大体上有基本的是非观,老师在化解问题时,需要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我,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将笼统的表扬转变为鼓励学生个体:改变评价方式,指出学生行为的可贵之处,并鼓励若继续发扬光大则会更上一层楼。实施学生自我评价,并综合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比如语言评价和书面评价,包括基于事实的非言语评价,诸如语调、表情、手势、体态,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满意的微笑,一行真诚的评语,一个原谅的目光,。
将强调努力向上的社会需要转变为个人需要。社会有太多机会,但需要竞争才能获得,自己有他太多潜力,但只有自己去充分挖掘才能得到社会认可。将维护自我尊严转变为自我解剖和自我解嘲。在批评学生的同时不要忘记把自己也牵带上,共同接受批评 ,教育学生的时候可以举自己的教训和短处。
将维护学校利益转变为维护广大学生利益。将学校立场及家长立场转变为学生立场。学生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总和学校应试教育的追求有太多冲突,总和父母急功近利的期待有太多的冲突,如何缓和这双重矛盾,需要老师投入情感和智慧才能化解。毕竟,批评不是目的,教育才是最终的回归。
此外师生对话、谈话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将愤怒转变为伤感和同情。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尤其遇到突发状况,不妨先冷静下来,再作打算。其一,可避免因情绪失控而偏激、专断,从而无法了解事情的真相以及背后的原因,进而做出错误的评判,以致学生在某个时刻就此决定对我们从此彻底关上心扉。其二、事缓则圆,勤于思考。常言道,天道酬勤,思者常新。很多当时无从下手的疑难杂症,也许日后茅塞顿开,会有更合乎情理的沟通方式、言辞、及策略。
第二、将单一需求观转变为多重需求观。获得一个超越性的视角和眼光,简单地说,便是学会换位思考以及发展性地看待学生所处的困境,从而予以指引。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关于人对于“安全、社交(爱与被爱)、尊重”的需要,人心同然,尊重与理解应当是相互的。我想,倘若我们追忆似水年华,置身于他们当时所处的情境,学生很多思维、认识、表达与处理问题的方式及看待世界、周围与自己的眼光,也就不难理解。彼时,我相信我们会因为理解与被理解而释然,真正懂得道是无晴,几多风雨,相逢一笑,云开月明。
第三、把训导转变为倾听。人心本真,把话语权还给孩子,当他释放自我、展现真我的时刻,我们便能自然而然地于无声处听真言。现如今的孩子不比从前,他们智商高、情商高、思维灵动、个性张扬、朝气蓬勃、敢做敢想,如何及时、准确、省力地点化他们,我想确实需要教育智慧。而什么样的老师才能称得上“智慧型”的老师?个人以为,当是用扎实、广博的学识吸引学生、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的老师。而唯有面对这样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有情趣、有情怀的老师,学生才更愿意敞开心扉,更愿意与我们交流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和体会。彼时,我们只需要不温不火、不疾不徐、自在从容地适时亮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评判。而学生的价值判断力会促使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在一旁“听其言而观其行”,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并陪同他们切实地成长、改变。
总而言之,要想和学生更好地沟通,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与学生真诚相待,同时,要学会运用沟通及说话的艺术,让我们和孩子们共处时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进而无话不谈,到最后相谈甚欢,直至涣然冰释,师生彼此各取所需。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教育是大事,更是细节,需要智慧,青年教师更是需要不断反观内省,历练成长,方可有所得,有所进益,获得一个超越性的眼光,进而真正成为基础教育的升华者。